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法國酒,有這篇全夠了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萬一你對這篇法國葡萄酒指南沒興趣

拉到底看看世界葡萄酒地圖

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法國這樣,如此深遠地影響現代葡萄酒的格局:國際上流行的品種,大多數源自法國;當今的種植與釀造技術,多半要感謝法國人一直以來的上下求索;世界各地的酒莊,也常公開或隱秘地,把法國酒當做質量和風格的標杆。

在今天的這篇指南里,我們將為各位概括性地展現法國葡萄酒的全貌。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目錄

1----往期法國葡萄酒內容合集

2----法國葡萄酒簡史

3---- 法國的氣候

4---- 法國葡萄酒的質與量

5---- 法國葡萄酒的分級體系

6---- 法國主要葡萄酒產區

1、往期法國葡萄酒內容合集

直接戳感興趣的內容,就可以查看啦~

2、法國葡萄酒簡史

起源公元前5世紀

古希臘是法國葡萄酒的啟蒙人。古希臘人發現,法國東南部的地中海沿岸不僅離自家比較近,氣候也同樣溫暖,於是,便在蒙皮利埃(Montpellier)與馬賽(Marseille)一帶,建立了最初的葡萄園。這裡位於如今的朗格多克-魯西榮(Languedoc-Roussillon)和普羅旺斯(Provence)交界處。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繼而,在無酒不歡的羅馬人的統治下,葡萄的種植開始遍佈普羅旺斯。

興盛公元前5世紀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塌,新興的基督教勢力開始接管法國的葡萄園。

教會的僧侶們特別熱衷於種葡萄和釀酒。從公元5世紀開始,他們把葡萄園的邊界,從溫暖南部,一路帶到了北部的巴黎(Paris)與蘭斯(Reims)一線的寒冷地帶。再往北,葡萄可就沒法成熟了。尤其是那些比較貧瘠,不適合種植其它作物的土地,很多都成為了葡萄生長的樂土。法國葡萄酒的名望也與日俱增,大量出口以英格蘭為首的歐洲國家。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教會對於葡萄園的掌控一直持續到18世紀。隨著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教會的土地被陸續充公,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成為了法國葡萄酒行業的主角。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衰退1860s

根瘤蚜蟲(Phylloxera)在法國爆發。這種專門啃食葡萄藤根部的小蟲子來自美洲,漂洋過海來之後,發現自己天下無敵,便肆無忌憚地興風作浪。法國3/4的葡萄園慘遭滅門,繼而整塊歐洲大陸都傷亡慘重。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後來,歐洲人靈機一動,心想:美洲葡萄雖然釀酒味道不行,但長期和根瘤蚜蟲鬥智鬥勇,我們何不請它來幫忙?最終,人們把美洲葡萄做成砧木,在上面嫁接自家的歐洲葡萄。法國和歐洲的葡萄酒經過很長時間,才走出根瘤蚜蟲的浩劫。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改革1930s

還沒從根瘤蚜蟲的打擊裡完全恢復,法國又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凋敝,許多法國酒開始明目張膽地以次充好,把廉價酒運到香檳和波爾多這樣知名產區,再借這些產區的名義賣出高價,一時間造成了法國葡萄酒在國際貿易中的信譽危機。

為了保衛自家葡萄酒幾個世紀以來的聲望,法國政府正式出臺了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原產地控制命名)制度,率先將產地名稱應用於對應的葡萄酒上,並限定了品種、產量和釀造方法等細節。這套制度有效地阻止了法國葡萄酒的質量滑坡,保存了產區的風格特性,被眾多國家競相效仿。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繁盛1970s至今

隨著二戰的結束,歐洲經濟的恢復,以及新一代法國酒農的成長,法國葡萄酒重回正軌,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模樣。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3、法國的氣候

法國的氣候充滿了多樣性。

大體上說,由於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的巨大影響,法國的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內陸地區溫暖不少。舉個例子,波爾多可以種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這樣喜熱品種,釀造紅葡萄酒;而同樣位於北緯45°的我國黑龍江,天寒地凍,別說赤霞珠了,大多數歐洲品種都難以存活,所以用的是Vidal這樣特別耐寒的雜交品種,釀造冰酒。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由北到南,隨著緯度的減低,法國的氣溫也橫跨涼爽、溫和與溫暖三檔。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最北邊的香檳(Champagne),阿爾薩斯(Alsace),盧瓦河谷(Loire Valley),還有勃艮第北端的夏布利(Chablis),都是典型的涼爽產區,所以主要釀造對於熱量需求較低起泡酒和白葡萄酒。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中間一帶的波爾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北隆河谷(Northern Rhone),氣候溫和,白和紅都可以很出色,但在一些天氣不好,氣溫偏低的年份裡,更需要熱量的紅品種的成熟就不大可靠。

