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難找史大姐」——鎮江象山社區副主任史勰二三事

◎ 梅永生 林蘭

“史大姐,多虧你幫我家解決了樓上漏水問題,現在房間不滴水,清爽多了。”“史大姐,今天我家女兒又回上海了,一個人在家沒事,想找你聊聊。”“史大姐,現在的拆遷安置政策有哪些……”在“小史工作室”門口,80後的“史大姐”被社區50後、60後的大爺大媽們團團圍住。

這位居民嘴中的“史大姐”名叫史勰,今年35歲。2011年,史勰通過公益性崗位招考走上社區崗位,從勞保協理員幹起,在前年改選中當選為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通過為居民排憂解難、提供優質服務,“有困難找史大姐”已經成了京口區象山社區居民的口頭禪。不久前,史勰被京口區授予“最美京口人”榮譽稱號。

史勰分管社區黨建和文教衛生、計劃生育、婦聯、工會等行政事務,去年10月,以她名字命名的“小史工作室”正式成立,專門處理鄰里矛盾、家庭糾紛、婦女維權等問題。

今年3月的一天,工作室來了四兄妹,他們一路吵吵鬧鬧、情緒激動,原來四兄妹為母親公益金的分配問題起了爭執。史勰先穩定各方情緒,然後詳細瞭解具體情況和各方訴求,再採取個別談話的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調解和勸說,四兄妹不僅放棄了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還共同決定將這筆錢以母親的名義全部捐給社區慈善分會。

史勰還在智能手機上開設了“法潤民生”“巾幗花苑”等多個微信工作群,進一步推進居民訴求解決和婦女維權工作。在她的朋友圈裡,大多數“微友”是居民群眾,截至目前已有100位左右。

象山花園的2區和3區一直沒有健身廣場,多個居民微友在群裡向史勰反映了此事。為此,史勰多次跑了市、區體育部門和分管領導,爭取政策資金支持,並與物業交涉,最終由京口區文體局提供器材,由物業提供場地,投資2萬多元各建成一處健身廣場。

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史勰在分管片區推出了“樓幢紅色文化”創建活動,將黨建文化的“觸角”向各個樓宇延伸。史勰還精心組織了“七彩”夏令營活動,安排大學生與社區青少年開展暑期實踐,開展了實用技能教學、模板智力拼圖、城東垃圾填埋場種花等多項公益活動,受到區關工委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