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漸成時代趨勢 全屋定製逆境更需穩步前行

消費者正在逐漸“變懶”。越來越多人“一站式購齊”的消費習慣,催生了一大批全屋定製傢俱企業的誕生,也逼著不少傢俱企業轉型升級。有成品傢俱企業轉做全屋定製的,也有單品類定製企業轉型做全屋定製的。全屋定製企業更是馬不停蹄,紛紛砸錢提供整裝一站式服務,力求儘快佔有更多市場。

要做大,更要做全,各類企業一個個彷彿脫韁野馬,在這場消費升級的浪潮中瘋狂加速,或是儘可能地擴展業務,或是擴充產品品類,奔向“大家居”的最終目標。

紅海之中,人人自危。是趕緊跟上趨勢,擴充品類搶佔市場,還是按部就班,靜觀其變?

大而全還是專而精?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將面對這個千古難題:是走“專而精”的垂直產品路線,還是擴充品類,走“大而全”戰略?

當一個企業發展到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至少說明,企業的原始產品是成功的,並且已經能夠穩定地盈利,需要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套用木桶原理來說,垂直深化產品,即為加長企業自身長板。垂直產品追求的是在定量的消費群體中掌握較多市場份額,家居企業在垂直領域不斷深入,增加企業忠實客戶群。

擴充產品品類,則可以看做拉長或者補充企業短板,並將其拉長到與企業原有長板相同的高度,追求消費人群總量提升。

雖說“大而全”是時代趨勢,可專注垂直產品的成功企業案例也不在少數。二者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不同,對企業品牌力的塑造也各有利弊。兩種選擇沒有完全的對錯之分,企業根據自身未來發展模式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即可。

但很多企業家沒有搞清楚的是,產品品類擴充不應當是解決企業困境的辦法。“大而全”是企業的一種選擇,而非僅此一條的逃生之路。

品類擴充的大成本

事物的發展需要遵循客觀規律。企業擴充產品品類,更需要講求邏輯。品類擴充的首要前提:企業是否能夠維持原有產品的正常盈利?

多數企業在決定擴充品類之前,經歷的是“慌”。他們看見新的流行趨勢,看見別的企業猛然發力,看見自己下滑的業績,陡然地感到焦慮,匆忙決定擴充品類搶奪市場,將產品品類的擴充當做企業發展的救命稻草。根基尚未築牢,便將企業成本大量投入在新產品的生產與運維當中,結果搞得企業青黃不接,甚至資金鍊斷裂陷入絕境。

品類擴充的第一邏輯,便是理清楚企業原有產品的發展脈絡。在確保原有產品線正常運轉的前提之下,才能夠投入成本進行新品類的擴充。

其次便是新品類的發展是否會影響原有產品的正常盈利。企業若僅僅豐富了產品品類,而未有效跟進新品類的設計研發、運營和管理能力,將致使新產品在消費群體中得到過多負面評價,直接影響企業原有產品及品牌力的建設。

新品類應儘量與原產品保持一定關聯性,與企業核心理念維持一致,不可犯自相矛盾的低級錯誤。而開發哪種產品,又需要綜合衡量消費群體、市場趨勢等各項數據,進行選擇和判斷,與競爭對手錯位競爭。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品類擴充背後看不見的“大成本”。

要知道,擴充產品品類絕不是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事,它對企業的系統配套體系要求極高。企業需要在每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等同於在基石上添磚加瓦。基石沒有打牢,無異於蓋空中樓閣。磚牆砌不好,也會連帶基石破損垮塌。

逆境更需慢速奔跑

市場永遠是根據消費需求進行變化。種種跡象皆表明,未來屬於“一站式”。長遠來看,大而全的“大家居”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大方向。但現實是,目前雖已有企業開始嘗試發展大家居戰略,卻還沒有哪個敢說自己真正做到了“大家居”。

一個原因是企業發展過快容易出現各種漏洞,牽一髮而動全身。另一個原因是在此過程中牽涉到太多成本問題,領頭企業都不敢砸錢猛衝,小企業沒有大企業的資本,想必難上加難。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升級的熱潮還未消退的當下,“消費降級”又成為了熱詞。年輕消費者們似乎又開始了精打細算。而傢俱領域的主流年輕消費群體,和這一波被房貸壓垮、不得不節衣縮食的消費降級群體是重疊的。

近來企業破產新聞頻發,小工廠默默關門停業,種種跡象都在給傢俱人敲響警鐘:行業寒流又一次到來。逆境之下,不勘察地形就一味猛衝,只會跌入聚光燈背後的陷阱。倒不如把牢根基,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