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一個問題,

看到人在路上摔倒了,

你扶不扶?

再一個問題,

看到人在路上摔倒並暈了,

你又掌握了心肺復甦技能,

你會上去救麼?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對於正義感爆棚的中六君來說,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但是…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瀋陽的孫先生,就遇到一個阿姨暈倒在了自己的藥店。

他趕緊為暈倒在自己店內的阿姨做了心肺復甦,總算把阿姨從鬼門關上“拽”了回來。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監控畫面

沒想到,沒過多久,孫先生接到了法院的傳票。獲救的阿姨將孫先生告上了法庭,因為孫先生在為她心肺復甦時,壓斷了她12根肋骨。


這...難道我們要見死不救?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對此,孫先生當然覺得很委屈。好在,我國法律保護孫先生這樣的人。法律規定:

主動施救者無責


2017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開始實施。其中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動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只要施救者滿足“救助人的緊急救助行為是基於自願的”、“救助行為發生在緊急情況之下”、“受助人所受損害是緊急救助行為本身造成的”三個條件,就不需要擔責。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中六君默默吐出口氣,開心的笑了

以後可以安心救人了,

不過只是做個心肺復甦,就能壓斷肋骨?

對此,我院急診科主任吳桂昌指出:

心肺復甦按斷肋骨,當然有可能!

“實施心肺復甦,一般需要按下5~6釐米,這樣的力度確實可能按斷肋骨。”為何要這麼用力按?因為不達到一定力度,心肺復甦沒有效果。一次按斷12根肋骨,確實少見,不過,也情有可原。


他分析,新聞中的阿姨已經60歲,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骨頭比較“脆”,有數據指出,老人在接受心肺復甦時骨折幾率更大。“先救命,這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急診科醫生,吳桂昌覺得這位阿姨非常幸運,救治很及時,挽回了生命。因為,當人發生心臟驟停時,很快就會致命。

“一般從撥打120,到急救中心調度、急救出車、到達現場,最快也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期間如果有人積極施救,就能為其贏得生的機會。”吳桂昌指出。“這也是常說的院前急救。”

但是,只要有人暈倒就要做心肺復甦嗎?

發現有人暈倒,“應該先判斷,需不需要做心肺復甦。”吳桂昌強調。比如低血糖暈倒,不需要做心肺復甦。而如果是跌倒導致的昏迷,心肺復甦的大力按壓,還可能會帶來二次傷害。

在開始心肺復甦之前,最好先大聲呼救,讓其他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讓患者能夠儘快得到專業的救治。

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吳桂昌一直鼓勵身邊人去了解、學習心肺復甦,希望更多的人能學會這項救命技能,最好能夠全民普及。

心肺復甦的具體步驟

輕拍雙肩,大聲呼喚,看是否有反應,觀察是否有呼吸。同時摸頸動脈,看是否有搏動。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注意,判斷患者呼吸和脈搏的時候,要有足夠的時間,通常為8~10秒鐘。

對於非醫務人員,當發現沒有反應和呼吸後,可以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可忽略脈搏的判斷。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判斷需要心肺復甦後。首先大聲呼救,請旁人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將患者仰臥置於硬的平面上,先給予30次心外按壓,然後給予2次人工呼吸。如果是搶救溺水的患者,則先給予5次人工呼吸,再開始按壓。做人工呼吸前,需要檢查口腔有無異物(如假牙),有異物先清除,無異物則開放氣道:

一手按住額頭向下壓,一手托起下巴向上抬(如下圖)。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進行心外按壓。(按壓頻率至少100次~120∕分,按壓深度至少5~6釐米。)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5組30:2的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為一個復甦循環,做完一組循環後,要重新判斷病人的脈搏、呼吸。

若患者的呼吸和脈搏恢復,可停止復甦,並儘快將其送往醫院。

除顫儀一旦到位,優先判斷是否除顫!

本文指導專家

好心救人一命,反被告上法庭,這上哪兒說理去?


急診科

吳桂昌 主任

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生導師。

1988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中華醫學會廣州分會神經病學專科分會、康復醫學專科分會委員。長期從事神經病學專業的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擅長於腦血管病及其它神經科疾病如癲癇、頭痛、頭暈、失眠、神經症等疾病的診治。

出診時間:週一至五全天。


【感謝急診內科劉傑敏主治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本文來源自《中國家庭醫生》

記者:王若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