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有什麼意義?

生活搜吧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抗日戰爭爆發後,我軍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計劃。既然是正規部隊,那必須有統一服裝。當時我軍連槍支彈藥都缺乏,更別談設計和裝備自己的軍裝了,又不能繼續穿紅軍時代的軍服,於是便使用國民黨軍的統一制式軍裝樣式。當然,八路軍與國民黨軍的軍服還是不一樣,多以灰色為主,布料也沒那麼好。



剛開始換裝軍服的時候,八路軍的帽子上也是青天白日帽徽,因為當時八路軍還沒有自己的帽徽。抗日戰爭中期,我軍與國民黨軍摩擦不少,索性就不再頭頂青天白日帽徽了。雖然帽徽沒有了,但軍帽上面的兩顆釦子依然保留了下來。八路軍軍帽兩側,是有護耳的棉布,兩顆釦子就是在平常的時候將護耳部分扣起來,固定著不讓其擺動。有了這釦子,軍帽的護耳可以靈活自由使用,冬天可以放下來抵禦寒冷,天熱時則扣起來,這也是經濟節約的保障細節之一吧。


兵說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對於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釦子,很多人認為是個“8”字,代表了“八路軍”。我覺得也很像。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下八路軍帽子上的那兩顆釦子是怎麼回事。


我黨部隊在1937年,國共聯合抗日和接受國民政府軍事整編之前,一直戴的是“紅軍帽”。帽子正前方是一顆五角紅星。我黨部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以後,開始裝備國民黨軍裝。(八路軍後來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習慣上還是稱八路軍。)

國民黨的軍裝,是仿製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德軍常服。德軍的帽子就是有兩粒釦子,所以在仿製時予以保留。只是根據亞洲人頭型,縮小了尺寸。並在帽子上面加了“青天白日帽徽”。

這個軍帽是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布制的,也方便攜帶。而且,在帽子的周圍有一圈圍布護耳的,天冷的時候可以放下來,天熱的時候就用那兩粒釦子固定在上面。所以,這兩粒釦子的設計初衷,只是用來固定護布的。

蔣介石給八路軍和新四軍發放了部分軍裝,並要求全部更換“青天白日”帽徽。軍裝不怎麼夠,帽徽到是給全了。但是,很多戰士不理解,不想帶上老將的帽徽。甚至,還發生過士兵因為抵制佩戴老將的帽徽,逃離部隊的事件。

抗戰開始以後,老蔣對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物資補給逐漸減少,帽徽更是不給了。對於我黨新編的部隊,老蔣一律不承認。八路軍又不會自己製作帽徽,於是,帽子照國軍以前樣式製作,就不在佩戴帽徽。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之後,直接丟棄了蔣介石的“青天白日帽徽”。1940年以後,八路軍大量擴軍,鑑於國共雙方摩擦不斷,也沒有再要求佩戴帽徽。帽徽處於愛戴不戴的地位,但是,兩粒紐扣依然是“出廠標配”。國民黨也知道為什麼沒有帽徽,所以,他們也不追究此事。

此時,八路軍軍裝也都是自己就地解決的,樣式還是按照國軍服裝定製。畢竟,還是在國軍序列內。而且,八路軍的服裝顏色因為各地土法染色的原料不一樣,可就不統一了: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軍服為灰色;陝甘寧邊區部隊的軍服分灰、藍兩種;晉察冀軍區部隊1938年的夏服為草綠色,冬服為灰色,以後統一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

因此,從衣著顏色,能分辨出八路軍是哪個根據地所屬的部隊,在當年也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帽子上的紐扣除了固定護耳圍布以外,還有以下幾個意義。

第一,區分敵我。1944年,護耳被取消,但是兩粒紐扣依然保留下來。所以,我覺得兩粒紐扣真有“8”字的意思,代表了我黨部隊“八路軍”,用於和其他武裝區分開。內戰時,很多投誠的國民黨部隊,也是直接摘了“青天白日”帽徽,留下兩粒紐扣,就成了解放軍。


