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5市縣違規舉債64.32億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12月8日,審計署公佈2017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此次審計發現,7個省10個州縣違規將扶貧資金用於市政設施建設等非扶貧領域以及公務接待、職工福利等,涉及資金超億元;5個省的5個市縣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達64.32億元;部分地區和單位仍存在違規收費情況。

11299.12萬元扶貧資金被違規挪用

此次審計共抽查了71個扶貧縣(區、市、旗,以下統稱縣),涉及897個項目,278.81億元資金,其中發現一些地區和個別部門落實脫貧攻堅政策不到位,有的工作環節不夠紮實。

審計發現,11省的29個州縣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扶貧政策不到位,存在將不符合條件人員列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扶貧工程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等問題。

在扶貧資金使用方面,9個省的18個縣因資金統籌盤活不到位,項目推進緩慢等原因,3.55億元產業扶貧等資金閒置1年以上,其中0.86億元閒置2年以上;7個省10個州縣的84個單位或個人違規將扶貧資金用於市政設施建設等非扶貧領域以及公務接待、職工福利等,涉及資金11299.12萬元。

此外,還有個別縣脫貧認定工作不精準,將部分未達到標準人員認定為脫貧對象等問題。

4省份10個市縣(區)虛增財政收入15.49億元

公告指出,部分地區違規舉債或虛增財力。江西、陝西、甘肅、湖南、海南5個省的5個市縣通過出具承諾函等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64.32億元。其中,海南省海口市違規出具承諾函,形成政府性債務53.43億元。

審計發現,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海南省海口市各級財政及國土等政府部門分別發函,共要求61家企業和單位出資墊付徵地拆遷資金,並承諾待相關土地出讓金上繳市財政後,由財政安排資金進行償還。截至2017年8月底,61家企業和單位累計墊付徵地拆遷資金55.44億元,其中53.43億元尚未歸還,形成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

另外,雲南、湖南、吉林、重慶4個省的10個市縣(區)虛增財政收入15.49億元。這四個省份中,湖南省望城區虛增財政收入金額最大。審計發現,2014年至2016年,望城區通過虛假劃撥政府辦公樓產權方式由望城區產權交易管理中心繳納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123748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