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閱讀歷史的國度。然而在當下,中國人卻在被苦口婆心地“呼籲”閱讀。近幾年,政府、組織和媒體發佈了越來越多的公益廣告,勸勉國民多讀書、讀好書,但是貌似沒有什麼效果。

就在不久前,首份中國城市閱讀指數研究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去年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書4.56本,比2013年的4.77本又有減少;而我們的鄰國韓國是11本,日本20本,以色列則達到了64本。而在中國人的閱讀方式上,紙質圖書完敗於手機。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中國人的圖書閱讀量,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各類報道中剛開始出現中國人的閱讀量與國外對比時,其差距之巨大,可以說是對國人的當頭一棒,可惜這一棒沒有將我們打醒,人均閱讀量仍然不見增加。

關於4.56這個數字,不得不進行一下分析:首先,它是人均的本數;有閱讀習慣的人,一年的讀書本數肯定是高於這一數字的;平均下來後,一下被拉低到4本多,這說明有相當數量的人群,是根本不讀書的。

再看看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多居民區周圍沒有書店,很多家庭沒有書房,很多臥室的床頭沒有書本……一切都被一種東西取代——手機。一部手機握在手,足以玩轉一整天。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的興起,令大批“手機族”趨之若鶩,人們閱讀的內容變成了微博、微信中那短短几十字。當新鮮變成習慣,習慣變成依賴,我們有限的精力,就這樣被大量消耗在快餐文化之中。在公共場合,如火車、地鐵、候機大廳等,總是同樣一種場景,人們都在拿著手機或者iPad來打發時間,如果發現有人拿著一本書在閱讀,那麼他很可能是個老外。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曾有一幅對比圖生動地詮釋了這一現狀:一百年前一個側臥於床榻抽著大煙的人和一個現在的躺在床上玩手機的人,其姿勢、動作甚至神態都驚人的一致,除了手裡拿的一個是煙槍一個是手機。十分慚愧的是,筆者也是在拿著手機刷微博時看到的這幅圖。

不能不承認手機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但是,終日沉溺於海量而膚淺的網絡信息,拋開有“厚度”的書本,會使一個人變得浮躁,缺乏內涵,更甚者會讓一個民族缺乏智慧和思想。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龐大而悠久的民族不愛閱讀了?這恐怕可以作為一個社會學的課題,也許一兩篇博士論文也說不清。這裡只列舉一些個人想法,供大家一同來思考。

首先,中國人的文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偏低的。1840年到1945年這一百多年間,在殖民者、侵略者的摧殘下,中國人生存尚且難保,對於知識文化的追求早已成為奢望。隨著建國後掃盲和義務教育的開展實施,這一狀況正在改變。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第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促成他們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在考試中取得成功,幾乎吸引了孩子所有精力。我國目前銷售量較大的紙質書,多數都是教育輔導類圖書,綜合讀物則佔比較少,而這一比例在一些“閱讀發達”國家正好反過來。

還有人說,中國人信奉實用主義,雖然這有些諷刺意味,然而可嘆的是這確實道出了一種現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切目的來得都很直接。這或許是因為社會發展中,物質發展過快,新鮮事物令人眼花繚亂,越來越有錢的中國人開始去買所有的好東西,奢侈品、名車、房子,當然還有手機、平板電腦這種電子產品。人們似乎已經無暇去拿起書本,做一些安靜、舒緩的心靈活動。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放下手機,翻開書本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著有《低智商社會》,他在講述一段中國旅行見聞時如是說: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偏激甚至刺耳,但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反思,這足以拿來為我們自己敲響警鐘。

一個不讀書的人肯定是膚淺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肯定是淺薄的。一個不讀書的人肯定沒有前途,一個不讀書的民族肯定沒有未來。手機碎片化的淺閱讀不能代替深入的紙質閱讀,或許筆者的聲音有些微弱,但還是要呼籲:請放下手機打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