第二,這兩粒釦子,可以作為服裝備用扣。這個說法,也有道理。畢竟,當時軍隊條件不好,衣服上的扣子掉了,真是可以將帽子上的扣子拿下來備用。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瞭解這個問題得從八路軍的組建源頭講起了。

1937年以前國共兩黨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處於敵對狀態。蔣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企圖消滅發展興起的共產黨

1936年的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抗日抗日的主張。這也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

共產黨也接受了國民黨的改編這就是這兩支軍隊的名字我們都不陌生一個是八路軍一個是新四軍。

回到正題,

說到意義,它的意義只是代替,再沒有其它意思。

想知道看下面

在說服裝八路軍軍服上裝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頭上佩戴青天白日帽徽,臂章上有“八路”表明身份的字樣。

由於八路軍的人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協議中的三個師的編制。加上兩黨關係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大量青天白日的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的帽徽而是僅以兩粒仿德國的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

事實上在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在是否佩戴帽徽是相當自由的,沒有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也將青天白日帽徽戴到了國共合作破解的1948年。

想知道更多歷史趣聞,

請關注:歷史微觀


史海丹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如果你穿越回到抗戰時代,你會發現抗戰初期的八路軍帽子上壓根就不僅僅是這兩個釦子,而是一顆青天白日帽徽。

至於釦子是國民革命軍的只是軍帽的配置,是固定護布用的。

不但是普通戰士,即便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也是戴著這個帽徽。

但在紅軍改變為八路軍新四軍是,絕大部分幹部戰士都堅決反對帶這個徽章,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這是投降,對不起犧牲的戰友。

至於國民政府發給八路軍軍費和服裝鞋帽,是持續的。從抗戰前的1937年1月就開始陸續發, 直到1940年年底。

為什麼原因不發,薩沙也不多說,不然答案根本通不過審核。

最終,國民政府停止了長達4年多的軍費。

從此時開始,八路軍就無法得到政府的鞋帽服裝來源,帽子都沒有,何談什麼帽徽了。

同時,雙方形同翻臉,一些八路軍直接就把帽徽取下不帶了。

到了建國以後,所有電影不得出現青天白日徽章。於是電視電影上的帽子,也就徹底只剩2個釦子了。


薩沙


1937年抗戰爆發,當年陝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一個月後改稱十八集團軍),江南紅軍改編為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所以這一時期,八路軍的軍裝是按照國軍軍裝的樣式來設計的——中間是“青天白日”帽徽,下面是兩顆釦子。後來,國軍積極反共消極抗戰,在和八路軍、新四軍發生了多次武裝衝突之後,大多數人就不戴帽徽了(也有生產能力不足的原因在裡面),而兩顆釦子就一直保留著。

其實,這兩顆釦子,還是地地道道的“德國風味”。

30年代,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事合作一度如火如荼,雖然最後練出的所謂“德械師”在淞滬會戰中打得並不好看(淞滬會戰之前,三個德械師均不滿員,甚至只有四五千人),但是畢竟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現代化改革,給中國留下了很豐富的遺產。軍帽就是其一。

(30年代的德軍山地帽)

國軍的新軍帽,模仿的是德軍山地作戰使用的軍帽。兩顆釦子扣住的,其實是兩塊布,平時扣起來,寒冷(德國的寒冷也沒寒冷到哪去)的時候可以解開護耳,抵禦寒風。

這就是為什麼八路軍軍帽上有兩顆釦子的原因。


直江信綱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釦子,它除了起到裝飾作用外,還有一定寓意和實用價值。



