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幾天前,碧桂園漳州御江府為了保證完成銷售業績,開起了誓師大會,大會上以喝雞血的形式來打氣,一時間成了微博網絡的熱搜話題。

“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然而這才沒幾天的時間,碧桂園又開始做起了打臉的事。自6月24日上海奉賢項目發生坍塌事故後,六安又出事了。

7月26日23時,碧桂園在六安市的城市之光項目建築工地發生坍塌。事故發生導致16人送至醫院,其中6人搶救無效死亡、1人傷情危急、2人傷勢較重。這也是繼上海奉賢項目坍塌杭州蕭山項目坍塌之後,近一個月內碧桂園的第三場坍塌。

事後不久,碧桂園發佈聲明,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單位立即停工,徹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對於事故的具體原因,目前碧桂園未給出正面的回答。

“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碧桂園頻繁發生的坍塌事件,讓網友紛紛開始議論。通過沃德社會氣象臺的實時監測顯示,相關信息一度達到40407條,其中微博信息18918條,影響人次高達32714.53萬人次。

“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從關注態勢來看,27日相關討論最多,僅當天信息就高達7177條

。但是30日由於財經名嘴侯寧新浪證券鳳凰網財經等大V也開始參與討論,又出現了一次小的反彈。

“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為了衝刺目標,碧桂園素以“高週轉”著稱——摘牌當天即出圖,拿地後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籠,六個月資金回正。

在這種高週轉的背後,業績確實很誘人,但是代價也很慘重,除了事故頻發,已建好的項目也是問題不斷。

最嚴重的一次,今年的7月14日,數百名南京碧桂園業主集聚營銷中心,冒著高溫,扶老攜幼,聲討碧桂園。也是今年目前為止,南京最大規模的業主維權。

“奪命狂奔”的碧桂園,能否給房企敲響警鐘?

“高轉周”的模式或許沒錯,但是用在碧桂園這種做房企的公司上,很容易因為速度太快而付出慘烈的代價。

那麼碧桂園的這種高轉周模式是怎麼開始的呢?

2017年,碧桂園以靚麗的業績超越萬科和恆大,成為當之無愧的宇宙第一房企。但這樣的好運卻沒能帶到2018年,從年初開始,碧桂園的麻煩一個接著一個。

年初碧桂園跑到香港發了156億港元債券後,碧桂園的融資就越來越吃緊,先是企業海外發債被有關部門嚴控;然後在上交所的200億公司債也被中止。面對各種麻煩,吃緊的碧桂園,開啟了著名的“高週轉”模式。項目摘牌後,“通宵”做設計,當天出圖紙,20天開工,4個月開盤。趕早了有獎勵,推遲要被撤職。確實這種的模式下,碧桂園賬面上的資金又開始流動起來了。

按照碧桂園老總楊國強的設想,只要公司上下高速週轉起來,哪怕每平米只能賺到100元,通過大規模拿項目,就能滾出鉅額利潤。

因此碧桂園的“高轉周”在業內也已成名,曾有房產商表示:“很多地產圈的人都很羨慕碧桂園的做法,只恨自己的制度和管理做不到碧桂園那樣的週轉速度。”

但是這樣不惜一切的實行“高轉周”,付出的代價也不小。高轉周實施沒多久就開始出現接二連三的問題。今年已經出現三次的坍塌事件,造成7人死亡,18人受傷。

一邊喝雞血打氣衝業績、一方面高轉週迴籠資金,碧桂園確實流年不利。就在碧桂園還在執著於高轉周的時候,地產行業的另一巨頭萬科在6月29日萬科召開的股東大會上,提出轉型,並表示要“拋棄房地產”!

然而更有甚者,轉型轉不好,還不如直接跑路。前幾天,A股上市房企就上演了第一跑,中弘股份老闆王永紅跑路,把四十億債務永遠的甩給了社會。

狂飆猛進了十餘年的中國地產,這次似乎遇到了時代的急轉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