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害,重慶除網紅穿樓小火車外,還有其它世界之最輕軌哦!90度

這一次途經重慶,沒有去體驗網紅2號線穿樓小火車,卻也體驗了直角大轉彎的3號線。對於重慶人來說,軌道交通3號線是陪伴大家多年的老夥伴了,但你可能從來沒真正瞭解過它,更不知道它有多厲害。它創下了三項“世界之最”,3號線單軌工程是國際上目前運輸效率最高、單線運營里程最長、地形條件最複雜的跨座式單軌交通線路,無論哪一項都足夠有分量。

全球運量最大的單軌線路 運輸效率方面,重慶3號線已突破80萬乘次,最高日客運量108萬乘次。目前,3號線已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的單軌線路,為此,重慶軌道集團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將3號線最小發車間隔縮短至2分30秒,這是現階段設計的極限行車間隔。“因為3號線沿線包含商圈和交通樞紐較多,自身吸引客流能力大,因此在部分客流大站乘客上下時間較長,從而影響了線路的最短髮車間隔,當然,未來仍有進一步縮短髮車間隔的空間。” 同時,軌道集團還在此基礎上安排了8編組列車投入運營,這是世界跨座式單軌交通曆史上編組最大的列車,高峰時段定員運能可達到2.7萬人次/小時,超員運能則可達到3.7萬人次/小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全球範圍內,只有重慶擁有8編組列車。

世界上最長的單軌線路 運營里程方面,3號線長約56.4公里,設39座車站,作為重慶軌道交通網絡中一條南北走向的重要骨幹線路,它跨越嘉陵江、長江、渝中半島,途經多個商圈、交通樞紐、住宅密集區,是解決重慶850萬市民越江出行、高效節能的重要載體,對帶動沿線經濟起到了巨的拉動作用。 重慶是山城,建設條件有限,修建這樣一條軌道交通線路難度非常大,雖然明知難度極大,但項目團隊頂住了各種壓力,組織專家進行多輪方案評審,最終確定“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理念,經過多年努力,這才有瞭如今的3號線。

世上高差起伏最大的單軌線路 地形條件方面,看看3號線“上天入地”的身影便可猜到其中不易。據瞭解,目前國際上實現運營的單軌多采用高架形式,而重慶3號線則是世界上唯一的成功實現在同一單軌線路高架、地下、過江、穿山、換乘等多種條件下,高差達100米的工程建設。 作為世界上高差起伏最大的單軌線路,3號線想要適應如此複雜的地形,當然得有獨特的看家本領。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跨座式單軌自身的優勢之一就是爬坡能力強,非常適合重慶山地城市條件;此外,跨座式單軌列車由於其轉向架採用特殊設計,最小平面轉彎半徑可達到100m,能夠顯著提高線路設計靈活性,減少沿線拆遷、降低項目投資。

多項“世界首創” ,除了擁有上述幾項“世界之最”的響亮名號,軌道集團還組織編制完成了全球範圍內首部《跨座式單軌交通設計規範》、《跨座式單軌交通施工及驗收規範》,這被譽為中國跨座式單軌設計建造技術基石。同時團隊實現了國際首創跨座式單軌高架區間綜合平臺系統,國內首創單軌CBTC控制技術應用,並創新實現高架車站太陽能光伏系統、再生能逆變吸收裝置應用,這項技術可使單軌綜合能耗比地鐵低42%。技術人員表示,這些成果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單軌長大線路運營檢修與疏散救援的問題,提高乘客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性,促進單軌產業技術進步。目前我國提出的解決方案已經得到同行業日本、美國等國家認可,最新通車的俄羅斯單軌也已採用類似應用。在單軌系統中,軌道梁系統是三大核心之一,項目團隊通過多年努力,最終實現PC軌道梁系統關鍵技術自主創新並獲得多項國家專利,該項技術可使軌道梁振動、噪音更小,乘客舒適度顯著提高,其整體技術已輸出國外,先後承接了韓國、印尼等單軌項目。重慶單軌技術還實現了車輛轉向架國產化、道岔及車輛的本土化生產,諸多技術共同促進了重慶單軌產業鏈的形成,目前重慶已全面掌握跨座式單軌交通的核心技術,所有裝備國產化率已超過95%,而且工程的卓越技術獲得了國際認可及應用,目前已在韓國、巴西等國落地,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等國的30多個城市也已表達了合作意向。

歷經10多年的科研和技術攻關,特別是通過運營的實踐檢驗,重慶單軌技術已經實現全面重大創新,不僅建成了國內首個單軌產業基地,而且單軌技術也躍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重慶單軌‘一帶一路’新徵途的開始。

各位條友,在大家都去追逐網紅輕軌橫穿樓宇的熱點時,不要忘了來挖一挖重慶軋軌交的其它特色,比如重慶輕軌創造的世界最小轉彎半徑,拍一拍90度直角轉彎視頻,也許你會發掘出下一個網紅輕軌景點。
歷害,重慶除網紅穿樓小火車外,還有其它世界之最輕軌哦!90度

歷害,重慶除網紅穿樓小火車外,還有其它世界之最輕軌哦!90度​​
歷害,重慶除網紅穿樓小火車外,還有其它世界之最輕軌哦!90度歷害,重慶除網紅穿樓小火車外,還有其它世界之最輕軌哦!90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