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北平:演繹人生三境界

人物名片:律師,投資人,創業導師,商會會長,政協委員、溫州市政府立法專家……

戴北平:演繹人生三境界

世人皆雲,王國維解讀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三境界,一語中的,乃做學問秘訣。

登高望遠,戴北平用自己的精彩行為,演繹著“為人解困,振興鄉村,維護公義”人生三境界的真諦……

01

律師——為人解困,義不容辭

戴北平語錄:我所有的第一桶金都來自律師。

戴北平:演繹人生三境界

1988年的溫州,矮瓦房,泥濘路。亂糟糟的綠化,忙碌碌的人們。在一些人眼裡,如此雜亂無章,何來事業和前程?但在時年22歲的戴北平這樣的樂觀者看來,這裡卻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

當時全溫州一共只有兩家律師事務所,而尋求法律服務的人與法人卻與日俱增。那時,整個溫州一共才十幾個律師,他們像一個個陀螺,每天不停地運轉著。畢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的戴北平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時,戴北平只拿基本工資,每個案子150元的服務費,屬於事務所。即使如此,他依然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熱情。漸漸地,他的業務能力與職業操守,尤其是其在行政訴訟方面的造詣,為業內人士所認可,也引起了溫州市委、市政府的關注。1991年,在《行政訴訟新法》實施前,戴北平受邀為包括後來成為中紀委副書記的劉錫榮在內的時任溫州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講授《行政訴訟法》,開創了律師為溫州主要領導講授法律的先河。在《行政訴訟新法》實施後,戴北平為溫州各級政府、機關講授行政訴訟法近百場。

很快,年輕的戴北平律師在溫州聲名鵲起。當事人仰慕其大名,紛至沓來。他辦理了大量的民告官案件,如溫州第一件不服收審告公安機關案,溫州第一件告派出所案,溫州第一件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案,全國第一件婚姻關係以外當事人訴請撤銷婚姻登記案。

隨著改革進程迅猛,溫州的合夥律師事務所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戴北平當然也不置身事外。1995 年,戴北平創辦了新紀元律師事務所。2008年9 月,戴北平與人合夥創辦浙江越人律師事務所,在溫州地區較早開始專業化分工。各部門由該領域的專家型法律專業人員組成,讓客戶享受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法律服務。其間,有朋友邀請戴北平回武漢管理一個項目,他回到武漢,成了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武漢分所的高級合夥人。

2011年,溫州局部金融風波爆發。那一年,身在武漢的戴北平電話響個不停,多數都來自溫州的客戶,而他們的訴求都驚人的一致:解決金融風波中包括互動難題在內的各種法律困擾。

溫州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先行者之一,是最敢於吃螃蟹的地區。這一鮮明的個性,為溫州帶來的巨大好處是成為先富的地區之一,溫州人也成為先富的群體。可“副產品”也不少,比如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民間借貸無序、公司互保亂象叢生等等。金融風波爆發後,此前被經濟高速發展所掩蓋的矛盾就暴露出來了,迫切需要法律給予規範,需要既有深厚的法律功底又深諳溫州模式的律師去滅火,去解困。

戴北平夢想的起航點在溫州,那裡有他的親人、朋友、同事,為溫州解困,他義不容辭。

於是,戴北平又回到了溫州,他一趟一趟往返於武漢和溫州兩地,成為名符其實的“空中飛人”。包括溫州文化用品市場董事長陳金強在內的一些深陷金融風波的客戶,在戴北平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出了泥潭。

“你還是回到溫州來辦所吧。”好多人開始這樣勸他。就這樣,戴北平與刑事辯護高手盛少林率隊成立了浙江誠鼎律師事務所,並推出了“法律服務產品化”的理念,在市場日趨細分化的當今,擁有一個更具特色的服務團隊和服務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具有水準、更深入、更完善的服務。

“法律服務產品化”的理念,引起了武漢著名律師蔡學恩的關注,他是湖北省律師界目前惟一的一個全國人大代表。蔡學恩認為,時至武漢市自貿區成立,需要大量懂經濟、懂法律、有擔當的法律人才。於是向戴北平伸出了橄欖枝。2017年6月,由蔡學恩與戴北平合作的“得偉君尚湖北自貿區(武漢)律師事務所”正式起航。

02

投資——眷念鄉情,振興鄉村

戴北平語錄:在外闖蕩多年,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樣的農產品。

戴北平:演繹人生三境界

戴北平是第一個回鄉的能人。

打動戴北平,不只是情,還有家鄉的山、水、人。“離鄉越久,對家鄉越是充滿眷念。”在戴北平看來,家鄉的山水依然美麗迷人,但父老鄉親仍未擺脫貧困。一股改變家鄉面貌、帶領鄉親致富的豪情,油然而生。

如果說當律師是戴北平的立家之本,那麼,做投資便是他的興家之業。因為作為一個以民商律師,自己不懂經濟和投資,怎麼能夠很好的為客戶服務。於是,做投資便成了戴北平當好民商律師的練兵場。在重商氛圍濃厚的溫州打拼30年,戴北平的身上經常不自然地流露出商人的精明、睿智與開拓精神。

