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名韓國青年來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開啓義烏文化交流新絲路

百餘名韓國青年來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開啟義烏文化交流新絲路

韓國青年展示自己剪紙的吉祥團花

“我去過中國的20多個城市,這次有幸來到義烏。雖然義烏的城市不大,卻處處都有著國際化的印記,給了我一個全新的文化體驗。”一手拿著新剪成的吉祥團花,在義烏市文化館澄心學堂內,就讀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的韓國留學生金民國,迫不及待地對記者暢談起他在這趟義烏之旅中的所見所聞。

日前,由來自韓國各行各業的117名青年組成的代表團飛抵義烏,開展了為期4天的參觀交流活動。感受過義烏國際商貿城濃厚的商業氛圍後,代表團的第二站選在了義烏市文化館。一場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民俗的體驗活動便在這座義烏文化新地標開啟。

近年來,義烏依託“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交流平臺,開放互動,讓外國人融入本土城市,並以外國友人體驗中國傳統民俗,開闢了一條義烏與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文化新絲路。如今在義烏,不僅商貿流通沒有國界,在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下,文化交流互鑑也越顯包容之態。

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泛音像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佈置一新的澄心學堂內,韓國青年們輕撫琴絃,輕攏慢捻抹復挑間,古雅、溫潤的琴聲悠然奏響。琴音嫋嫋的古琴、紙上添花的剪紙、揮毫潑墨的書法,在學堂專業老師的引領下,韓國青年們認真聆聽、親手體驗,盡享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如何立足優秀傳統文化,面向未來,首要的便是設立一個固定的活動場所。

在此需求下,今年3月,繼“蒲公英群文公益培訓課堂”之後,由市文廣新局與社會力量通力合作的澄心學堂應運而生。這個面向全義烏鼎力推出的首個傳統文化教育公益項目,學堂便設在文化廣場4樓,由市文化館與澄心學堂合作運營。

書畫、陶瓷、古琴、茶道、香道、花道、圍棋……一項項傳統古藝,也隨著面向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文化活動深入開展和深度挖掘,在文化廣場紮下了根。

對接海外華僑和外國人來文化廣場開展文化夏令營活動,讓外國人來學習中國的傳統書法、繪畫和剪紙,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此,在這座以紅色和白色為主色調的建築間,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各國文化交流的一個切入口。

激盪“一帶一路”文化共鳴

“這幅《亥豬祈福》,主體圖案金豬取材自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圖案。而你仔細觀察的話,又別有洞天,其中潛藏著蝙蝠、金元寶、牡丹等代表吉祥的傳統意象。”金華市非遺( 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樓肖青這幅新意無窮的剪紙作品,在此次的中韓文化交流活動中,吸引了韓國青年稱奇的眼光。

“我喜歡這隻圓圓的蝙蝠。”“我發現了,這是一朵盛開的鮮花……”多元文化共處最核心的問題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溝通。這幅創作了近十個月的傳統剪紙作品,也成了此刻圍坐在作品前的中韓人民溝通交流的橋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同質化與多元化並存,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產生文化共鳴並促成了文化創新。

近年來,豐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創新了義烏在中國傳統文化表達、傳播方面的形式。“萬國詠鵝”活動邀請外國友人用各自的母語吟誦同一首詩;“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創設平臺讓各國友人親身體驗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一頭連著東,一頭連著西,匯通了中外文化的寬闊視野。

新絲路的延伸之處,都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據悉,義烏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點城市,緊靠改革創新這個生命線,文化資源各具特色、文化元素多樣,不斷更新、創新,緊貼人民群眾這個需求線,創造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各國客商迅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百餘名韓國青年來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開啟義烏文化交流新絲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