首先這兩顆釦子在帽子的前端是成上下排列的,因為釦子是圓形狀的,兩個疊加在一起就如同一個阿拉伯數“8”,也就是寓意八路軍的意思。

大家知道八路軍早期的軍帽是仿照國軍制造的,通常國民黨部隊軍帽上前面是有個“青天白日”帽徽標誌的,後來八路軍為了與國軍區別開,就在國軍軍帽基礎上將帽徽去掉了,用兩顆紐扣代替了這個帽徽,也就是說這兩顆釦子也起到了帽徽的作用。



另外這兩顆釦子還起到抵禦嚴寒的作用,八路軍的帽子上的這兩個釦子,是可以解開的,當天冷的時候,就可以解開釦子,把帽子兩邊擋耳朵的部分放下,同時還可以將帽子卷取的部分一起放下來,起到護耳護頭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特別實用,不用的時候再翻上去,特別方便實用。


由此可見八路軍帽子上的這兩顆釦子,作用還真不小,寓意也很深刻,8字一直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風俗中的吉利數字,而且還寓意勝利的意思,這兩顆釦子被我軍設計在帽子上,真是即雅觀又實用,這個裝飾真是太牛掰啦!


任馳贏天下


原型是德軍山地帽(滑雪帽),三十年代老蔣準備建德械師時連同槍,頭盔等裝備一起借鑑過來的,後國民革命軍通用(中央軍統一黃綠色,地方軍各自找材料,灰的土黃的綠的都有)。我兔和禿子合作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自然也統一服裝用了這個帽子。只不過當時沒幾個人知道帽子上那片布應該是兩片加長的布疊起來,再用釦子扣在一起的,於是就仿製了個樣子貨(或者說壓根就只是要做個樣子貨吧)。 至於真實作用,摳了幾張圖,大家自己看。








好吧,其實是解開了翻下來,再扣上,冬天防風保暖的,。不然怎麼叫山地帽呢?和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騎電動車專用帽是一個意思


不論帽子的出處釦子的作用,不論政黨,,當年在中華大地上戴過這帽子的人,威武!!!魂在!!!!


ten12




共產黨最初的軍隊來自於爆動的國民黨軍隊,穿的軍裝和國民黨軍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其它地方做了標識,才能區分開來。直到三灣改變後,紅軍的裝備才和國民黨的軍裝有了很大的區別。


八路軍的前身是紅軍,紅軍的主要部隊比如紅一方面軍在江西,紅四方面軍在四川。

這些軍隊主要都在南方,天氣相對不是很冷,所以基本都是單帽,不用過分強調禦寒功能。做成單帽,也節省布料,在帽子上加了紅五角星,用來和其它軍隊區分開來,標誌自己是革命的隊伍。



當紅軍長征到陝北後,就發現這個地方過於寒冷,單帽對於需要急行軍的隊伍,在冬天是不行的,所以在後來就成了雙層帽,護布如果放下來就可以保護耳朵和臉部。

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由南京國民政府統一發放軍裝和補給。

南京政府的軍裝是參考德式軍裝設計的,帽子上的帽徽是青天白日徽,下邊有兩個釦子。青天白日徽代表的是國民革命軍,釦子主要是扣護布用的。在八路軍作戰的山西地區天氣寒冷,冬天把釦子放開,護布就可以保護耳朵和頸部。

關於青天白日徽的使用問題,還有這樣的故事,經歷和國民黨軍隊十年內戰的老紅軍,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牴觸情緒,不願意穿戴的和國民黨軍隊一樣。這時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出來了,他們打了個比方:就好比是,我們潛伏在敵人內部,每天吃住穿都和國民黨一樣,但他們是黑心,我們不管穿什麼本質上都是紅心。這樣紅軍將士們才慢慢接受了這樣 的新式軍裝。



自從百團大戰後,重慶政府發現共產黨軍隊擴張的速度太快了,再發展下去,會對國民政府構成很大的威脅,於是就部分停發了後期補給。

八路軍又回到了自給自足的時期,本來就不願意用國民黨軍隊帽,這下就直接把青天白日徽給取下來了,但兩個釦子還是保留了下來。畢竟釦子是中性的,不代表國民黨,也不代表共產黨,卻代表了可以保護自己的耳朵和頸部。

