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戰火燃向海外 快遞業「下半場」競爭瞄向全球化

電商戰火燃向海外 快遞業“下半場”競爭瞄向全球化

​隨著多家電商逐步向海外市場燃起戰火,物流領域迅速跟進。近日,多家快遞物流領軍企業接連出臺重磅措施,加強國際網絡建設。身在國外,也能享受到國內的高效快遞物流服務,這一幕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專家表示,快遞業全球化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不過,快遞“出海”諸多既有挑戰仍存,除了要正面迎擊國際競爭對手之外,還要面臨海外較高的勞動力成本、市場開拓成本等,需要行業攜手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態圈。

戰火燃向海外快遞“出海”加速

6月18日午間,京東集團和谷歌宣佈,谷歌將以5.5億美元現金投資京東,雙方將結成廣泛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而在宣佈獲得谷歌投資之後,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發佈內部信宣佈了京東物流的新目標。確定了京東未來10年的國際化方向,即以物流打頭陣的供應鏈服務全球化,實現48小時中國通達全球。

同日,京東物流官方宣佈了落地方案:以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絡為藍圖,以搭建830雙通全球網絡,十大供應鏈科技輸出,五大全鏈條數字化賦能為方向,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經驗、技術、科技成果,在全球落地開花。數據顯示,此前依託京東物流全球供應鏈體系,今年618期間海外訂單量同比增長375%。

京東的新戰略只是物流龍頭企業加快走出去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電商巨頭加快全球佈局,更多快遞物流企業正在迅速跟進。在美股上市的中通快遞近日表示,將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整合各自優勢資源,佈局開拓全球航空運輸服務。

按業務處理量計算,中通是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快遞公司,日包裹量高達2800萬件。根據協議,新成立的合資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將提供各類門到門的物流業務,包括攬收、揀貨、運輸、收發、快運、跨國對接和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無獨有偶。A股首家上市的快遞公司圓通速遞公告稱,將聯手菜鳥網絡、中國航空在香港國際機場共同建設一個投資百億級的物流樞紐,為構建全球72小時必達的物流網絡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圓通速遞的公告,由三家公司組建的聯合體,成功中標了香港國際機場高端物流中心發展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120億港元,總樓面面積達38萬平方米,預計202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屆時每年可處理數千萬件的跨境電商包裹。

國際化一直是圓通速遞的既定戰略。2017年,圓通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先達國際,並在今年將其更名為“圓通速遞(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圓通國際網絡覆蓋4大洲,擁有國際直營站點60餘個,海外網絡代理點突破1000家。

在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看來,中國物流龍頭企業已普遍具有全球化視野。中國新經濟的不斷崛起和國際市場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有利於通過市場來培育和推動企業向外邁步,在全球經濟體系下分享各種國際資源。

不少專家還表示,物流企業加速出海有利於融入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增強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3年內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

尋求新增長點輸出“中國服務”

快遞業為何加快“出海”步伐?在業內專家看來,當前,國內電商增速放緩,跨境電商潛力仍然巨大。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漸飽和,快遞企業開始佈局海外,尋求新的增長點。

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8.3億件,同比增長33.8%,而行業整體增速為28%。由於國際快遞單價較高,雖然業務量僅佔全行業的2.1%,但收入佔比達到10%以上。

“快遞走出去的戰略目標是搶抓跨境電商物流的機遇。”申萬宏源研究員王立平表示。

有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約37.6%;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6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幅約37%。

太平洋航空副主席劉少坤錶示:“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全球快遞行業收入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20年達到3400億美元。以合作為契機,將極大地提升各自的業務能力和影響力。”

“新零售在中國本土的創新和全球化的拓展,使得中國快遞物流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說,中通將積極佈局和開拓國際市場,使國際業務成為企業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為全球消費者帶去更好的快遞物流服務,也是企業出海的一大動力。在時效和性價比方面,中國快遞業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從在阿里速賣通平臺下單,到收到自己買的裙子,莫斯科姑娘娜塔莎只花了5天時間,這讓她感到十分驚訝。

娜塔莎的體驗,來自於菜鳥網絡今年3月開通的首條洲際定期電商航線,這條航線顯著縮短了中俄市場的包裹送達時間。今年5月,菜鳥又開通香港直飛比利時的洲際航線,將面向歐洲的物流時效普遍提升至5天左右。

菜鳥方面表示,將在全球多地建設世界級的物流樞紐。除了已中標的香港項目,6月中旬菜鳥網絡與阿聯酋航空貨運聯合宣佈,將在迪拜機場建設一個輻射亞歐非三大陸的eHub(數字貿易中樞),幫助包裹在中東地區進行快速中轉和分發。

諸多挑戰仍存亟須行業攜手

監管部門對中國快遞業走出去持積極態度。《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鼓勵重點快遞企業以服務跨境電商、伴隨國內企業境外發展等為契機,銜接境外物流體系,構築立足周邊、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遞網絡。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中提出,加強國際郵件快件航空運輸網絡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海外建倉並鼓勵共建共享,提高我國快遞品牌的世界競爭力。

在快遞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多種模式:比如和境外巨頭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在中通之前,順豐控股於去年宣佈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聯手,雙方各投資500萬美元成立合資企業環球速運控股有限公司,主營國際快運業務。

集群化也是一個重要路徑。菜鳥網絡憑藉阿里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資基於數字化的國際倉儲物流樞紐,同時吸引菜鳥聯盟企業集群入駐,這種模式的規模效應較為顯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快遞企業走出去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很多快遞企業全球網絡佈局剛剛起步,造成海外市場服務斷鏈。航空運力不足,目前僅順豐、圓通等少數快遞公司有貨運航空,與聯邦快遞等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此外,在末端配送方面,中國快遞業多采用加盟模式,而發達國家快遞市場基本是直營模式,這意味著開拓市場的成本較高。

“一旦我國快遞物流企業進入海外市場,除了要正面迎擊國際競爭對手,最先面臨的就是整個運營模式的改變。首先,以‘快遞小哥’為代表的勞動力紅利將會消失,轉而將面臨海外較高的勞動力成本。其次,海外消費者很多居住在郊外,而且居住相對分散,如何在快遞過程中降低成本成為一大挑戰。”劉大成說。

儘管挑戰多多,但從快遞巨頭的成長經歷看,國際化是必由之路。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曾經表示,中國快遞企業走向國際化,現在是搶時間、佔機遇的時候。誰能成為中國的聯邦快遞?也許在下一個五年就能初現端倪。

劉大成也認為,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以及走出去過程中經驗的不斷積累,物流企業走出去的風險有望得到更好的化解。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快遞物流的智能化、全球化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期待全行業攜起手來,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