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昨天早上,看到“網易博客永久關停”的消息時,我愣住了,大腦緩了好一陣子才清醒。

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每天會有很多的新鮮事物出現,不斷刷新當下的認知。

當舊物逐漸從生命裡退出的時候,我們反而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回憶起它。

而這一次是曾經被很多 90 後用作樹洞,存放照片,或者記錄流水賬的網易博客。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我第一時間發給了我的好朋友小七,屏幕接連冒出了三個“ OMG ”,然後是“我的照片怎麼辦”,“我的日誌怎麼辦”……

我和小七就是在網易博客上認識的,從懵懂中學生到如今適婚年齡,不知不覺將近十年了。

十年前,QQ 空間充斥著黃鑽,個性簽名和非主流自拍,好友都是同學,一群熟人自娛自樂。

博客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個域名就可以輕鬆看到陌生人的主頁,個人特色鮮明,輕鬆社交,90 後第一代的網紅、KOL 也應運而生。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那時,作為平民用戶的我們,還沒包裝自己的觀念,當 KOL 的功利心。

唯一稱得上“功利”的做法:先利用各種鏈接和插件將自己的主頁悉心裝扮,換上有逼格的簡介,插入一首有品味的音樂。(比如艾薇兒的《 When You're Gone 》或者西部男孩的《 My Love 》)

然後跳轉到自己喜歡的女生博客,點進她的每一篇日誌,連相冊裡的每一張照片都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

期待她會在“最近瀏覽者”一欄注意到自己,最後在博客的留言區自導自演一場兩人的偶遇。

“咦你也玩博客啊。你主頁的歌我也喜歡!”

“對啊,其實我一直有看你的日誌,哈哈……”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我和小七的相識,也是來自這種“骨灰級網上搭訕”。

她是我隔壁學校的同級生,當時博客搞了一場“中學生美女評選投票”,她們班有一位小馬同學獲得了超高票數,一時紅遍了鎮裡的幾間中學,好多男生都想認識她。

小馬的自拍,是大眼睛,白皮膚,齊劉海,配合當年非常流行的,柔順得能在上面溜冰的離子燙髮型,可以說是“直男殺手”的標準模板了。

當時小馬的博客日均訪客量有三萬多,已經算是本地小有名氣的網紅了。

我不敢主動認識她,卻又不知道吃了什麼豹子膽,竟然順著同班同學的博客留言找到了同級生小七的賬號,然後鼓起勇氣在她的日誌下耿直地留言:

“ Hi,請問……你是小馬的同班同學嗎?我想認識她。”

當然,我始終沒有結識到當年的博客網紅小馬,據說她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小七說,還好當年她忍著一肚子氣,沒把我打死。不然,我們就當不了十年的好朋友,她也沒有機會成為我的博客最忠實的讀者之一了。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那時的博客日誌就像一本純粹的日記。

週一早起升國旗要發日誌,週二偷瞄了自己喜歡的男生要發日誌,週三發現喜歡的男生偷瞄自己要連發三篇日誌,週四其實什麼事都沒發生,然而四十五度抬頭望天時感覺空氣中瀰漫著悲傷的氣息,好的發篇日誌沉重一下……

在大家都還用著諾基亞 5530 ,每個月只有可憐兮兮的 30m 流量的年代裡,上電腦課偷偷玩博客是最經典的場景。

我和大家一樣,表面上嬉皮笑臉,遊刃有餘,其實心臟砰砰地跳得厲害:“她一定有上博客吧?會看見我的留言嗎?會回覆我嗎?”

等了八年,這條留言的評論數依舊是 0 。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大概因為像我這樣悲傷的案例不在少數,所以後來博客的日誌和相冊增添了一個新功能:加密。

這樣就可以把自己隱秘的心情分享給特定的某個人了。

在中學畢業的謝師宴上,一位跟我關係不錯的女同學悄悄跟我說,她常年加密的日誌和相冊,只有那個和她互相喜歡的男生知道密碼。

後來,我一放學就窩在家裡的電腦前猜密碼,當然是猜不到的。

在我的追問下,她才講日誌密碼是——“wozhixiangrangXXXkan”。(我只想讓XXX看,其他男生試的時候得多尷尬)

相冊的密碼就更迷了:“walleyeknee”。牆壁、眼睛、膝蓋,看不懂?是“我愛你”的諧音…

只能說當年中學生的全部英語水平都用在談情說愛上了:)

雖然猜密碼很累,很機車。但是男生願意在電腦前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只為讀懂她今天傳遞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背後隱藏的心思。

比起現在人們在微信微博上一句直來直去的“我喜歡你”,“跟我在一起吧”,這樣的經歷,機車得有點浪漫。

八年過去,我發現自己終於不用破解密碼就能點進她的博客相冊了。

誰知道這裡早已經人去樓空。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2010 年,微博出現了,明星日常、星座運程、有趣段子……豐富的信息流閱讀搶走了大家的眼球,已經沒有人會特地去關注某個人在博客上的心情了。

從此,博客變成了一個有儀式感的樹洞,可以發洩自己的無病呻吟,存放自己不敢細看的中二文字。

最重要的是,不管我說些什麼,總有同樣守在這樹洞的人願意花時間聽我說的話。

17 歲生日前,我寫下了一篇意氣風發的《致 17 歲》。日誌收到了 12 條評論。一位同樣是 17歲 的朋友留言:“加油啊!不然很快就變老了哈哈哈。”

上大學一個月後,我才發覺成年人的世界原來是金錢為先,被當頭棒喝,很沮喪。日誌收到了 5 條評論。還有一位認識多年,卻從未見過真人的網友留言:“我還在這裡呢,不怕。”

如今,這個過氣樹洞也即將要關閉。年輕人們那些一路伴隨,無處安放的情緒,大概又要尋找一個全新的容器了。

因為史書是用來記載名人的,像我們這些普通人甚至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紀念自己的存在。

時代變遷,我們生活過的證據,便再也無跡可尋。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就像小七說的:“原以為不像字跡被磨損,本子被弄丟,把想要記錄的一股腦地上傳到曾以為可以一直保存的網路(博客), 想往後的日子可以像打開時間膠囊一樣,回過頭看一看。”

“結果最後告訴我,時間膠囊也有失效的一天。”

服務器表面承載的是照片和文字,實際上是一個小小的時代,而這些是會消散的。

說不定 3、4 年後,也沒有人會在朋友圈微博說話了。

博客時代:我暗戀的博客網紅小馬,高中畢業就結婚了

昨天看到網易博客永久關停之後,我在微博上用關鍵詞搜索了一下實時消息,發現大家的反應都很有代表性,藉以作為本文的結尾:

“一個網絡工具而已,關就關了,還有其他很好用的。”

“這種感覺像是要逼人成長一樣。也好,告別曾經的 sb 非主流和無病呻吟也挺好。”

“情懷一文不值的年代,什麼都靠不住。”

“有點驚訝,又很快釋然。”

“以前的日記是可以傳幾代的,現在的網絡說好的永遠可能轉眼就沒了...說不上可惜,只是感覺被拋棄。”

“網易博客關了。我寫了十年的碎碎念,也沒幾個人知道,也沒啥人看。但這十年它對我意義重大,很多瞬間沒它我活不了,也依憑它,我一直記得自己從前的樣子。非常感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