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北下關街道:古時關廂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這是海淀·故事第753篇文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北下關街道位於海淀區東南部,明代成村,1951年1月成立北下關街道人民政府,1954年併入大鐘寺鄉,1956年歸屬北太平莊街道辦事處,1967年改名北下關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複稱北下關人民政府。

該地因位於西直門(原稱和義門)西關廂的北關而得名。東起京張鐵路,西至中關村南大街,南隔南長河,北至北三環西路,轄區面積6.0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在學院南路47號,居民委員會31個,有蒙、滿、回等少數民族22個。

北下關地區是海淀區“三山五園”最東南的一部分,一片朝霞輝耀京西。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積澱,是屬於北下關街道的精彩名片。歷史悠久的佛教勝地、有跡可循的廟宇、爭做改革排頭兵的科研院所、桃李天下的知識殿堂……一個個重量級“單位”匯聚於此,讓這個地區散發出多重魅力。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大慧寺:落葉歸根,大智大慧

大慧寺是佛教寺院,因寺內有大佛,俗稱大佛寺。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佈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僅存大慧寺的大悲寶殿。

大慧寺的大悲殿是一座重簷廡殿頂建築,即有兩層屋簷四面坡的屋坡,面闊5間,進深3間,是明代建築法式的實物。大悲殿內原供18米高的大銅佛,被侵華日軍毀壞。現有的木胎彩塑釋迦牟尼佛、弟子及脅侍菩薩像是20世紀40年被塑的。而環列於大殿三壁的塑像和壁畫則是明代原作。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大慧寺的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觀音立像及兩尊脅侍菩薩為主體,環襯二十八部眾,組合成一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體。

千手觀音立像,原是一尊高5丈的銅佛,日本侵華時期被毀。同時期又補塑了尊木胎瀝粉描繪的千手觀音泥塑像,及兩尊脅侍菩薩。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這些塑像製作工藝較為粗糙,但其形象尚顯莊嚴端正,高大挺拔,也是北京地區現存較完整的一組木胎泥塑。

而環列於大殿東、北、西三面牆體前的28尊彩色妝璽泥塑造像,在眾多的史籍中,卻難以查找到對其有詳細確切的記述。50年代文物普查時,確定其為明代原作。更值得慶幸的是歷史上曾有過的三次重修,只對塑像彩繪有局部修補,未“重塑金身”而遮敷去明代原有的精彩妝璽,從而更使其珍貴。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大慧寺的28尊彩繪塑像,氣勢雄偉,繪塑精美,造型奇偉罕見。有些與其他寺廟或壁畫的造像特徵相同,但大部分則讓人感覺陌生,特別是28尊彩塑的組合。所採用的寫實想象和象徵為一體的創作手法,塑造出的物像,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真實的生命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塑像色彩濃重的妝璽,以硃砂、黃丹、石青、石綠、赭石等天然礦石原料為主,並大量採用赤金、白銀,從而形成富麗輝煌、金彩璀璨、富有裝飾美的藝術效果。因此,大慧寺的彩塑是明代雕塑的上乘之作,在中國雕塑藝術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皂君廟:

“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皂君廟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北七里,為明代古剎,皂君廟原義灶君廟,為什麼要改名呢?一是灶神被炊煙燻黑,所以俗稱“皂君”;二是“灶”的繁體字難寫,民國初年在進行街巷村裡寺廟登記時,就登記為“皂君廟”了,一直沿用至今。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說起北下關的灶君廟,不可小覷,它可是北京第二大灶王廟。建於明代,清雍正五年一月重修,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九年和乾隆四十七年三次重修,道光十四年和道光二十三年二次重修,不斷添置地產,廣植樹木,擴大規模,足見清朝對灶君廟的重視程度。因清朝歷次重修的組織者和資金來源主要是皇宮御膳房,因而御膳房對廟產擁有很大的支配權。細檢現存碑文,發現清御膳房總管、御膳房首領和御膳房太監共30位死後都葬於這塊風水寶地。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過去無論是在城鎮或農村,每家的灶臺上都供奉著這個世上唯一是夫妻同坐的神像。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灶王夫婦倆都要回天國去作述職報告,彙報各家夫妻生活的現狀。

