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一個人是否自卑,其根源來自於是否獲得愛和肯定。

而他最初的成長和教育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他的一生。

通常父母在對待子女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去開展教育,諸如:打壓式教育模式、放任式教育模式、寵溺式教育模式。而這些主觀意識下的教育模式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侷限,它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及良好的性格養成。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七零至九零年代)是被父母打壓長大的(這裡重點說說打壓式教育)。所謂的“黃金棍下出好人”,包括我自己的父母最初也是這樣。

為了孩子能夠有出息,父母甚至不在乎與孩子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而是慣用“為你好”三個字一味地命令你去拿名次,去超越他們身邊其他的孩子。若未能如他們所願,你將面臨的就是打罵和冷落。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我身邊的小李,馮仔和晶晶就是這樣。

小李:

我的成績不好,所以父母常常打罵我,但我很努力地想要迎合他們的期待,想要得到他們的肯定。有一次,我終於考了班上第十名。我興奮的回家告訴父母,但他們只說了一句以後不上前三名就沒必要告訴他們,他們不想聽;

父母出去聚會也從來不帶我,他們說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是人才,就我什麼都不會,學習也不好,他們嫌丟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特別壓抑,就開始吃東西,然後就胖起來了,我的父母又開始打擊我,你怎麼不把精力用在學習上,胖子沒人會喜歡。

幾乎我的初高中都在灰暗中度過,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特別自卑。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馮仔:

我是父母眼中的壞孩子,叛逆,特立獨行。在學校打架(因為別人罵我是蠢貨),上課辱罵老師(因為老師要把我放在最後一排的特殊位置,讓班上的同學都孤立我)。

我在十六歲就離家出走了。我受不了父母對我的態度,他們唯一管我的就是給我錢和打我,有時候掃把打爛了就用衣架,嘴巴有一次還被我爸打破,疼了半個多月。

他們對我好過麼,關心過我麼,一天總拿別人來和我比較,覺得我渾身都是壞的,我內心其實特別自卑,但我還是不服,他們認為我沒救了,我就自己出去“求救”,自己養活自己。我不欠他們的!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晶晶:

我一直是別人心目中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是我並不快樂。從小,我的父母就逼著我上各種興趣班,我不敢在我父母面前哭,因為怕他們知道了要罰我下跪。我沒有童年,我大學喜歡的學長也是父母逼走的,就因為他們要我拿國家的獎學金。

我的父母根本不懂我喜歡什麼,我就像牽線木偶一樣,太累了,有時候真的想一了百了算了。


可以看出,上訴的父母與孩子,建立在了一種畸形的關係上。沒有真正的情感交流,只有“身體力行”。久而久之,孩子再也感覺不到愛,感覺不到自己被肯定,認為自己是個糟糕的人,而逐漸自卑到了骨子裡。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父母總期待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使努力,你的孩子也依然成為不了父母心目中“期待的那個人”,因為他們的優秀並不是“統一”。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是互動的,充滿愛的。

1.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增強溝通;

2.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個人強項;

3.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幫助;

4.切勿使用暴力,會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

5.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讓他們找到自信;

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抱歉,讓爸媽失望了!

要知道,父母打壓式的教育,會痛了孩子的身體 ,也痛了他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