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特長生招生,孩子的學業負擔是不是就真的能夠減輕

最近,教育部發文,取消各大中小學的特長生招生。

特長生,一般是指在文藝、體育方面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在過去,特長生的比重曾經佔到非常高的比例,鋼琴彈得好可以進名校;足球踢得好也可以進名校……各種各樣的特長為學生提供了一條通往名校的路徑。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些特長生只是某方面有特長,即使進入名校,在文化課學習方面依然跟不上,反而擠佔了其他成績好的學生的學位,簡直就是浪費了教學資源。

取消特長生招生,孩子的學業負擔是不是就真的能夠減輕

特長生真的除了特長以外就一無是處嗎?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解剖一下特長生。

學校招收這些學生,一方面是為了為本校的特色項目招攬人才,另一方面則是讓這些有特長的學生在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各樣比賽中能夠為校爭光。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取消特長生等於關了孩子的一扇窗,有些孩子確實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有所欠缺,他們仰仗著有特長,還是可以躋身一流學校繼續學習;從培訓機構來說,取消特長生,可能會導致導致過往的鋼琴熱、小提琴熱、舞蹈熱等培訓熱潮退去,使原本招生壓力就已經非常重的培訓機構更加感到吃力;從家長方面看,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長,對於學習方面抓得就沒有那麼緊。孩子的成績又不算差,仗著有特長的能耐,在重點學校裡經過名師指導,努力一把也許就能考上稱心如意的大學。由此可見,取消特長生只是教育部單方面的意願,並非學校、家長和社會機構的意願。

取消特長生招生,孩子的學業負擔是不是就真的能夠減輕

教育部出於怎樣的目的去取消特長生呢?當然是本著公平起見的原則了。當初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才開綠燈,允許各大學校招收特長生的,結果中國學生的素質教育並沒有提高上去多少,反而養肥了無數的培訓機構。取消特長生以後,中國孩子的學業負擔會不會就真的能夠得到減輕呢?是不是就真的能夠做到教育公平呢?

中國孩子的學業負擔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沒有之一。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近視率那麼高,也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書包背的那麼重,取消特長生以後,只會壓縮了有一技之長的孩子的機會,並不見得就真的能夠讓孩子減輕學業負擔。真正讓孩子感到學業壓力重的,並不是因為特長生的原因,而是中國的教育體制造成的。特長生雖然只是極個別孩子的專利,但是別看小了這些孩子,他們在孩子當中其實是榜樣,他們展示特長的時候,其他孩子也會羨慕,也會受到薰陶。一刀切把特長生取消了,反而使某些有特長的孩子的特長未必會得到挖掘,畢竟特長生對於偏科嚴重的孩子和只有某方面技能的孩子來說,還是一條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徑。雖然特長生只有某反面的特長,其他學科可能學得一塌糊塗,但是我們怎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是完美的呢?我們應該留一扇窗戶給這些只有特長的孩子,也許在某一個節點,他們就會頓悟,連帶其他學科也能夠得到提升。退一萬步來說,我們怎能強求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學好文化課呢?十個手指還有長短之分,為什麼所有孩子都要擠在學文化課的獨木橋上成功呢?特長生也是一種成功,只是他們的成功沒有在文化課上。

取消特長生招生,孩子的學業負擔是不是就真的能夠減輕

即使取消特長生,孩子的課業負擔不見得就會減少,甚至只會增加。只要高考指揮棒一天不改,孩子的課業就不可能減少,既然結果可能變得比現在更糟糕,為什麼要取消特長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