戴北平決心將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成功且成熟的經濟模式,嫁接到家鄉來落地生根。2014年底,在臨時租賃的付興村簡易平房裡,由戴北平任董事長的“湖北壟上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壟上美公司流轉荒山荒地750畝,養殖優良地方品種麻城黑山羊,種植蔬菜和果樹。戴北平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引入公司,黑山羊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用以澆灌蔬菜和果樹,種出來的產品綠色、天然。繼創辦壟上美公司之後,戴北平又在夫子河鎮收購了一家公司——蕭莉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只經營魚面這一種產品。魚面是用紅薯粉、葛粉及鰱魚、青魚、鯉魚(或草魚) 魚肉為主料製作而成食品,是湖北地區的名吃。

“在外闖蕩多年,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樣的農產品。”戴北平有自己的一套營銷方式,他利用積累多年的人脈資源,推行會員制,推介他的黑山羊、有機蔬菜和有機水果。公司定期將新鮮的農產品配送至會員手中,如今公司會員遍及武漢、溫州、上海等地。

能人回鄉,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荒山變綠,寬敞水泥路代替了泥濘小路,農民搖身一變成了公司員工。戴北平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讓鄉親們得到實惠。在壟上美公司,農民可免費領養小羊,技術、飼料和獸藥全部由公司負責,山羊養到一定規格後,公司負責回收。

能人帶回來的不止是資金,還有觀念和信心。村民們以往守著幾畝薄田,覺得日子過得去,如今看到能人們為家鄉建設不遺餘力,自覺無顏做“懶人”,想幹事、謀致富的氛圍日益濃厚。付興村村支書戴怡文說,村裡有了生機,聚在一起打牌的少了,討論致富的多了。

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大雁”返鄉創業,正匯聚成鄉村振興的磅礴之力。

2013年,戴北平當選為溫州湖北商會會長,成為在溫州浩浩蕩蕩幾十萬湖北人的大家長。

與此同時,戴北平仍未放棄高大上的項目。2017年1月,溫州市以“文化+金融+互聯網”創新模式定位的融合型文創園——溫州文化金融小鎮正式開業。戴北平是該公司的股東,該金融小鎮首期運營面積2萬平方米,改造投入5千萬元,吸引來自全國的8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95%是文創企業及項目。

03

公益——維護公義,鐵義擔肩

戴北平語錄:當律師,做投資,這是工作;護公義,為公益,這才是事業。

戴北平在業內被稱為“公益達人”。

2000年12月,35歲的戴北平作為指派的主要律師之一,受理了當年轟動全國的索賠案——泰順矽肺病患者人身損害索賠案。

1993年,泰順縣隧道工程公司、泰順縣地方建築工程公司及陳益校等從業主遼寧省交通廳、承包人東北煤炭建設工程公司、分包人瀋陽礦務局礦建工程處轉包了瀋陽至本溪一級公路吳家嶺隧道的工程。同年7月,轉包人僱傭大批泰順縣農村民工(即訴訟人)進場施工。由於該工程地質為石英砂岩、石英岩,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7.6%,而轉包人未能有效採取勞動安全防範措施,致使他們吸入高含量的二氧化硅,從而患上矽肺病。

這一病魔嚴重損害並危及了他們的健康和生命。2000年9月,經對這批受害民工鑑定,有196人被確診患上矽肺病,分別構成二至七級傷殘,已有10人死亡。10月,許多患者陸續向泰順縣法院起訴,訴案多達39起。根據《勞動法》有關規定,要求法院判令被告人支付他們因工緻殘和工亡的醫療費、傷殘撫卹金、喪葬費、工亡補助金等,總計兩億多元。

因為是法律援助,打此官司不收任何費用。戴北平發現,由於不少當事因無錢醫治而病情惡化,遂向法院提出先予執行申請,穩定當事人的情緒。又向市委建議召開公、檢、法、衛生、紀委、政法委聯席會議,使各部門形成聯動,創造性地提出本案不應為工傷索賠案,而應是因勞動合同關係引發的工人人身損害賠償案,從而把遊離於訴訟外的業主、總承包商、二級承包商均拖入訴訟,為判決順利執行奠定了基礎。

在為農民工爭取權益的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內,戴北平和其他幾名律師,不花當事人一分,不吃當事人一頓飯,不收當事人任何饋贈,不僅為當事人贏得判決,還為判決的執行奔走。最終,戴北平等人為當事人爭取到了5000多萬賠償款,省下了200餘萬代理費。

基於戴北平在公益方面的突出表現,他被浙江省律師協會授予“法律援助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2014年“溫州市湖北商會法律援助站”被司法部評為法律援助全國先進集體,這是司法部第一次將這項殊榮授予商會內設法律援助機構。

業界評價,律師的專業與理性,商人的睿智與開拓,在戴北平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