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計生」司局引歡呼,釋放什麼信號

9月10日,中國機構編制網公佈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除了明確國家衛健委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還明確了其內設機構。世人發現,三個與計劃生育有關的司局出現調整: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司被撤銷,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則更名為“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

調整“計生”司局引歡呼,釋放什麼信號

消息甫出,輿論紛紛寄予熱烈而又善意的反饋,更有網友歡呼“計劃生育成為歷史”,或認為“計劃生育國策已到盡頭”!調整與計生有關的司局,其實有跡可尋。此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更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計生”二字已消失不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從2016年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3年未涉及“計生”字眼,而前些年,“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等表述讓人印象深刻,極為熟稔。這一意味著“計生”不唱主角早就埋下了“伏筆”。

但是,認為“計劃生育成為歷史”則言之過早。一來,憲法第二十五條仍有這樣的表述:“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二來,3月13日,國務委員王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談及國家衛健委的主要職責,“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仍在其中。即以這次“三定”的具體方案中,更名後的“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仍承擔著與計生相關的功能,比如“完善生育政策並組織實施,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從這個角度看,起碼在官方“文本”中,“計生”並未絕跡。

在這種現實語境中,一些媒體和網友“過度”解讀國家衛健委的“三定”方案,“急吼吼”地宣佈計生退出舞臺,傳遞的信號再明確不過:希望存續數十年的計劃生育在完成使命後,“揮一揮衣袖,不帶有一片雲彩”。至於如何評價計劃生育,歷史自有定論,而諸多網友從自身體驗或身邊案例來評判計生,盼望計生早日消隱,這是基於情感上的樸素判斷,也是基於對國計走向的關心,還有著一定的數據支撐,比如統計顯示,全面放開二孩後,我國人口數量並未出現“報復性”增長,相反,明顯低於預期。

調整“計生”司局引歡呼,釋放什麼信號

再比如,民政部8月2日發佈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稱,去年,我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這是自2014年以來,該數據連續第四年下降,也是降幅最大的一年。基於此,民眾希望國家在計生政策上邁出更大步伐,並非無理取鬧,一見國家衛健委中與“計生”相關的司局出現變化便浮想聯翩,也是人之常情。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探尋歷史運行的邏輯即知,沒有永不變化的政策,從“只有一個好”,到“單獨二孩”,再到“全面二孩”,中央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政策相時而動、因時而調,是與民意的良性共振,也是根據國情變化而作的重大部署。以此推斷,“全面二孩”或非生育政策的重點,接下來該如何調整,尚需中央全盤把握、統籌考慮。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由衛計委“轉型”為衛健委,絕非率爾操觚的工程,而是人口變化和社會變遷帶來的正常結果,是中央因事而謀、順勢而為的及時決策。背景是,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的銀髮社會,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無論應對老齡化社會還是建設健康中國,均需相關部門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故此,成立國家衛健委,以及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調整“計生”司局引歡呼,釋放什麼信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換一種表達,惟有不斷與民意形成良性互動,政策才能更得人心;惟有緊扣時代脈搏,聆聽現實脈動,決策才能更有生命力。“全面二孩”是如此,調整與計生有關的司局也是如此。可以設想,如果中央將來在計生上出臺大舉措,仍是如此,將受到民眾激賞。

無論調整計生政策還是出臺其他政策,只要始終傾聽民眾聲音,時時感知民眾反應,並在施行中完善,在發展中拓新,相關政策就能更加深孚民意,民眾勢必更有動力認同中央決策,真切感受到政策帶來的獲得感。由是觀之,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應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