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關於最近的“娘炮”之爭,想先給你們看一個在微博上流傳很廣的短視頻。

下面這段 “玫瑰男孩”的紀錄片,是蔡依林曾經在演唱會上播放的。

為的是紀念葉永志,一個因為氣質 “女性化” 被霸凌,最終在學校廁所死去的少年。

葉永志去世時只有 15 歲,初中生,是個非常體貼的人。

每天會幫媽媽按摩,告訴媽媽說你辛苦了。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他媽媽經常被別人羨慕,“你那個兒子勝過我們三個小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可他被同學傷害的理由,就是因為他溫柔,不像個男人。

老師說他跟女孩有同樣的喜好,讓媽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他的男同學每天都會強行脫他的褲子,讓他不敢在下課後上廁所。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他給媽媽寫紙條,說媽媽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可媽媽找到學校反映,沒有人管。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直到 2000 年 4 月 20 日,他在下課前 5 分鐘離開教室去上廁所,結果被發現倒在血泊中,嘴裡和鼻子裡都在流血,被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學校在沒有報警的情況下清理了血跡。案發後,法官判決學校和其他同學無罪。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當時不止是葉媽媽一個人絕望。

後來,臺灣的很多男孩子會給葉媽媽寫信。葉媽媽說,每天都有這麼多人在自殺,在跳樓。有個高中生說自己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拍攝的紀錄片導演說: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在報紙上看到葉永志死訊時的感覺,那是一種小動物看見自己同類被害的感覺。

心裡很清楚地知道,躺在那血泊中的,很可能是我。”

後來葉媽媽成了平權運動的推動者。

“這些小孩有罪麼?如果我要救像他這樣的小孩子,如果我站出來才能救這些人,我真的願意!”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像這樣的殘酷故事,一點都不少。

你根本不知道,“娘炮”、“不男不女”這樣的惡語,殺死了多少溫柔的好男孩。

你應該還記得,上學時,尤其是小學和中學,如果一個男孩不夠陽剛,他在學校裡會遭受多大的惡意。

被打,被罵,被說成 “死太監”,被說成 “娘娘腔”。

今年的綜藝《明日之子》中有個唱歌選手叫田燚。19 歲,一出場就顯得怯怯的,一直低著頭。

但一開口唱歌,非常驚豔,所有人都不出聲了。

田燚度過過一段相當黑暗的少年時光。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小學時,他被全體男生集體欺負,原因就是“聲音太細,不像男的”。他沒有朋友,男生們不帶他玩。

田燚是個東北男孩,在那個更強調“爺們”的環境裡,他遭受侮辱的程度更深。經常被一群男生堵在廁所圍觀。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十幾歲田燚因此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深度自卑,不知該如何與人交往。

後來他破罐子破摔,高中時任由自己發胖,變得“又胖又醜”。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很難想象這跟今天站在舞臺上的他是一個人。

田燚說,有天自己在家睡午覺,夢到自己有了很多好朋友,半夢半醒間他還打算等下約大家出門玩。

可當他真正清醒,看到屋子裡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

那天下午他一個人在家聽曾軼可的《黎明》,淚流滿面。

別急 黑夜讓我擁抱著你

就讓一切不公平繼續不公平

反正將迎來黎明

晚安 好夢 寶貝

醒來就會看見了黎明

“唱就好了,不需要討好別人來獲得一點點愛。”

我見過這個節目的一位編導,她很瞭解田燚的經歷。當時聊到他,我記得她激動到眼睛裡有淚水地跟我說:

“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遭受了那些傷害之後,這些年是怎麼一步一步拖著自己走出來的。我覺得田燚就是一位戰士。”

你根本不知道,在一個男孩還是少年時,會因為怎樣的小事,被判定為“不是男人”。

有個朋友告訴我,小學那幾年,他被同學叫了好幾年 “人妖”。

就因為有次過六一,他穿的衣服袖子下有流蘇一樣長長的穗,表演節目之後,班裡男生集體說他好人妖啊。

他很委屈地回家告訴媽媽,結果媽媽問他:那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你就應該像男孩一樣啊。

他不服,媽媽就不理了:你怎麼像個老太婆一樣叨叨叨。

還有一個男孩告訴我,因為他初中喜歡跟女孩一起玩兒,從不跟班裡的男生去網吧,於是一直被排擠。

沒事過來打他一下,跑開,或者一群人過來捉弄他。

有一次他下課回來,男同學在座位上放了一支圓珠筆。

“因為當時我很胖,一屁股坐下去,那根筆直接戳在肉上。流血流到整個屁股上都是血。然後班裡的男孩還說,欸,你來月經了。”

然後班裡有一個女孩看不下去,跟班主任講說有人欺負他,班主任就讓他站起來指出來是誰幹的。

他怕說了以後被孤立,就說,我不知道。

於是班主任就當眾打了他一巴掌,說,你活該。

新京報還有個新聞。男孩李響因為內向,被男同學逼著穿上女生的裙子和高跟鞋。

有次還被同學按住扒了褲子,他哭著回家,被爸爸用皮帶抽了一頓。

他當時不敢進教室的門,因為不知道門裡等著他的是什麼,也再也不敢去學校的衛生間。

沒有關注,沒有理解,如果你向老師家長求助,那是另一種 “娘炮” 的表現。

他們得到的只有這句冷冰冰的標準:

“像個男人。”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因為最近一些新聞,你一定沒少聽過下面這種話: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甚至還流傳起一篇小學生寫的觀後感:“歹徒行兇作惡時,誰來見義勇為?靠這幾個娘炮噁心跑他們嗎?”

而大人在底下的評價是,“寫得好!”

“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



我們一直都嚴重低估了這些話的後果。

有些人說“少年娘則中國娘”是出於激憤,有些家長擔心電視上的偶像“太娘炮”對孩子們有不利的影響——這些榜樣看起來柔弱,不夠堅強。

但“娘炮”、“不男不女”這些詞真正的傷害,是它們變相鼓勵了其他人恃強凌弱。

一個男孩被霸凌,遭受排擠、辱罵、毆打,很可能僅僅因為他內向,聲音細,不夠陽剛,容易害羞。

那些施暴的孩子們未必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因為他們得到的教育是:對方是娘炮,不正常,他有罪,他活該。

主流的審美、大人們的語言就這樣成為了某種“正義”,成為了暴力的幫兇。

你永遠不知道“娘炮”這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好男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