所以臘月二十三日人們都買些“糖瓜粘”供在灶前。為的是粘住這灶王夫婦倆的嘴,讓他倆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雖然也有如碑文所述“醉司命” 而吃醉棗的習俗。但無論男孩女孩尤以吃 糖瓜為樂事。 臘月吃 “糖瓜粘”的民俗流傳至今。

這民間的傳統風俗寄託著老百姓的美好願望,所以當時灶君廟的香火極盛。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皂君廟一帶形成村落,便以廟而稱。現在,皂君廟遺址被圈在皂君廟路東側大鐘寺派出所內,整體建築已經消失,尚存西房三間及殘碑五面半,其中四面半封砌在派出所內一面牆上,另一面存於五塔寺石刻博物館。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強國,博學篤行

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科學技術事業。在接管原有農業科研機構的基礎上,分別成立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西南、華東和華南7個大區一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還設立了一批中央一級的農業專業研究機構。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1954年8月14日,中央農業部黨組向中央農村工作部核轉中央提出“關於籌建農業科學研究院向中央的報告”。

1954年9月16日,中央農村工作部批覆中央農業部黨組並告中央林業部和水利部黨組,“為統一全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領,……建立這樣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機構確屬需要……同意農業部黨組先行成立籌備小組的意見……在大區機構撤銷後,各大區現有的研究所可直接隸屬中央農業部……”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1956年5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籌備小組辦公室”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籌備組”。

1957年3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成立,任務是組織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力量,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發展服務。這標誌著中國農業科學研究事業走上統一部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近十年來,農科兒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緊扣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科技需求,以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目標,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時堅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與產業化,為我國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力。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中央財經大學:

財經院校中的黃埔軍校

傳言,在北京金融街的某家餐廳,人們經常看見一群來頭不小的人相聚在一起,他們是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王總,摩根大通銀行的David,證監會的劉律師,某基金公司的高管,各大金領匯聚一堂。他們談論著股市的起起伏伏,金融和資本的潮漲潮落,貿易市場的來來回回,雖然身在不同崗位,但他們都曾在同一所大學留下回憶。

他們來自同一所高校,這所高校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所由中央人民政府創辦的高等財經院校,號稱我國銀行家的搖籃,北京金融街校(大)友(佬)資源全國第一。這便是被譽為“財經黃埔”的中央財經大學。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中央財經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為主體,文學、哲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受到國家“211工程”計劃支持,入選“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央財,英文簡稱CUFE,本校師生會戲稱為“種菜”,自稱Cufer或者菜農。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中央財經大學前身為於1949年11月6日創立的華北稅務學校,1950年2月在其基礎上成立中央稅務學校,在此之後,中央財政學院於1951年9月成立,1952年6月中央財務學校併入中央財政學院。1952年8月中央財政學院又與北大、清華、輔仁、燕京四所大學經濟系合併,可謂是強強聯手。

1953年,中央財政學院更名為更具時代特色的中央財政幹部學校,招收了中國第一批國家預算、金融等專業的研究生。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1958年,中央財政幹部學校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部學校合併成立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在經歷了數次更名和並後,最終於1996年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憑藉著在財經領域內深厚的造詣和優秀人才的輸出,中財成為了許多學子的夢想之地。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掀開歷史輝煌的篇章,有多少不朽故事閃亮在記憶深處,有多少豪言狀語迴盪在耳畔。回望溯昔,讓我們將歷史的時鐘回撥。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北下關”這個名字,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匆匆一瞥,然而,時光終究驚豔了歷史,名勝古蹟在這裡安家,一代代人在這片土地上傳承創新,用青春的熱血上下求索,用激昂的鬥志締造奇蹟,用無私的奉獻踐行使命,在崢嶸歲月中實現著強國夢,譜寫出一曲波瀾壯闊的華美樂章。

審校 / 馮煥麗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更多海淀方誌故事

「方志」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 今日京西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