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添「翼」 啦!15年來,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隨東博會一同成長

9月12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拉開帷幕。今年東博會上,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在“身後”張開一對“後翼”,與北端的“朱槿花”遙相呼應,一同迎接四方賓客。15年來,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隨著東博會一同成長,周邊建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歷經15載,這朵“朱槿花”已花繁葉茂。

朱槿添“翼” 啦!15年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随东博会一同成长

2018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身後”張開一對“後翼”,與北端的“朱槿花”遙相呼應。 豪生大酒店供圖

朱槿初開 東博會花落南寧

如今,來南寧的遊客都愛去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拍照“打卡”。在這裡,一朵巨大的“朱槿花”依傍著漫山綠蔭,像一塊溫潤白玉鑲嵌在城市中央。這座建築從誕生之日起,便因其別緻的造型,成了南寧市的地標,後來更是成為了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

2002年,機器一聲轟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工程項目破土動工。項目承建方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回憶說,當時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塊地方,溝壑交錯,野草縱橫,還是一片荒涼的山林。經過500余天的連續奮戰,這項11.21萬平方米的工程項目終於順利完工。

2003年10月23日,以南寧市市花朱槿花為主要外觀標誌的建築——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向世人揭開了美麗的面紗。這朵“朱槿花”依山而建,十二邊形組成的拱頂層次分明,流淌著活潑的韻律,象徵著生活在廣西土地上和睦相處、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十二個世居民族。這天,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也迎來了它“生命”中的第一場展會,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416家企業、院校參展,大批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湧向這裡,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座美麗建築。

彼時,會展業正興起,南寧原有的廣西展覽館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出現,為南寧市的會展經濟注入了強心劑。

也是這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配以一流現代化的會展場館設施,為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權“花落”南寧投下了重重砝碼。

2004年,第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此後每逢金秋時節,“朱槿花”下便雲集中國和東盟各界政商。貿易投資活動、會議論壇活動……將南寧這座城市渲染得越發生機勃勃。

“槿”上添花 改擴建後增風采

隨著展會數量逐年上升,會展規模逐年擴大,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在運行了10餘年後,其規模與配套設施已無法適應南寧會展業飛速發展的要求,展位與配套功能不足,展覽期間交通不暢,停車空間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

為更好地服務東博會及各類高規格展會,吸引更多的國外參展商到南寧參觀交流,提升南寧形象。2014年12月底,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改擴建(主要為A、B區建設及配套工程)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

施工人員回憶說,當時工程一邊設計、一邊施工、一邊變更,難度很大。另一方面,會展中心地處南寧市區的繁華路段,周邊交通複雜,基本無施工場地、材料加工場地。項目施工人員最終於2015年3月才進場開始施工。此時,至8月底的有效施工時間僅有5個月。

那段時間,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個大工地,成為南寧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到了工程建設後期,幾乎每天都有4000多人在現場施工,日均澆築混凝土在3000立方米以上,夜間的51盞照明燈,把整個現場照得亮如白晝……

2016年8月底,隨著最後一車混凝土澆築完畢,會展中心A、B區建設所在的地塊全面封頂。同年9月11日,第13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新啟用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金桂花廳拉開序幕,所有人才鬆了一口氣。

完成改擴建的會展中心A、B區依山而建,與朱槿花主體建築連成一體,屋頂種植綠色植物,彰顯綠城特色。會展中心廣場上,設置了生態驛站、山水畫廊、咖啡館等,新增的“慢行系統”使大家在各場館間往來時放慢腳步,享受沿途風景,免遭日曬雨淋之苦。

在迎賓廳大堂兩側,古樸的大門打開,便是今後每年東博會開幕式的主辦區域——金桂花廳。該廳建築面積3600多平方米,可容納2500多人參加開幕式大會,展廳配備同傳設備、媒體轉播設備、LED電子大屏幕等,根據會議進程的不同階段,現場可調節8種不同的燈光模式。

一位參與建設的工作人員回憶,就在A、B區建成的5個月前,這裡僅僅完成了主體建設,裡邊都是毛坯房,所有裝修還沒展開,以至於當年4月,東盟客人參觀完施工現場後,非常疑惑地說:“幾個月完成這裡的裝修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總不能在毛坯房裡開博覽會吧。”

然而,數月之後,“不可能”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成為了“可能”。工作人員介紹說,當時不僅要展開水電佈線、室內外裝飾、消防等作業,製作安裝完成7萬平方米空調通風管道、8.5萬米噴淋消防管道、57部電梯,還要安裝5.6萬平方米大跨度玻璃幕牆,其中位於B區主入口圓弧處防彈玻璃幕牆施工面積和防彈等級還是廣西首例;接待大堂則採用天然大理石山水畫及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銅鼓浮雕作屏風;峰會主會場、新聞中心牆面採用超微孔仿木紋吸音鋁方通……高精度的裝修,完美契合該工程空間大、跨度大的整體效果。

花繁葉茂 “雙翼”驅動飛更高

對“朱槿花”的“培育”沒有停下腳步。

2015年正式開工建設的會展中心改擴建項目,建設週期跨越了三屆東博會。

2017年,第14屆東博會上,新的區域E區展廳首次投入使用。這個區域有項傲人的記錄——採用室內無柱展廳的建築模式,在我國西南地區同類型建築中是最大的。E區展館的投入使用,使得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新增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總展覽面積達到10.2萬平方米。也是這一年,東博會首次設立“一帶一路”展區,來自澳大利亞、韓國、斯里蘭卡等多國企業前來參展。

至此,會展中心整體建築面積達到了46萬平方米,展廳增加至21個。

2018年8月,南寧市民驚喜地看見,華燈初上,在“朱槿花”的身後張開了一對“翅膀”。這對“翅膀”位於南寧國際會展中心F區,據建設方介紹,“翅膀”由兩座大樓組成,以簡潔有力的鋼構加張拉膜,塑造出綠葉的形態,與“朱槿花”遙相呼應,寓意花繁葉茂。

如今的會展中心已經蛻變成能夠提供足夠的會議、住宿、餐飲、商業等綜合服務,同時又能獨立運營,功能齊全的集休閒、旅遊、消費、會展服務為一體的超大型會展建築群。加上目前已建成貫通的六條支路,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與周邊以紅林、航洋、萬豪、萬象為主的商業圈,以民歌湖酒吧街為主的休閒娛樂圈,以及石門森林公園等充分融合互通,打破了其原來的“孤島效應”。會展中心片區原本單一的會展功能,也逐漸轉變成為多業態綜合運營的南寧國際會展商務圈。

經過15年的建設,東博會永久會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如一棵朱槿不斷開枝散葉,開出滿樹繁花,向遠道而來的賓客無聲地述說這座城市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