再往下,到了南隆河谷(Southern Rhone)和朗格多克-魯西榮(Languedoc-Roussillon)這樣的溫暖產區,無論是白品種還是紅品種,成熟度通常都不是問題,反而要小心預防葡萄的熟得過頭了,以免降低酒質。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橫向上看,從西到東,隨著距離大西洋越來越遠,氣候類型也從海洋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平均),過度到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夏季短,雨熱同期),而在東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又呈現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長,雨熱不同期)。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氣候上的多樣性,讓法國的葡萄酒也充滿了多樣性。類型上,白葡萄酒、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起泡酒、甜酒一應俱全。品種上,如黑皮諾(Pinot Noir)和霞多麗(Chardonnay)原生於勃艮第,白詩南(Chenin Blanc)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原生於盧瓦河,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原生於波爾多,不同的品種,早早地在各自舒適的地域生根發芽。風格上,當同樣的品種被帶到了其它地域,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釀出的酒喝起來也不一樣,比如霞多麗在勃艮第北端的夏布利(Chablis)爽脆清瘦,在勃艮第南端的馬貢(Macon)則飽滿圓潤。

這樣的多樣性,也讓法國酒農在中世紀時就萌生了“風土(Terroir)”的理念。不僅是前邊的提到的“大氣候”,葡萄園的海拔、坡度、朝向、土壤等“微氣候”環境,也被納入考量。“葡萄園的質量最終決定葡萄酒的質量”,中世紀法國酒農的理念,很大程度地塑造了當今葡萄酒世界的理念。

4、法國葡萄酒的質與量

論產量,法國葡萄酒數一數二。

世界頭號產酒國的交椅,通常由法國和意大利交替把持,誰是老大視具體年份而定,西班牙也時不時地佔據第二的位置。這三個老牌產酒國,國內消費量和出口量都非常大。不過,法國過去幾十年裡的葡萄酒人均消費量一直在下降,所以對於出口市場的倚重日益增加。

論質量,別以為法國酒都是好酒。

塑造法國葡萄酒的名望的,當然是那些金字塔尖的名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金字塔巨大的基底。無論是日常餐酒還是AOC等級的酒,從量上看,質量平庸的量產酒絕對是多數。所以不要一看“法國原瓶進口”就覺得是好酒啦。99塊錢6瓶還包郵的多了去了,它們絕大多數也不值一喝。

5、法國葡萄酒的分級體系

在最基本的法國葡萄酒分級體系裡,從低到高分別是:VDT日常餐酒,VDP/IGP地區餐酒,AOC法定產區酒。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但是,一個大產區AOC的範圍之內,又包含了層層疊疊的子產區AOC和其它評級方式。也就是說,大產區裡的越“子”的產區,就越名貴。比如,大名鼎鼎的拉菲(Chateau Lafite)的 AOC 是 Pauillac,它是Medoc的一個村,而Medoc又在波爾多AOC的範圍內。所以,Pauillac AOC 的含金量,可比波爾多大區 AOC 高得多。當然,兩個同一層級的AOC,也經常會在質量和價格上有所差異。

因為AOC對於品種、產地、種植、釀造等一系列方面的限定,AOC範圍內的酒,都有一個大致相似的風格走向。所以,瞭解一個 AOC ,相當於從概率上了解了一瓶酒的大致風格。不至於買了瓶波爾多,喝到嘴裡卻是勃艮第。

關於法國的AOC制度及其意義,往期的《醉鵝紅酒日常》裡有著非常全面而準確的論述,想要深入瞭解,請務必觀看視頻。

6、法國主要葡萄酒產區

1

Bordeaux 波爾多

聲名遠揚

波爾多,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產區了。早在13世紀,波爾多的葡萄酒便經過水路,成桶地運往英格蘭,早早地確立了產區聲望。到了如今,世界任意角落,只要有葡萄酒商店,就一定有波爾多。

波爾多是法國種植面積最大產區之一,出產了海量的乾紅和乾白,在子產區蘇玳和巴薩克(Sauternes & Barsac)釀造的貴腐酒,還一度是王公貴族的無上享受。

但最能代表波爾多形象的,一直是它的明星子產區梅多克(Medoc)的那些1855列級莊,它們永遠是酒評家筆下的焦點。而那些豪華氣派的酒莊建築,也永遠會是愛好者口中的談資。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著名的Bordeaux blend,用早熟的梅洛調配晚熟的赤霞珠,是波爾多對於葡萄酒世界的重要貢獻。

主要紅葡萄品種: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Merlot梅洛,品麗珠Cabernet Franc

