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01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陳珂:“伯恩管家”創始人,入行奢侈品20年,專攻手錶,文藝浪漫的雙魚座。

02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呂巧鳳:“伯恩管家”合夥人,包具鑑定專家,古靈精怪的雙子座。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一名穿著講究的年輕人走進伯恩管家店內,嘮家常般、說著如何如何在搬家時發現了這麼個失而復得的物件,又一邊從褲子口袋裡摸出那塊精緻的手錶,請出要給老闆娘瞧一瞧。

呂巧鳳先接待過來,簡單詢問了幾句,將接過的手錶粗粗看了一眼,就遞給了一旁的陳珂。“她是這方面的專家,”一邊續問道“是在專櫃買的嗎?”男青年:“那個……先鑑定吧……放得太久了想寄賣掉,都沒怎麼用過,朋友送的。”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陳珂不慌不忙接過來,先戴上鑑定專用的微型眼鏡,再以左右手微小的高度差上下嫻熟地捋過手錶的每個細節:從錶盤到指針、從按鈕到錶帶。半分鐘不到,就已經有了結果。但陳珂還沒打算把表放下,她找準了時間點,不費力又一氣呵成地說出了那個壞消息:“這個表不是正品。”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最具職業道德的“職業病”

其實一看到表,呂巧鳳就斷定那手錶是有問題的,照她精靈古怪的性格,當然會把這種當“壞人”的爛攤子推給陳珂,好在成熟的陳珂早已習慣了扮演這種唱黑臉的角色。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在旁邊目睹了整個過程的筆者,一再追問她是怎麼一眼就看出來的。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卻卻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最早的時候銀行都是沒有驗鈔機的,需要不斷培養員工鑑定假鈔的知識。但假鈔的花招不斷更新,培訓的速度漸漸跟不上了。於是他們想出一個終極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就是不再培訓他們假鈔的知識,只訓練他們辨別真鈔的知識。這樣就很容易得出結論啦:

凡是跟真鈔不一樣的,都是假鈔。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兩姐妹在奢侈品行業結緣,各自擁有近20年的職業經驗。被滿屋子的世界頂級奢侈品包圍,她們早已經對品牌和產品熟稔於心,甚至走在大街上看到人家穿戴的品牌,也會不由自主在心中鑑定一番,都已經成了“職業病”了。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其實這也是她們堅決不賣假貨的原因。奢侈品行業裡,很多都是真假參半地在做。但她們不願折損自己眼睛裡的專業度,雖然利潤會變薄,但也會因此積累了一大批信任他們的客戶來進行奢侈品的後續服務。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非生活必需品的必需性

1995年入行時,陳珂就在做進口手錶。那時的國人大多對奢侈品沒有清楚的概念,普通人只有在結婚需要“大四件”時,才發現可選擇的貴重傢俬原來已經有那麼多了。

1995年到2001年間,進口商品在中國進入一段密集競爭期。陳珂舉例道:雷達手錶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甚至還嘗試了高科技技術,並打出廣告:“永不磨損,雷達表”。但隨著後來市場的發展,卡地亞、歐米茄等高價手錶也進入中國市場,雷達表又把宣傳語改為“不易磨損,雷達表”。包括陳珂在內的進口商品從業者也在這時才漸漸意識到,無論是手錶還是衣服、皮包還是鞋子、人參、領帶還是豪華汽車,都有著追求極致完美與高昂標價的受眾,都有可能誕生奢侈品——中國正在慢慢細分出所謂奢侈品行業。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在中國人的概念裡,奢侈品幾乎等同於貪慾、揮霍、浪費。其實,從經濟意義上看,奢侈品實質是一種高檔消費行為,本身並無褒貶之分。從社會意義上看,是一種個人品位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特別是近兩年來輕奢的概念深入日常生活,奢侈品已經不再單純地成為千萬、億萬年收入人群的獨享品,而成為一種更加時尚、超前的消費理念。

奢侈品到頭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價值和身份認同。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價值從守護價值開始

