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發布青少年行動網路安全藍皮書,孩子下載綠色安全的教育應用

DCCI發佈青少年移動網絡安全藍皮書,孩子下載綠色安全的教育應用

2017年9月上旬,DCCI未來智庫聯合中青奇未對外發布《2017年中國青少年移動網絡安全藍皮書》,這份以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及其家長為調查對象的藍皮書,經分析總結出關於孩子移動網絡行為和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五個要點:

1.智能手機與青少年生活密切相關(白皮書指出,本次調查樣本顯示,有82.7%的孩子使用智能手機)

2.青少年上網行為與家長認知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家長普遍擔心孩子上網問題(白皮書指出,青少年上網的目的、時間等,與家長的預期存在差距)

3.擔心孩子玩手機浪費時間,九成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手機依賴

4.青少年安全警惕性不高,色情、暴力、網絡詐騙均有接觸

5.網絡安全防護仍有提升的空間

DCCI發佈青少年移動網絡安全藍皮書,孩子下載綠色安全的教育應用

圖片來自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

在青少年上網行為與家長認知存在差距方面,本藍皮書指出:

青少年用手機最經常做的事情是聊天,其次是用來學習和查閱資料,另外,聽音樂、網絡遊戲、網絡視頻、新聞資訊等也在青少年移動網絡活動中佔有較大的比例;而家長們最希望孩子利用網絡資源查閱資料,學習和聽音樂。

儘管存在認知差距,但在學習和查閱資料方面,青少年的實際上網行為與家長的期待還是存在重疊。那麼,青少年利用手機學習和查閱資料的過程是否足夠安全?家長可以怎樣引導孩子以更加安全的方式學習和查閱資料呢?

事實上,在手機中裝載學習類APP是青少年學習和查閱資料的一種方式。但是,由於教育類APP市場參差不齊,這一過程對青少年來說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

比如,部分APP的內容交流社區本以學習交流為初衷,但由於審查維護方面的問題及困難,導致此社區存在種種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

或者,部分APP以廣告作為其變現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投放廣告的類型上卻不做選擇,經常能見到不利於青少年接受的廣告,甚至有誘導點擊的成分;

又或者,部分教育類APP在誘導青少年下載之後,卻捆綁下載其他APP,或偷偷讀取青少年的個人信息;

更有部分名不副實的APP,利用青少年鑑別能力弱,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直接提供不利於青少年的內容。

以上種種,肯定不是廣大家長希望看到的結果,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它們的危害。在今年6月出臺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中,總則第二條明確指出:

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的網絡活動,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充分、合理地使用網絡,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違法信息侵害,避免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信息,保護未成年人網上個人信息,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網絡違法信息侵害、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信息、未成年人網上個人信息、沉迷網絡等都是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網絡活動的重點,也是家長與社會關注的重點。

本次送審稿第二章的第八條,更是對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情形的信息進行了明確說明:

(一) 可能誘導未成年人實施暴力、欺凌、自殺、自殘、性接觸、流浪、乞討等不良行為的;

(二) 可能誘導未成年人使用菸草、酒類等不適宜未成年人使用的產品的;

(三) 可能誘導未成年人產生厭學、憤世、自卑、恐懼、抑鬱等不良情緒的;

(四) 其他可能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

儘管仍是送審稿,但本《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突出強調了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那麼,結合本藍皮書及教育類APP市場的現狀,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下載綠色安全的教育類應用呢?

目前,各大應用商店是孩子獲取一款教育類應用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主流的應用商店都以綜合性應用為主,與遊戲類應用相比,教育學習類應用只是其關注的一小部分。

與此同時,各大應用商店中對教育學習類應用的“挖掘”也不夠充足。有些APP已經停更或無法使用,卻在搜索中處於靠前的位置;有些APP是一個噱頭或存在誘導成分,卻能頻頻出現;有些APP不利於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卻會被推薦給孩子。

諸如此類的問題,是讓我們團隊一直感到憂心的問題。

為此,我們在兩年多前就開始專注教育類應用市場,從中挑選優秀的教育類應用,組織一線教師實際體驗每一款應用,並對其進行多維度的評價,推出體驗評測文章,及適合不同學段孩子使用的應用推薦等。

教育類應用市場的確良莠不齊,為了給孩子、家長、教師選擇教育類應用提供一個安全、綠色、便捷的環境,我們在探索的基礎上,又對外推出了教育應用商店

與目前主流的各大應用商店不同,這是專屬教育類應用的小天地,並且我們只收錄表現優秀的教育類應用。

按照二八定理,教育類應用市場上,優質的教育類應用最終只是一小部分。我們想做的,就是將這一小部分應用挑選出來,為學生、家長、教師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下載環境。

教育應用商店是我們從教育類應用出發,關注網絡安全的一小步,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