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人的故事:做陽光踏實的協和人

從害怕到向恩師靠攏

從小性格活潑開朗、整天樂呵呵的,年少懵懂的她在一群從醫長輩們的建議下,順理成章報考了醫學院,走上了學醫之路,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三十年。

1993年,張力考入北京協和醫院就讀內科呼吸專業研究生,師從李龍芸教授,回憶起開蒙恩師,張力首先想到的就是“怕,特別怕。”李教授嚴謹、求精的精神,讓年輕的張力教授覺得特別可怕,就怕自己稍不留神出了錯,在老師那丟了面子,尤其是在病史採集和病案書寫上,老師一直是她心中的榜樣,甚至是她一直在追的影子。


協和人的故事:做陽光踏實的協和人

研究生時期的張力教授


為患者看病,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張力教授特別注重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她認為有效的溝通可以提高看診效率和就醫的滿意度。在日常看診過程中,她會將診斷結果、疾病特點及下一步存在的治療方案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待患者消化、理解後,再進行下一步治療。

為了讓患者能更好地理解,她甚至會將診療路線繪製出來,從診斷、指導、到方案,讓患者一目瞭然。面對病情複雜的患者,看診40分鐘以上是常有的事。

協和帶給她更多便利,患者的信任千金難買

談及協和帶給張教授的是壓力還是動力時,張教授表示:“協和帶給她的是便利。”

前陣,有一位外陰癌病人,是鱗癌,慕名來找張教授看病。“婦科腫瘤不屬於我們科呀,我真沒這方面的經驗”張教授跟病人說,病人卻說:“您做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不分瘤種”,無奈之下,張教授只好收下了病人,“您先回去,留下電話,我查完資料,下個周咱們再商量”。文獻裡只查出來了一個不分瘤種的小樣本I期臨床研究,入組了21例病人,有7例是外陰癌,免疫治療的安全性尚可,但療效不高,有效率僅17%。因為相應的免疫治療藥物大陸還沒有,且病人具有海外就醫的條件,因此,張力教授就推薦病人去找香港醫生。

她覺得,如果不是協和的醫生,遇到像這樣的病人,就算查了資料,病人也不見得相信,“文獻誰還不能查”。在張力教授看來,協和這個平臺給了她“便利”,那就是病人的信任。


協和人的故事:做陽光踏實的協和人

張力

擅長 : 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呼吸系統腫瘤


關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或“尤邁健康”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和協和大專家背後的故事。若確認需要預約北京協和專家服務,可添加微信號youmaizs,進行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