逆天「3元店」!無品牌,種類少,卻好評如潮,一年融資16億!

歡迎關注【商業學好文精選】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

不少成功的境外電商店,有叫板沃爾瑪、擠進全球500強的Dollar Tree,有公開成本、賣到斷貨的Everlane,有把茶葉賣成“愛馬仕”的T2。

今天講的這家店,堪稱平價商品版的教科書,同樣值得學習。

被譽為美版“拼多多”,所有商品統統賣3美元,沒有品牌,種類少得可憐,卻好評如潮,一年拿下軟銀2.4億美元(約16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


逆天“3元店”!無品牌,種類少,卻好評如潮,一年融資16億!


(Brandless官網截圖)


它就是今年的電商黑馬Brandless(英文意思為無商標)。

Brand?Brandless!


相信很多剁手黨都有這樣切身的經歷:為毛花幾百塊買回一件高大上的商品,質量卻和十幾塊的差不多?其他的差價餵狗了?

然而,就算意識到這一點,我們還是習慣性地自我安慰,這個畢竟是名牌嘛,名牌不賣這個錢就對不起它的牌子!

因此,一件商品,甲店賣幾百,乙店賣十幾塊,質量為先的人群還是選擇前者。

在生活中,面對眼花繚亂的產品種類,為了避免買到假貨、冒牌貨,人們情願花多點錢求安心,這樣心理反應正是我們常說的

“品牌溢價效應”


逆天“3元店”!無品牌,種類少,卻好評如潮,一年融資16億!



何為品牌溢價

簡單來說,一碗水,裝到碗裡賣1塊錢,裝到貼有某品牌標籤的瓶子裡,賣10塊錢,這9塊錢的差價就成為品牌的溢價。


消費者花高價買品牌圖安心,商家們則利用差價來搞營銷、樹立品牌形象,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似乎已經成為買方和賣方的交易默契。

澳大利亞一位叫伊多.萊弗勒的男人看不慣了,他站出來,聯合一個叫蒂娜.夏基的女人,兩人合夥開了家叫Brandless的店。

Brandless,顧名思義,就是無品牌、無商標。

伊多的初衷很簡單,他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將價格壓到最為舒適的位置,讓消費者買得開心,自己賺得安心。

2014年,Brandless網站上線。

2017年7月,Brandless正式運營,短短一年多時間,就拿下軟銀2.4億美元的C輪融資,被譽為硅今年硅谷最火爆的創業公司!

Brandless的“小心機”


和很多別具一格的電商一樣,Brandless善於捕捉消費者的心理,處處留有“小心機”,就算所有商品一律賣3美元,去中間,去差價,照賺不誤。

1

直面消費者,去掉品牌稅。


Brandless的創業理念是,直面消費者,“工廠+消費者”,兩步到位,砍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用某廣告詞來說,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據創始人表示,和無品牌的相比,很多品牌產品,明明質量差不多,就因多出一個商標,消費者就得多花40%的價錢購買,洗面奶等護膚品更甚,通常要花上320%的品牌溢價。

為此,Brandless去掉品牌稅,所有商品自產自銷,從倉庫直接發貨,不貼商標,一鍵送至消費者手裡。

另外,Brandless還留有一手,每個季度給消費者送上省錢報告書,上面詳細記載著其他零售商和自家商品價格的對比。

2

極簡主義,以少勝多。


和動輒上千、上萬種品類的大零售商相比,Brandless家的商品顯得非常少,只有300多種SKU。

而且,每種SKU只有一樣,無法替代,比如牙膏、牙刷、托盤、廁紙等只有一種款式,沒得挑。

本來就無品牌,種類還少,怎麼能讓挑剔的消費者回頭購買?

Brandless家的創始人說了,任何一種款式都是經過大數據精挑細選,留下消費者最喜愛、最常用的一款。

這樣不但符合極簡、健康、環保的理念,還能消除消費者的挑選困難症,何樂不為呢?

