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1、栽培季節

一年一茬的越冬長季節栽培,一般在8月播種,9月定植,11月至翌年7月連續採收25穗果左右。

2、栽培方式

採用岩棉培方式,岩棉為惰性基質便於實現營養液的精準調控;同時岩棉基質的水氣協調,能夠很好解決無土栽培根際缺氧引發的生理障礙。

3、封閉式岩棉培栽培床結構及供液方式

地面整平並沿溫室長度方向有1:100坡降,採用專用栽培槽架。供液方式:只設濃縮營養液貯液罐,供液時採用自動化灌溉施肥機,營養液回液進行收集回覆利用。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4、肥料

採用雜質含量低的全溶性園藝級肥料,氮肥以硝態氮為主,鐵採用螯合鐵,常用肥料主要有硝酸鈣、硝酸鉀、硝酸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鉀、Fe-EDTA、硫酸錳、硫酸鋅、硼砂、硫酸銅和鉬酸鈉等。

5、管理技術

(1)育苗

採用岩棉塊進行育苗,可以進行一次移栽(先播種在體積較小的岩棉育苗塊中,再移入定植岩棉育苗塊中)。

播種前將岩棉塞用EC值為1.5mS/cm的完全營養液浸水24h,將催芽的種子或將種子直接播在岩棉塞中間的空穴中,每隻岩棉塞播1粒,播後用細蛭石(二級)進行覆蓋,蓋上黑白塑料薄膜遮光保溼,溫度控制在25-30℃,約3~5天,出苗前只澆清水,60%以上出苗後立即揭開塑料薄膜,並開始用EC值為1.0mS/cm的營養液每天澆灌一次。出苗後7-10天,先將岩棉塊用EC值為1.5mS/cm的完全營養液浸水24h.然後將岩棉塞移植到岩棉塊中,並適當降低溫度到20-25℃,每天用EC值為1.0mS/cm的營養液澆灌l-2次,待苗長到8-12片真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

(2)定植

番茄的栽培密度一般為2.5~3.0株/m2,在生長後期可通過留側枝來適當增加密度。定植前2~3天先按照所需的栽培密度佈置好栽培基質,然後用EC值為2.5mS/cm的完全營養液澆灌透基質,並保持24~48h,讓基質與營養液充分作用,以交換出基質中存在的可能不利作物生長的物質,達到營養平衡。定植前先開袋,排出多餘的營養液,然後即可以定植。採用岩棉育苗的可將岩棉塊直接坐在栽培基質上,注意將栽培基質平整,讓岩棉塊與基質完全接觸,以利根系迅速下扎。

越冬長季節栽培的番茄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要維持其生長平衡,在不同的生育時期對各種營養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在營養生長時期,需要較高比例的氮、鈣、鎂和硼,而到了果實即將成熟時期,則需要大量的鉀,鈣和鎂的比例相對較低。因此在不同的生育時期應參照標準配方對各營養成分作適當的增減。番茄的整個種植時期可劃分為以下幾個生育階段:

①移栽前澆灌基質。

②移栽後直至出現第一串果。

③ l一3串果。

④ 3—5串果。

⑤ 5—10串果。

⑥ 10一12串果。

⑦12串果以上直到採收結束。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6、溫室環境管理

(1)光照

要儘量減少溫室結構對作物的遮陰,同時及時清洗溫室覆蓋材料。

(2)溫度管理

番茄生長適宜的溫度範圍在15-35℃。溫度過高會造成葉片和花的生長速度以及果實成熟的速度加快,但整個作物的生長受到抑制,而且溫度超過30℃以上會產生座果問題,26℃以上就有可能產生果實著色問題。而如果溫度過低,則作物生長緩慢、成熟延遲;在10℃以下,作物根系生長變差,對磷的吸收能力降低,座果也變差。番茄出苗後的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4℃,以後逐漸降低到白天23℃,夜間20℃;定植後白天23~25℃,夜間20℃;開始採收後,白天20℃,夜間18℃。

(3)溼度管理

番茄是喜溫溼的作物,整個生育期最佳溼度在60~85%,溼度過高或過低對番茄的生長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二氧化碳濃度

無土栽培必須補充二氧化碳,番茄的二氧化碳的飽和點在1300ppm左右,考慮到目前補充二氧化碳的成本較高,一般在冬季晴天光照較好時段補充到700-900ppm即可,如遇到溫度較高,可進行溫室通風換氣,適當降低補充二氧化碳的濃度。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7、植株調整

(1) 整枝

採用座秧法整枝,每次整枝去掉所有側芽,將主幹按同一方向繞在吊繩上,每週整枝1-2次,為了防止病毒病的人為傳播,整枝時通常應採用牛奶作業,即每整完一個枝條,需將接觸植株的手指在牛奶溶液中蘸一下,利用牛奶的高蛋白來包裹病毒粒子,使其失活,減少病毒病人為傳播的幾率。

