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養樂多大家都喝過吧,丸子君也是從小喝到大。但是丸子我今早拿著手裡的養樂多不禁陷入了這樣的思考: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益生菌飲料嘗過這麼多,我為何還是偏愛喝養樂多?而這土哈哈的紅色包裝幾十年來就沒變過,想必這家公司也是任性得很。好奇心驅使我決定想多瞭解它一下。結果發現,養樂多這始終如一的“死犟”氣質下流淌著的是來自島國的血液。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20世紀初葉,日本社會動盪,瘧疾橫生。加上衛生條件落後,人們經常感染腸道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養樂多集團創始人代田稔為此痛心不已,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讓更多人能健康美好地生活,入讀京都大學後,他潛心鑽研對腸道有益的乳酸菌。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最終,於1930年在京都大學醫學部的微生物學教研室裡,成功分離並強化培育出可以活著到達腸道併發揮有益作用的乳酸菌。這種乳酸菌後來以代田博士的名字命名為—“乾酪乳桿菌代田株”。

我們常常聽到的“活的乳酸菌”“讓你的腸道做做操”...說的就是這傢伙。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1935 年,代田醫生在福岡市設立“代田保護菌研究所”,開始賣養樂多,但最初的養樂多味道並不好。於是代田醫生又加入了奶粉等配方,創造出了我們今天喝到的養樂多。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這款益生菌飲料在日本叫做Yakult,因為普通話和粵語對“yakult”音譯的不同,在珠三角地區商標為“益力多”,在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則以“養樂多”為商標。包裝由日本有名的設計師劍持勇先生仿照日本傳統人偶“木芥子”的形象設計而成。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就這樣,矮矮胖胖的紅色小瓶子慢慢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曾經卻有很多人反應說:這“小矮子”太小了,一瓶兩三口就沒了,根本就不夠喝啊!建議換大容量的瓶子。

養樂多的生產商也聽到了民眾的提議,但給予的回應卻是:養樂多每瓶的容量為100毫升,因為仰頭喝一口約為30毫升,人們在3口左右就可以喝完一瓶養樂多,這樣就避免剩下而滋生細菌。普通人一天一瓶,所需的乳酸菌也就夠了。不僅如此,在其他飲品配備吸管的情況下,養樂多也堅持不用吸管,他們用獨特的技術做到鋁箔能讓人輕鬆掀開,開罐即飲,避免了吸管帶來的二次汙染。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而這個如此“任性”的傢伙卻是個“慢性子”。在競爭激烈的乳製品市場,“紅胖子”不急不躁地走著自己的路。

蒙牛用了十年就把產品鋪到全國每一個鄉村,伊利用了五年就佔據中國所有的超市終端。相比較下,養樂多是最龜速的一個,到今天82年了也只是掌握了28個市場,不足別人百分之一。但就靠著單品戰略,養樂多的銷售額一舉突破20億元,穩坐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82歲高壽的養樂多,始終執拗著一個道理:在浮躁的工業和信息化時代,專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個產品,做一個行業裡的領袖,厚積薄發。

產品走得慢,並不一定走不遠,百年企業近在咫尺。這是一種舍與得的智慧,蘊涵著知進知退、適可而止的辯證法,這對於大多數“撈一把就死”的中國企業來說是值得借鑑的。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在節奏飛快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習慣吃快餐,喜歡快餐式學習,炒股炒房擊鼓傳花,夢想體驗把“西虹市首富”的感覺。而企業也是殺紅了眼地搶市場,成功三年崩盤三天的品牌比比皆是。但作為消費者來說,那些踏踏實實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更讓人覺得安心吧。

萬年不變小紅瓶,任性開掛成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