1995年之前,買不起的就叫奢侈品。20年後,更多的輕奢概念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工資微薄卻身背上萬元包包的年輕女孩,冒著可能被人冠上“拜金女”的名譽風險,省吃儉用、甚至“傾家蕩產”深陷入對奢侈品的追逐。陳珂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他們是希望通過奢侈品背後的無形價值,讓自己及他人覺得“我值得”。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正是因為這份“值得”,入手成價值千上萬元奢侈品的背後,必然存在一種異於其他快消品的環節:保養。感受到市場的召喚,加上想要更多陪在家人身邊,陳珂從大名鼎鼎的新宇亨得利集團辭職,出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不久後,摯友呂巧鳳也加入。兩人曾在集團的不同崗位各有專攻,一個精於手錶、一個精於包具。創業六年來,陳珂與呂巧鳳至今難忘她們創業以來走過來的每一步。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給人家保管貴重物品,風險和糟糕不是沒有。記得有一次店裡消防栓出問題,大水把店裡東西都淹了。大部分損失較小或能及時補救,但有個顧客的限量版包包因為材質問題,損傷相當嚴重。“也不是賠不起,只是這種限量版包包想買都沒地兒買去。”——陳珂想起那件事至今還心有餘悸地回憶。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正常的包包送過來一般是需要七天,但工藝較複雜或破損較嚴重的可能就需要半個月或一個月。純手工的修補,保養價格通常也不過幾百塊,有的還不到產品原價的百分之一。大多數(材料允許)情況下,產品都能恢復到九成新。但那個包包的工藝極其複雜:裡面是皮外面是布、有線、有繩……共用了六種材質交叉編織而成,顏色不一樣、織法也不一樣。這可把兩姐妹愁得夠嗆,天天睡不著覺,想著怎麼樣給人家修復到最好。當然,她們還是第一時間跟客人承認了錯誤,對方也理解並大方地說,“沒事兒,儘量修,修不好還是我的。”之後她們跑遍了各地尋找需要的材料,歷經多天日夜趕工,終於完璧歸趙,也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件事讓他們認識了很多頂尖的手工師傅和材料渠道,也算是一種收穫。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最初做品牌的時候,連很多身邊的人都不瞭解她們是幹嘛的。一提到奢侈品人家就會說:我可買不起奢侈品/你們那兒掛了那麼多成千上萬元的名牌包包,我都覺得跟你有距離……其實這些在別人眼裡只看到的表面風光,背後有兩姐妹太多不為人知的付出:比如揹著巨大的行李箱滿歐洲找貨、為了一根原裝絲線而奔波到滿腳都起了泡……“創業嘛,都不容易,沒什麼好叫苦的。”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正因為她們吃苦耐勞不斷學習,才有了今天的伯恩更加成熟全面的業務服務:包含但不限於奢侈品的鑑定、寄售、回收、保養,致力於私人物品管家相關的全面一條龍服務。品牌起名為伯恩,也是取義英文的New born,意味著新生、煥然一新。

美女管家們的家

自2012年品牌創立,“伯恩”目前已有三家分店,十幾家合作門店。

正如陳珂所說,現代女性不再是單一身份,她可能同時兼具女兒、母親、妻子、創客、老闆等等多重身份。雙魚座的陳珂平時更有大boss的威嚴,做事一絲不苟。而雙子座的呂巧鳳更喜歡與同事打成一片,更溫和一些。兩人性格互補、成為了事業上的黃金搭檔。而她們私下裡的畫風較之職場則更加立體生動,有些距離感的陳老闆其實很想自己養養花、或者抽出時間來學畫畫;而活潑開朗的呂老闆則“暴露本性”,更願意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吃貨或旅行家。她們在店裡養了兩隻深灰色的英短,不知不覺間,已經把創業的門店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雖然服務的對象更多的依然是金字塔頂端20%的精英階層,且身處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包圍中。但這些並沒有讓她們忘記做奢侈品養護的初心和匠心:讓給更多的愛不釋手——重獲新生。

專訪|奢侈品背後的美女管家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