主要白葡萄品種:Sauvignon Blanc長相思,Semillion賽美容

2

Burgundy 勃艮第

風土聖殿

沒有哪個產區,能像勃艮第這樣詮釋風土(Terroir)。早在11世紀,勃艮第的修道士們便發現,同樣的葡萄品種,種植在不同的田塊上,釀出來的酒風味全然不同;一些田塊種出來的葡萄,總要比另一些田塊成熟得更好。於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修道士們仔細考察了勃艮第的每一寸土地,按照葡萄園進行分級的體系,也應運而生。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相比于波爾多一個酒莊擁有大片土地,釀造一個正牌一個副牌,勃艮第的酒農們通常要分享一塊本來就不大的葡萄園,還會用不同葡萄園的葡萄釀造不同酒款。這樣的精耕細作,也非常符合時下對於“

匠人精神”的審美。

勃艮第的葡萄園之間的微妙差異,還有賴於黑皮諾這樣一個善於傳達風土特質的葡萄品種去展現。這個古老的品種,也早就了羅曼尼-康帝(Romanee-Conti)這樣世界上最貴的葡萄酒。

勃艮第的白葡萄酒也相當出色,葡萄品種是霞多麗。廣義的勃艮第還包含了北邊的夏布利地區(Chablis),那裡的霞多麗以爽脆而順滑的口感和內斂而精緻的香氣著稱。

主要紅葡萄品種:Pinot Noir黑皮諾

主要白葡萄品種:Chardonnay霞多麗

3

Champagne 香檳

權勢熏天

因為靠近“王者之城”蘭斯(Reims),香檳親歷了不少中世紀法國國王的加冕。

那時的香檳,其實是靜止酒,或者說,釀酒的修道士們並不希望它帶氣泡。然而,香檳區的緯度太高,冬天太冷。發酵還沒結束,酵母就因為低溫而進入了冬眠狀態。這樣的酒進行裝瓶,等到春暖花開之際,酵母又恢復了活力,重新啟動發酵,產生出的二氧化碳被困在了瓶子裡,就成為了一支起泡酒。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香檳裡的泡泡對於法國人來說都是缺陷,但修道士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把泡泡去除。好在後來英國人發展出了對於泡泡的獨特喜愛,香檳才正式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子。而這種在瓶子裡進行二次發酵的獨特工藝,也被成為香檳法或傳統法。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頂級的香檳,當之無愧地是世界上最好的氣泡酒。香檳協會,也當之無愧地是世界上最能打官司的葡萄酒協會。如果你冒用了香檳的名字,他們會追著你告到天涯海角。

在流行文化層面上,無數名人曾經毫無保留地表達過他們對香檳的摯愛,這份名單包括:丘吉爾、拿破崙、馬克-吐溫、多羅茜-帕克、可可-香奈兒……而如今的說唱歌手們,也樂於把香檳寫入他們的歌詞。

主要紅葡萄品種:Pinot Noir黑皮諾, Meunier穆尼耶

主要白葡萄品種:Chardonnay霞多麗

除了以上三個最具知名度的王牌產區,以下幾個產區,也有著十分精彩的表現。

4

Alsace 阿爾薩斯

阿爾薩斯坐落於法國西北角,與德國接壤,一直以來都以白葡萄酒而聞名,從乾白到貴腐,都以濃郁與芬芳而著稱。Gewurztraminer瓊瑤漿、Riesling雷司令、Muscat麝香、Pinot Gris灰皮諾這4種白葡萄,是阿爾薩斯地位最高的貴族品種。但是近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在這裡原本酒體清淡的紅品種Pinot Noir黑皮諾,開始展現出不斷提升的質量。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5

Rhone 隆河谷

隆河谷由於風土的不同,被劃分為南北兩部分。

北隆(Northern Rhone)以釀造西拉(Syrah)乾紅而聞名,其中Hermitage出產的酒以雄壯著稱,19世紀時曾被拉菲、瑪歌、Chateau Palmer這樣的波爾多頂級名莊悄悄摻進自家的酒裡,以增加酒體的飽滿度。這裡也有很出色的白葡萄酒,包括Viognier以及Marsanne & Roussanne混釀。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南隆(Southern Rhone)的天氣更加溫暖,歌海娜(Grenache)是這裡的主角,西拉和Mouvedre也常在混釀中佔有重要細分。南隆的酒向來以濃郁飽滿而著稱,最有名的是可以用13個品種進行混釀的教皇新堡(Chateaueuf-du-Pape)。不過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一些南隆的酒莊開始擔憂自家酒裡過高的酒精度。

6

Loire Valley 盧瓦河谷

盧瓦河谷東西跨度甚廣,紅、白、桃紅、甜、起泡一應俱全,品種又多樣,產區個性又豐富,直接導致了這個產區很難概括。這裡是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和白詩南(Chenin Blanc)的老家,這個品種雖然都在海外枝繁葉茂,但最本真的表達還是在盧瓦河。紅葡萄酒裡,Chinon和Bourgueil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值得一試。如果你到了盧瓦河口,就在餐廳點份貽貝,配上一杯Muscadet。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7

