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西安的創始人左手爲什麼說:不要去做「自媒體」?

“新傳匯”的第一期主題沙龍上,我見到了許久未謀面的左手。

認識已經快20年的我們,一起從遙遠的小縣城家鄉走出來,度過青春的大學時代,一直走到現在的油膩中年。

幸運的是,諸多大學的老友中,只有我們兩個至今還同在西安這個城市,雖然這幾年一年到頭見面次數並不多,但是男人之間的友誼往往就是這樣,可能很久都沒有聯繫,但再見的時候還是感覺如初。

IN西安的創始人左手為什麼說:不要去做“自媒體”?

我、福基、左手10年前在西安的合影

IN西安的創始人左手為什麼說:不要去做“自媒體”?

左手和福基曾經在北京住過的蝸居

這一次的見面和上一次不同的是,我邀請他作為“新傳匯”第一期的主講嘉賓,他也和盤托出,給大家分享了眾多幹貨和精華,這讓我很感動,用他的說法是,3年的保密期已經到期了,可以公佈了,不過我更想把這個行為看作是對我的新人。

IN西安我是一直看著成長起來的,無論是給網站投稿,給微博投稿,還是給IN西安拉一點力所能及的業務,除了是對老友的支持之外,更是對IN西安的認可,事實也證明,IN西安創建的輝煌成績,西安本土任何一家公司和團隊到現在都很難企及。

20人的兼職團隊,不花一分錢工資,十幾個賬號,600萬粉絲,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可能其實就是IN西安創造的奇蹟。

這些創造奇蹟的背後其實和創始人左手離不開,他說的信息流、現金流、共同體三大板塊,其實核心和根本還在於人。

做內容創業如果沒有了人,那就沒有了一切,標題黨博流量和虛假數據的玩法只會害了自己,更會害了團隊,不過在中國的各個行業,劣幣驅除良幣已成為常態。

所以,當IN西安倒了之後,西安新媒體、自媒體圈的亂象其實是因為沒了規矩,當一個行業大家開始亂來,抄襲、洗稿、互相砸價、沒有底線地去掙錢成為家常便飯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希望的。

所以,我很能理解左手最後回答我的問題的答案:我建議大家不要去做“自媒體”。

這是有底線的說法,左手所說的“媒體”早已淹沒在紙質時代和初期的網絡媒體時代,而現今的所謂“自媒體”們,更多的是為追逐利益而已,跟“媒體”本身無關。

內容生產和話語權的精英化看似有些端著,但也決定了嚴肅內容的高標準生產,只不過這一切,都成為過眼煙雲。

因為在當今中國,媒體已死,只剩利益。

隨便寫點什麼,順便回憶一下,老友見面見一次少一次,珍惜身邊的人吧,以此銘記。

順便廣告一下:

“新傳匯”旨在彙集各行業資深精英及興趣者針對各期主題及主題相關內容展開深入探討,從而找到行業發展的方針及具體操作方法。以分享、交流、互動的形式,通過主題沙龍、行業會議、培訓課程等途徑,立足西安本土,放眼全國,促進策劃、營銷、傳播、活動、公關等相關行業的深層次溝通,打造成為行業交流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

“新傳匯”第二期主題沙龍正在籌備,期待你帶來全新的思想,一起碰撞出交流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