(2)授粉

番茄雖是自花授粉作物,但是在溫室栽培條件下,如果不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其座果率相當低,產量明顯下降,而且單果重降低,品質變劣,因此必須進行輔助授粉。

番茄輔助授粉主要有電動振盪器和熊蜂兩種方式,只要方法得當,兩者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宜採用激素。

(3)疏果

為保證番茄的商品性,需要進行番茄疏果,留果數量因品種而異,一般每串番茄的總重量在1000g左右,單果重較高的品種留果數量少一些,而單果重低的品種留果數量可適當多一些,大番茄一般每串番茄留4—6個,櫻桃番茄每串番茄留25—30個,看到畸型果,蟲咬、病果要及時摘除。

(4)摘葉

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但隨著葉片的衰老,其光合作用的功能逐漸減弱,呼吸作用也越來越強,同時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發生病害,因此必須適時去除這些老葉,一般將最下面一串果以下的葉片統統去除,這樣有利於果實的成熟和採收。通常在座秧前把底部的3~5張老葉摘去,座秧後沒有葉片碰到地面,一般每株保持20~25張葉片即可。

8、病蟲防治

現代溫室番茄易發病蟲害發生近20種,病害主要有猝倒病、葉黴病、灰黴病、菌核病、細菌性病害和病毒病;蟲害主要有夜蛾、櫻蟎、白粉蝨和葉蟎等,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則,採用以抗(耐)病蟲品種為主、以栽培防治為重點、生物(生態)防治與物理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1) 選用抗(耐)病品種

(2)培育壯苗: 加強苗期水分和營養管理及環境控制,培育無病蟲、健康的壯苗,並適時定植(防止秧苗徒長)。

(3)生態防治

在整個生育期間,綜合應用溫室加熱系統、通風系統、簾幕等環境控制設備,調溫控溼,使溫室的溫度控制在16-25℃,晝夜溫差不超過10℃,相對溼度控制在90%以下,使環境條件不利於病蟲害的發生。

(4)生產管理防治

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杜絕內、外人員和操作用具等成為病蟲的傳播媒介,適時整(疏)枝,及時清除受病蟲侵染的老、殘枝、葉、果等,減少病蟲侵染源。

(5)物理防治和生物天敵防治

裝置防蟲網,利用誘光燈捕殺,懸掛黃色粘(25cmX 40cm,50片/1000m2)等。可直接監測、殺滅和減少溫室內蟲源;放養智利小植蟎、蚜繭蜂等生物天敵可以分別防治葉蟎和粉蝨,一般在害蟲初發期釋放天敵。

(6)藥劑防治

在上述各項防治技術的基礎上,必要時可採用一些低毒高效藥劑進行防治。應由專人負責檢查、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對症下藥。藥劑防治時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如:防病的有木黴菌製劑一特立克,植物製劑一灰霜特,抗生素製劑一多氧黴素B、春日黴素和抗黴素等,礦物製劑一波爾多液、可殺得和加瑞農等;防蟲的有植物製劑一苦參素、淨葉寶等,微生物製劑一PNV等)和仿生製劑(如:防蟲的有卡死克、抑太保、米滿、除盡、天王星等)。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學制劑(如防病的有普力克、安克、甲霜靈、撲海囚、速克靈、甲基託布津、福星等,防蟲的有吡蟲靈、速蟎酮等)。同時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的農藥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此外,高溫季節易產生缺鈣而導致臍腐病多發。主要原因有:高溫期NO3--N加速吸收,抑制了Ca2+的吸收;蒸騰作用弱的果實先端,容易產生隨蒸騰流運轉的Ca2+的不足;空氣溼度不足引起葉片加速蒸騰都會誘發臍腐病。高溫期保持夜間根系氧氣供應充足,增加溼度,營養液濃度適中(山崎配方1.5個單位濃度以下),開花時噴0.5%—1%氯化鈣,均有減輕臍腐病發生的作用。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9、採收

(1)採收標準

番茄由綠色轉為淡紅色後即可採收,番茄必需適時採收,採摘太早,果實風味較差;而如果採摘太遲,則果實易開裂,品質變差,且貨架期縮短同時會破壞作物生長平衡,造成後面的果實畸形或落花落果。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2)採收時間

一般採收都必須在上午進行,在高溫季節更應該如此,因為下午溫度太高,水分散失快,既損失產量,又損失品質,但採收時植株和果實上不得有結露。採好的產品應避免在陽光下曝曬,必須及時運出溫室,至陰涼處保存。

大番茄品種一般每週採收2~3次,但如果在採收期間使用農藥,應嚴格按照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進行採收。

番茄無土栽培,核心點在設施、管理技術,產品安全、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