當時的軍裝基本上都是破爛的很,就這樣也不能保證每人一套軍裝,因此不少軍隊穿的都是平民的衣服。至於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基本上全是假的。

話說在山東的八路軍,突然有一天看到一支穿著整齊八路軍軍裝的軍隊開了過來,一開始是驚喜,然後就是懷疑,我們哪有這麼好的衣服呀,肯定是漢奸。

於是就假裝沒看出來,在接待他們的時候,就把他們武器和軍裝給沒收了,人也俘虜了。因此不僅國民黨是共產黨 軍隊的運輸隊,其實日本軍隊和偽軍也給八路軍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裝備。


新知傳習閣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釦子為固定帽子裡的護布而設計的,沒什麼特殊意義。


一開始中國工農紅軍的帽子沒有釦子的,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和紅軍長征時期流行的是紅五角星為帽徽的帽子,紅紅的五角星閃爍著熠熠的光輝。


後來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戴上了帶兩顆釦子的帽子,這得從全國抗日同盟說起。


1937年8月25日,為了共同抗日,中 共 中 央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共4.6萬人左右。

共三個師,129師全師共1.3萬餘人。劉伯承任師長師,鄧小平任政委,俗稱劉鄧大軍。


115師全師共1.5萬餘人,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120師共1.7萬餘人,以賀龍為師長,蕭克為副師長。


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又把八路軍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國民黨為了統一軍隊,強調一個政府,軍服也統一,所以八路軍的軍服也由國民黨下發。


那時候八路軍帽子上面有兩顆釦子,而且在兩顆釦子上方還一個青天白日徽章,國民黨的帽子一樣也有兩顆釦子和青天白日徽章,都是仿造德國改制的,起到是固定護布的作用。


只是衣服帽子的顏色各不相同。


關於戴這個有兩顆釦子和青天白日徽章的帽子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許多戰士不願意佩戴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章的帽子,不願意宣傳國民黨。


周恩來同志號召大家以大局為重,動員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全面抗日,為了國家民族危亡,在著裝上進行一點小小的屈服。


劉伯承也在誓師大會上,勸告我們軍隊都放下階級矛盾,統一對外,對抗日本侵略者。雖然我們頭上頂著的是青天白日,但是內心還是赤紅一片,大家這才接受了青天白日帽。


於是八路軍的隊伍這才戴上了有兩顆釦子和含有青天白日徽章的八路軍帽。


其實當時的八路軍的服裝帽子並不是完全統一。

首先大家對戴這個含有青天白日徽章和兩顆釦子的帽子就比較反感。


很多戰士家人被國民黨殘害至死,對國民黨恨之入骨,悄悄摘掉青天白日徽章在所難免,戴上只剩兩顆釦子的帽子不足為奇。


其次後來國民黨不願意統一抗日,只不過表面同意統一抗日,實際在實施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國共兩黨之間不斷的製造矛盾。


皖南事變後,軍餉沒有了,軍服也不下發了,八路軍的服裝就有八路軍自己說了算了。所以大家首先就把青天白日徽章給摳下來了,只剩下兩顆釦子了。


再次因為當時物資匱乏,軍隊的衣服、帽子、 鞋子都不是十分統一的,衣服帽子都是補丁加補丁,八路軍軍服染色用的是各種植物裡面提取的染料,使得軍服的顏色不統一,有灰色、土黃色等顏色。


加上染色工藝不過關,有的同一套服裝上衣褲子、甚至衣服的左右身顏色色差也都很大,帽子上的紐扣掉了也未必能及時安裝上。


所以“土八路”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條件雖然艱苦但並沒有打倒八路軍,我們的革命鬥爭做得有聲有色,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


