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業數量比較:南北差距正在不斷拉大

高新企业数量比较:南北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將是城市、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座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多與少、弱與強,決定了未來城市的競爭力。近年來,這個指標正在產生分化,眾多南方城市越來越強,將整個北方甩開。

由國家級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一系列認定門檻,如自主知識產權情況、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數量、高新技術產品及服務收入佔企業總收入的比重等指標,都在考察範圍內。對企業來說,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一系列好處,包括財稅優惠、人才激勵政策等,因此企業認定的積極性很高。

從各個城市來看,不同地方高新企業數量的差距頗大。本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已有25個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了1000家。主要分佈在京津、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強省會城市。

表:各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高新企业数量比较:南北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本報記者整理)

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南快北慢相對應的是,南北方在高新技術企業方面也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整個北方地區中,北京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超過了兩萬家。在全國各個城市中遙遙領先,是第二名深圳的兩倍。截至2017年底,海淀區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1728家。也就是說僅一箇中關村,就超過了北京以外的所有城市。

北京之外,天津以4093家位居北方第二,全國第六。不過,儘管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分別有9個和6個城市突破1000家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只有京津兩個城市突破1000家。如果說長三角和珠三角是群星閃耀的話,那麼京津冀則只有京津,周邊地區都黯然失色。

京津之外的眾多城市中,則只有來自西北的大區中心城市西安和來自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青島、濟南兩大城市入圍,也就是說整個北方只有5個城市的高企數量突破1000家,與南方地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其中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雖然已經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到去年高新技術企業也只有824家;東北的大區中心城市瀋陽也只有847家。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大連和長春數據未公佈,因此未納入統計,不過根據公開資料預計,這兩個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都少於1000家。

也就是說無論是已經入圍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還是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這些副省級城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還不如長三角、珠三角的諸多普通地級市。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 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2017年南方實現GDP為52.5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佔比最高的時期。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認為,南北方經濟差距拉大背後是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是開放創新快與慢的差別。這一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反映在雙創領域,就是創新也呈現出這樣的格局,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畢竟創新驅動正在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抓手。

創新最直接的數據就是科技研發支出經費的數據。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北方研發支出經費是曾是南方的122%,2012年下降為73.8%,2016年進一步下降至南方的6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