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之前看到網絡上都在討論,為什麼以前的名字都那麼美,現在中國人的名字卻越來越難聽了。這裡說的名字包括人名和地名,地名上的舉例無非是“蘭陵”改作“棗莊”,“汝南”改作“駐馬店”,“雲中”改為“托克托”,人名上的舉例,無非是“蘇軾”、“李清照”、“溫庭筠”,甚至以“文君”、“仲卿”為例,用以嘲諷今時“建國”、“子軒”之類的名字。然而,古人起名真就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的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古人起名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先說人名方面,蘇軾李清照之屬,名字之所以好聽,因為他們原本就屬於書香世家,家長皆為文化名流,起名自然不凡,現代平頭百姓的名字如何能與古代文化名流相提並論,今日文化名流,也許由於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名字並無高明之處,自擬筆名卻也是不凡,無論如何也不能用一個俗字來形容。至於“仲卿”、“文君”之流,其實古時也就是爛大街的名字,換作今天和“老二”、“x妹”並無太大的區別。此外,古人的名字粗俗起來,不比今人的下限高多少,都不是平頭百姓之名,這些人出身也很高貴。

古人起名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漢武帝劉徹原名“劉彘”,彘就是野豬的意思;酈食其之子其名為疥,疥就是疥瘡的意思;晉成公名為黑臀,衛侯之弟名為黑背,幼而俊邁,聰敏絕倫的庾信小名狗兒,《後漢書》作者范曄小名磚頭,北漢帝劉繼遠之子名三豬,明朝祁陽王朱幹蛙,廣濟王朱幹腫,韓襄王之子蟣蝨,又比現代人高明到哪裡去了呢?

古人起名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至於地名方面,承認古代確實有不少地名頗為風雅,甚至為“琴川”改名“常熟”怨念不已。常熟別稱“琴川”,常熟地方誌上素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常熟城內古代有自南向北平行排列的河道,像古琴的七根弦,故常熟別稱“琴川”;另一是因為春秋時代吳王夫差在常熟所築的“梧桐園”,又名“鳴琴川”,故常熟別稱為“琴川”。然而現在想來,常熟之名也並無不好,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更令民眾感覺安心富足。其實古代的地名也並不都較為文雅,相對粗俗的名字也不在少數,比如:雞籠、奶子房、雞公嘴。

古人起名就比現代人的好聽?古代名字就比現代風雅?還是見識太少

再者,現在一些人盲目推崇古代地名,強行認定現代地名不好,比如杭州。冬日聽過一句話,“一到雪天,蘇州就變成了姑蘇,杭州就變成了臨安”,不說蘇州杭州之名歷史悠久,姑蘇也並不比蘇州高明,“臨安”究竟是哪裡強過“杭州”?南宋偏安一隅,所取“臨安”之名也帶著一股偏安一隅的苟且之氣,如何能比“舟船遠航”的杭州?推崇“臨安”之時,筆者忍不住也要說句“淺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