1948年9月,中 共中 央軍委發出通知,團以上各部隊統一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


全軍統一摘掉青天白日徽,那種佩戴兩顆釦子的帽子成為了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統一戴上了解放軍圓型短簷,帽徽為五角星的軍帽。


荒海拾書


從八一起義開始,人民軍隊的軍帽款式有過數次變革。

南昌起義時,新創立的人民軍隊沿用原國民革命軍服裝式樣,軍帽是日式大蓋帽。

到了山區開展游擊戰時,為了與對手有效區別,紅軍通過國際支援、打土豪分田地和發行貨幣,積累了一些資金,開始仿照蘇聯紅軍樣式,做了新款服裝,軍帽是大家熟悉的八角帽配紅五星。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延安的紅軍接受了國民政府的統一改編,編成國民革命軍八路軍,下屬三個師,名稱統一了,服裝上也接受了國民革命軍的統一制式軍裝。國民革命軍的軍裝的特徵是直筒帽,軍帽前臉配青天白日徽和兩粒釦子。系國民革命軍仿照歐洲的德系軍裝的款式製作而成。

話說有些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指戰員開始時內心是很有抗拒感的,他們見不得這種曾經與他們作戰的敵軍服裝自己卻不得不穿在身上,在經過高級指戰員和政委的苦口婆心的心理解釋疏導和動員後,也情願不情願的接受了現實。

很快大家也發現了這種軍帽的好處,紅軍帽出身於南方游擊區,南方氣候溫暖溼潤,不需要護耳,而延安的八路軍身處北方大地,冬季氣候寒冷,保護耳朵不被凍傷是當務之急。這種新式軍帽的兩個紐扣可以解開,翻下來就可以護住後脖頸、耳朵和下巴,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另外,這兩粒紐扣也是備用品,軍裝上(比如腰部)的紐扣如果在戰鬥或行軍過程中不慎失落,完全可以用這兩粒備用品替代。

冬季的棉軍帽前臉的紐扣,則只有裝飾作用了,棉帽的護耳用時翻下,不用時可以翻上去,用紐扣或兩根布條系在頭頂。自從區別開冬季軍帽和夏季軍帽之後,夏季軍帽的款式也不再講究國軍軍帽的實用性,帽上的紐扣則只具裝飾屬性。

在抗戰的前期,國民政府充分保證了軍裝和軍械的供給,當然這種供給是按照八路軍編制人數實行的。眾所周知,八路軍在中後期擴編迅速,動員了很多老百姓踴躍參軍,保家衛國,新擴編人員的武器和軍裝無從保障,因為國民政府不予承認。

面對這種困難,倒是難不倒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為宗旨的人民軍隊,八路軍在敵後根據地建起了軍隊被服廠,給擴編人員源源不斷的提供軍裝的保障。這裡面有個問題,製作工藝有限,服裝的衣料、染料不可能與國民政府的供應完全一致,帽徽製作也有難度,所以,到了抗戰中後期,隨著八路大規模擴編,我們看到,各根據地的八路軍裝,顏色開始出現很大的不一致,軍帽上的帽徽也不再是必需品,但這兩粒紐扣還是保留了下來。

由於日偽軍的圍剿破壞,被服廠在事實上也經常斷貨斷供,所以只好開戰大生產運動,在基層或民間自制,這種軍裝的效果自然更加雜亂無章,一身出自正規被服廠的軍裝與軍帽簡直成為八路軍地方武裝的寶貝,可以當做獎品發放,能穿上或者佩戴上的都是戰鬥骨幹人物,此舉大為提高參戰人員的積極性。

八路軍地方武裝的軍裝與軍帽顏色,永遠是敵軍無法破解的秘密,在山東根據地,曾有日偽軍穿著製作精良的八路軍服裝,妄圖冒充八路軍,結果被八路地方武裝一眼看穿,予以痛打,日偽軍被打散很久後都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