當然,話雖這麼說,歸其根本,Brandless還是處於對成本的考慮。

除了種類款式少,就連配方,Brandless也是秉著能少就不會多的思路,如花生醬,就只有花生和鹽兩種配方。

3

質量為王,死磕到底。


東西便宜乃其次,放在現代化社會,不差錢的消費者最為關注還是質量問題。

為此,Brandless的重中之重還是,以質量為王。

雖說是工廠直銷,但在出產的過程中,每樣產品都會經過嚴格的調試和副調試實驗,確保達到要求標準,才敢出倉發貨。



舉個例子:

食品方面,注重有機、非基因;家居產品方面,注重健康、可降解;文具方面,注重健康、環保......


如此死磕質量,也難怪Brandless東西如此便宜,卻好評如潮了。


不想賺錢的商家不是好商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活在當下,誰都想有點追求,更何況是生意人呢?

Brandless也不例外。

但,所有商品只賣3美元,就算種類單一、工廠直銷,也難保賺錢吧?


逆天“3元店”!無品牌,種類少,卻好評如潮,一年融資16億!



在回本渠道上,Brandless甩出自己的四個“殺手鐧”。

1)極簡包裝,極簡配方。

Brandless遵循“less is more”的極簡主義理念,除了產品外層上的白色標籤,連自家logo都捨不得貼,沒有線下店面,自產自銷。

就連配方恪守環(摳)保(門)的準則,能兩種搞定就不用三種。

2)運費or會員費,二選一。

沒有線下店面,自然需要一套物流供應鏈。

要是某些顧客只賣一兩樣商品,卻需要送往很遠的地方怎麼辦?

Brandless也不傻,物流費用得由顧客掏錢買單。

具體是這樣的,每種產品統統3美元,但每樣運費需要5美元。

想免運費?行,有兩種方案。

一是買夠39美元以上,免物流。二是購買36美元一年的“B.more”會員套餐。


所以,想要免運費,要麼多買,要麼買會員,二選一。

3)和用戶互動,增強粘性。

Brandless的套路和國內電商的很相似,比如多買免運費就和京東、天貓超市的如出一轍,在拼團模式上,Brandless也趨向於拼多多的套路。

為了獲取流量,Brandless鼓勵用戶分享商品給自己的好友(頭一回使用Brandless的用戶),如果對方首次下單購買後,雙方都可以獲得6美元的獎勵。



此外,Brandless還搭建購物平臺社區,將同樣消費理念的人群匯聚於此,分享彼此的購物心得(和國內小紅書大致相像)。

就算不開實體店,Brandless也會時不時舉辦線下活動,活絡活絡氣氛,提高用戶的平臺粘性。

4)承擔社會責任,樹立品牌形象。

雖說不主張品牌,隨著名氣的漲大,Brandless本身就變成一個“無logo”的品牌。

除了謀求企業經濟利益,Brandless不忘了承擔社會責任。

它選擇和美國慈善機構Feeding America合作,每完成一次下單就捐送一頓飯(會員下單,送兩頓飯)。

截至今年7月底,Brandless已經捐了150萬頓飯。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可以樹立品牌形象,二來還可以號召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到消費(捐飯)的公益行為中。

給國內電商的幾點啟示


很多人將這家新興電商黑馬和國內的新秀“拼多多”相比,且對前者評價有嘉,認為其逼格更高。

其實,每種現象級別的電商湧現,背後都牽動著一批特定需求的消費者。

從價格入手、直接去品牌化,在質量和商標上堵住悠悠之口,Brandless這步棋可謂落得很準。

但隨著Brandless的發展,必然面臨著種類增多、分銷渠道擴張的形勢,加之,風口上,人人趨之若鶩、爭相模仿,為了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它不可避免回到品牌商戰上。

Brandless的脫穎而出,給國內電商有幾點啟示:

1. 質量為王,品牌產品≠價高產品,唯有解決消費者追求質量、卻在價格上栽倒的痛點,打造出性價比的產品,才能獲得回頭客。

2. 沒有過時的行業,只有過時的企業。在電商被唱衰的後半場,Brandless如黑馬橫空問世,是因為它細分領域,善於捕捉用戶心理,踐行低價不低質的思路,從而贏得資本的青睞。

3. 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學會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切勿為了追逐利潤放棄做人最基本的底線。


好的企業,不會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用當下一句時髦的話說,做好事順便把錢賺了。

每種成功的案例都值得學習,但切忌直接粘貼複製,而是應該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會水土不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