Beaujolais 薄若萊

據說,當年某位勃艮第公爵不喜歡佳美(Gamay)這個品種,就把它趕到了南邊的薄若萊。事實上,Gamay在薄若萊一直能夠釀出質量出色的葡萄酒。然而,每年11月,當大批量廉價的過分簡單的薄若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充斥市場時,產區的形象也就這麼被定格了。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8

Languedoc-Roussillon

朗格多克-魯西榮

朗格多克-魯西榮位於法國南部,是法國最大的產區,葡萄種植面積佔全法的將近1/3,出口量佔1/4。典型的地中海產區,氣候又足夠溫暖,葡萄品種繁多,釀出的酒種類也多,但大多是地區餐酒級別的大產量商業酒款。因為土地便宜,地形也足夠複雜,近年來,一些很有抱負的年輕釀酒師,會在這裡尋找風土上佳的葡萄田,並釀造一些小產量的精品酒,但也不做出口。朗格多克-魯西榮正至於轉變其低端的市場形象,努力生產質量出色,且高性價比的葡萄酒。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9

Provence 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得名於古意大利語裡“我們的行省”,是法國最早開始大規模釀酒的地區。這裡不僅是獨家聖地,也是最大的桃紅葡萄酒生產基地,主要使用歌海娜(Grenache),西拉,Cincult和Mouvedre。好萊塢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夫婦,離婚之前曾在普羅旺斯的Miraval擁有一座桃紅酒莊。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感謝法國在葡萄酒歷史上做出的諸多貢獻,我們如今才有這麼多的美酒可以喝。

當然,法國葡萄酒的內容實在太過豐富,很難面面俱到。這篇算是一個入門,剩下的路讓酒帶著你走吧。

醉鵝娘法國七大產區

海報地圖集錦

會員價88丨非會員價99

掃碼購買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之前我們上新了一批世界十大產酒國海報,反響特別好。海報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這次一起拿出來分享給愛學習的鵝粉們。

1)沒有太多無用信息,只勾勒出重要的產區和子產區

並且,和很多“你好他好大家好”的地圖不一樣,我們把產區的聲譽劃分了不同等級,通過產區海報上地圖顏色的深淺就可看出。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這樣你就會知道哪些是“王牌產區”,哪些是“新興產區”,哪些是“性價比產區”。和勃艮第的“特級田” “一級田”這般一目瞭然。

2)能夠讓你記住各個產區的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選擇把產區名直接給放在地圖上,而是用數字表示。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這樣的話,假如你想要學習並背住什麼產區名,你就可以問自己:

”1號的產區名叫什麼來著?我來默寫一遍吧^^"

而對於產區的解釋,我統一放在了地圖的右側。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這樣雖然影響了美觀度(因為地圖和文字混在一起其實更好看),但這樣文字不會干擾你去背誦這些產區位置。

相信我!!想要學好葡萄酒產區,記得位置是肥腸肥腸肥腸重要的!這樣你會對某個產區的維度有一個很直觀的記憶,我們把重要的山脈和河流也標註在了地圖上,這樣你也會在宏觀上知道這個產區氣候上在受什麼大因素影響。

3)在對於產區的描述上,極力做到客觀、且沒廢話

所有的產區描述,全部原創,和你在網上隨便搜到的那種人雲亦云不走心沒幹貨的產區描述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說,在我們描述法國的Languedoc產區的時候,我們是這麼說的: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Languedoc(朗格多克)位於法國南部,其葡萄種植面積約佔全法的將近三分之一,出口量約佔全法的四分之一。朗格多克是典型的地中海產區,葡萄品種多,釀出的酒種類多,大都是入門級別的餐酒。但是,近些年朗格多克一直致力於轉變其低端的市場印象,逐漸生產質量優、性價比高的葡萄酒”

簡而言之就是:氣候熱、品種多得要死、種類也多得要死;量超大,主要是平價酒(當然也要提及有高質量精品酒)

不忽悠,把最重要的信息做提煉,這是我對我們產區描述的要求。

這次的十張海報的產酒國分別是: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美國和中國

是的,我們還夾帶私貨,在“十大產酒國”裡放上了中國酒的版圖。那些想要了解中國不同產區的發展狀況的,可以看看這張圖哦。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海報的尺寸是A5,適用性最廣的尺寸。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很適合裝相框掛在需要有葡萄酒知識氛圍的教室裡、或者不裝相框就凌亂的貼在臥室客廳裡,人家一進來看,妥妥的酒鬼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海報被卷著放在紙盒裡,長這個樣: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紙的材質很厚,上色也非常好,有質感的。

入门法国酒,有这篇全够了

世界十大產酒國海報集錦

戳原文搶購法國地圖集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