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循跡

從桃源縣總工會出來,已經到了下午4點。來常德這幾天,雨一直歇歇停停,彼時,天空正揮揮揚揚飄灑著細亮的雨沫,空氣溼漉漉的,把晴日裡浮躁的情緒壓了下來,這樣的天氣,最適合在這種古樸雅緻的小縣城穿街走巷,去品味從山水潑墨畫裡浸出來的煙雨江南。但從天色來看,只能下次了,早在清晨,我們就同身在桃花源景區的李夢喬老師約好了,要去拜訪他。

我腦海中所有關於桃花源的所有印象,都來源於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描述。那裡有“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的如畫風景,有“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厚朴民風,有“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的重重迷影。這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另一個世界,不染塵埃,不著世俗,卻偏又充滿著生活最本真的原味,仿似遊離於三界之外的樂園淨土。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得益於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跟著導航,沒有重蹈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的覆轍,在九曲十八彎的柏油馬路上,在重巒疊嶂,雲氣繚繞的山谷密林中邐迤前行,當我們在一大片古建群落停下來時,才恍然覺悟,噢!這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了。

已經是7月時節,桃花早已零落成泥,除了目力所及的建築,便只剩種下的一排排景觀綠植。規整倒是規整,但是少了些韻味,或許是因為沒有見著那夢中漫山遍野,如迷宮般的桃林的緣故吧。在街邊店家的指引下,我們到了約定會面的“老糧店”,見到了此次拜訪的主人公——桃源銅製品技藝大師李夢喬老師。

初會

李老師穿著一件白色的T恤,一條灰白色的五分休閒短褲,腳上穿了一雙拖鞋,很是樸素。看我們下車,就三步並作兩步走了過來,熱情地同我們握手,一邊說著“辛苦了”,又張羅著要去便利店買飲料,被我們拉住了。

在李老師的居所裡,我們向他簡要說明了來意,他坐在桌子對面,側耳聽著,頻頻點頭。才聊了幾句,李老師的妻子鍾九英就已經抱著三瓶冰紅茶回來了,說:“山裡條件簡陋,也沒什麼東西招待貴客,先喝點飲料解解渴吧!”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李老師的臥室同時也是會客室。環顧四周,臥室裡除了擺放了一張樣式古典的床、一排櫃子、一張桌子,以及牆角地上擺放的銅製工藝品,別無他物。

但是,我們這幾個外行人,在李老師的臥室,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指著一些精巧的工藝問這問那,李老師揹著手,站在我們旁邊,一一為我們答疑。他說起話來不疾不徐,慢條斯理,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在聊天過程中,我們聽聞李老師在山裡有一個展廳,於是提議去他的展廳參觀,開開眼界,李老師欣然答應。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小道,我們有一搭沒一搭聊著,路上遇到幾個膚色黝黑的年輕男女,我們不禁好奇,這些“黑人”來這裡幹什麼的?李老師說,在桃花源裡,有一臺表演,這些人不是外國人,是景區請來的一些雲南土著演員,所以膚色黑了點。

在一個隧道口,我們站住了,從這邊往裡往,一束光從洞那邊透了過來,《桃花源記》裡那句“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突然毫無徵兆地冒了出來,站在這裡,我才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桃花源,側耳之下,甚至能隱約聽見從那邊傳來的勞作吆喝、雞鳴犬吠之聲。

在山的另一邊,果然別有洞天。一條蜿蜒的溪流伴著一條羊腸小道向前伸展,消失在錯落的山峰峽口處,茶園、竹園零散地分佈在兩側,約摸二十分鐘,我們來到了李夢喬老師位於秦谷的展廳前,一棟矮矮的古色古香的茅屋,大門上懸掛著一塊題為“鑄銅坊”的匾額,有點高人的隱身之所的意味。

動容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打開銅鎖,推門而入。一股木香撲鼻而來,茅屋功能由工作間和展廳兩部分組成,推開工作間的後門,入眼即是茂密的山林。在後簷下,擺放著一張躺椅,還有一些花花草草。李夢喬老師說,閒暇之餘,他就沐浴在這山谷的靈風清蘊中,陪著這些花花草草一起度過。

在“鑄銅坊”的陳列櫃裡,擺滿了各式各樣造型巧妙、精工細琢的銅製藝術品,譬如那些花紋精緻、寓意深厚的小擺件,那個需要三把鑰匙、六道程序打開的巨型銅鎖以及牆壁上掛著金光閃閃的銅製刀具。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於旁邊那個小小的工作間。其實,在每一件光鮮亮麗,令人嘖嘖讚歎的藝術品背後,凝聚的是工匠大師日復一日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每一件作品的成型殊不簡單,從作品的構思,鑄模,溶銅、澆鑄到後期的打模、整形、拋光,每一項工藝都容不得半點馬虎,用李夢喬老師的話說,有時候創作需要看運氣,運氣不好,一個作品可能需要你獨自一次一次的推倒重來,循環往復,直至圓滿。在我看來,李夢喬老師所說的運氣並不是我們時常理解的運氣,這是一種追求完美、追求自我超越的工匠精神的體現。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在談及技藝傳承時,李夢喬老師的眉頭浮現出一絲憂愁和傷感。他是這項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專注於這項技藝已有長達近四十載光陰,他自幼喜愛畫畫,曾夢想成為一名畫家,熱愛戲劇和音樂,學過唱戲,也嘗試過諸多行業,但始終追尋到自己心之歸屬,直到父親的規勸,他才靜下心來,成為了一名銅匠藝人。

要做好這門手藝,並不簡單,要會畫、會雕刻,有思想有創意,還要能耐得住寂寞,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創作、打磨,最重要的是,品行要優秀。要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傳人,實屬不易。李夢喬老師也曾有過一個徒弟,但品行不端,這件事對他內心造成了很重的創傷,也成為了他現下膝下無徒的重要原因。

李夢喬:世外桃源的銅匠隱士

誠然,藝術的傳承與品德一脈相承,沒有品德為根基,所謂的傳承就是無根之水。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沒有親眼目睹李夢喬老師的工作場景,晚上8點,我們同李夢喬老師握手道別,驅車趕回市裡。一路上,夜色如墨,山風怡人,峰巒起伏如矯健巨龍的身姿,遒勁有力,李夢喬老師創作時的場景忽然從心底生了出來。一隻不大不小的小黃狗微眯著眼,趴在地上打盹,他的妻子鍾九英在他身邊,默默注視,輕車熟路地遞給他一些手藝工具,李夢喬老師深深地沉浸在他藝術創作的世界裡忙碌不息,繪畫、倒模、溶銅、澆鑄……直至一件件作品握在掌心。

世界上的美景數不勝數,桃花源只是其中之一,但正是因為像李夢喬老師這樣的存在,才讓美麗的桃花源真正擁有了獨一無二的“世外桃源”的精神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