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經濟學家難以成爲成功的商人?

為什麼經濟學家難以成為成功的商人?

成功的商人需要稟賦,這種稟賦包括對消費者需求的判斷,對市場環境的認識,組織和管理的才能,堅韌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動力。在經濟學上,通常把這些能力稱為“企業家才能”。企業家才能既源於個人的天生性格,也來源於後天的教育和經歷。一般而言,常年在市場浸淫,對消費者習慣和企業操作細節熟悉的人,更容易成為企業家。經驗歷練使他具有掌控企業的自信——相較而言,出身公務員世家,只熟悉大院文化的人會畏懼進入市場,因為市場對他而言是陌生而危險的。當然,這並非絕對的斷言。

成功的商人懂經濟學嗎?通常而言,他們是懂的,至少比一般人更理解市場現象。價格為何而漲,為何而跌,他們通常明白其中關係。政府徵稅,會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政府制定某項規章,會排除掉哪些對手——這些道理,企業家心裡通常很明白。沒有這些基本的素質,他們難以在市場上存活。而這些基礎道理,正是經濟學的一部分。

在這裡我想舉個例子,華遠地產的任志強。作為企業家他是否成功,這可能有爭議(畢竟華遠地產在今天的房地產格局,早已微不足道),然而任志強作為懂經濟學的學者,則很少有人否認。為什麼?任志強熟悉房地產市場,他把這個行業的各種關係梳理得很清楚。幸運的是,他接受了正確的經濟學觀念。運用正確理論看待現實,世界會為之廓然一清。

在任志強的每一次演講中,他所列舉的事實都很簡單:政府如何嚴格地控制土地,市場上住房存量還有多少,新增建設用地面積還有多少,增減的幅度如何;政府大搞通貨膨脹,貨幣新供應了多少;哪座城市目前有多少人口,最近幾年又新增了多少人口,等等。任志強將這些數據熟稔於心,信手拈來。

在更宏觀一點的話題上,比如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大城市會更越來越大,他的見識超過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形態,他也有不錯的判斷。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經常會有人說,現在中國家庭有多少存量房,老齡人口會有多少,隨著老年人去世,會剩出多少多少房子,未來中國房子會過剩,等等。

關於這個話題,任志強說:不對,這是對中國未來家庭發展趨勢的誤判。現在中國人平均每套房子住四個多人,一家只有一套房,老中幼在一起居住很普遍。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家庭會分裂,小家庭將成為主流。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延長,老年人將長期擁有自己的房子,這種情況會持續好幾十年。以此觀察,在未來很長時間,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還很強烈。

他還舉了德國的例子。從1960年到2010年,德國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人口只增長10%,家庭戶數卻翻了一倍,對房地產的需求顯然相應增加。人口沒有增長多少,家庭數量卻大量增加,原因是老齡化和小家庭化。任志強說,中國並無例外,將來也會走這條道路,所謂“房子過剩”只是某些人的想象而已。任志強的說法顯然是很有說服力的。這種對未來社會發展模式的預測,當然也屬於經濟學家的工作。

過去十幾年,任志強不斷地預測房地產的走勢,價格的起落。真是絕了,他的幾乎每一次預測都是準的。這就是商人懂經濟學的結果。至於華遠地產為何不成功,則有各種原因。前面我有說,企業家才能是綜合性的。

當然,經濟學非常龐雜,它是知識的大廈,企業家理解的通常只是很小部分。一旦企業家離開他們熟悉的領域,涉入其他領域,往往則會出錯。最典型的,就是中國有些成功的企業家大談計劃經濟。馬雲和劉強東都說過,隨著大數據和智能時代來臨,計劃經濟將變得可行。很顯然,這是胡說八道。計劃經濟是政府指令性的經濟,它最大的缺陷性是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價格,市場信號無法真實傳送出來。所謂大數據能實現計劃經濟,完全是不知所云的胡說。當然,由於他們在企業上的成功,使他們產生了無所不懂的幻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