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几天前,碧桂园漳州御江府为了保证完成销售业绩,开起了誓师大会,大会上以喝鸡血的形式来打气,一时间成了微博网络的热搜话题。

“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然而这才没几天的时间,碧桂园又开始做起了打脸的事。自6月24日上海奉贤项目发生坍塌事故后,六安又出事了。

7月26日23时,碧桂园在六安市的城市之光项目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导致16人送至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这也是继上海奉贤项目坍塌杭州萧山项目坍塌之后,近一个月内碧桂园的第三场坍塌。

事后不久,碧桂园发布声明,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单位立即停工,彻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对于事故的具体原因,目前碧桂园未给出正面的回答。

“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碧桂园频繁发生的坍塌事件,让网友纷纷开始议论。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的实时监测显示,相关信息一度达到40407条,其中微博信息18918条,影响人次高达32714.53万人次。

“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从关注态势来看,27日相关讨论最多,仅当天信息就高达7177条

。但是30日由于财经名嘴侯宁新浪证券凤凰网财经等大V也开始参与讨论,又出现了一次小的反弹。

“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为了冲刺目标,碧桂园素以“高周转”著称——摘牌当天即出图,拿地后四个月开盘,五个月资金回笼,六个月资金回正。

在这种高周转的背后,业绩确实很诱人,但是代价也很惨重,除了事故频发,已建好的项目也是问题不断。

最严重的一次,今年的7月14日,数百名南京碧桂园业主集聚营销中心,冒着高温,扶老携幼,声讨碧桂园。也是今年目前为止,南京最大规模的业主维权。

“夺命狂奔”的碧桂园,能否给房企敲响警钟?

“高转周”的模式或许没错,但是用在碧桂园这种做房企的公司上,很容易因为速度太快而付出惨烈的代价。

那么碧桂园的这种高转周模式是怎么开始的呢?

2017年,碧桂园以靓丽的业绩超越万科和恒大,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第一房企。但这样的好运却没能带到2018年,从年初开始,碧桂园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年初碧桂园跑到香港发了156亿港元债券后,碧桂园的融资就越来越吃紧,先是企业海外发债被有关部门严控;然后在上交所的200亿公司债也被中止。面对各种麻烦,吃紧的碧桂园,开启了著名的“高周转”模式。项目摘牌后,“通宵”做设计,当天出图纸,20天开工,4个月开盘。赶早了有奖励,推迟要被撤职。确实这种的模式下,碧桂园账面上的资金又开始流动起来了。

按照碧桂园老总杨国强的设想,只要公司上下高速周转起来,哪怕每平米只能赚到100元,通过大规模拿项目,就能滚出巨额利润。

因此碧桂园的“高转周”在业内也已成名,曾有房产商表示:“很多地产圈的人都很羡慕碧桂园的做法,只恨自己的制度和管理做不到碧桂园那样的周转速度。”

但是这样不惜一切的实行“高转周”,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高转周实施没多久就开始出现接二连三的问题。今年已经出现三次的坍塌事件,造成7人死亡,18人受伤。

一边喝鸡血打气冲业绩、一方面高转周回笼资金,碧桂园确实流年不利。就在碧桂园还在执着于高转周的时候,地产行业的另一巨头万科在6月29日万科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提出转型,并表示要“抛弃房地产”!

然而更有甚者,转型转不好,还不如直接跑路。前几天,A股上市房企就上演了第一跑,中弘股份老板王永红跑路,把四十亿债务永远的甩给了社会。

狂飙猛进了十余年的中国地产,这次似乎遇到了时代的急转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