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特长生招生,孩子的学业负担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减轻

最近,教育部发文,取消各大中小学的特长生招生。

特长生,一般是指在文艺、体育方面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在过去,特长生的比重曾经占到非常高的比例,钢琴弹得好可以进名校;足球踢得好也可以进名校……各种各样的特长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通往名校的路径。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特长生只是某方面有特长,即使进入名校,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依然跟不上,反而挤占了其他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位,简直就是浪费了教学资源。

取消特长生招生,孩子的学业负担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减轻

特长生真的除了特长以外就一无是处吗?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剖一下特长生。

学校招收这些学生,一方面是为了为本校的特色项目招揽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让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各样比赛中能够为校争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取消特长生等于关了孩子的一扇窗,有些孩子确实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有所欠缺,他们仰仗着有特长,还是可以跻身一流学校继续学习;从培训机构来说,取消特长生,可能会导致导致过往的钢琴热、小提琴热、舞蹈热等培训热潮退去,使原本招生压力就已经非常重的培训机构更加感到吃力;从家长方面看,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对于学习方面抓得就没有那么紧。孩子的成绩又不算差,仗着有特长的能耐,在重点学校里经过名师指导,努力一把也许就能考上称心如意的大学。由此可见,取消特长生只是教育部单方面的意愿,并非学校、家长和社会机构的意愿。

取消特长生招生,孩子的学业负担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减轻

教育部出于怎样的目的去取消特长生呢?当然是本着公平起见的原则了。当初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才开绿灯,允许各大学校招收特长生的,结果中国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没有提高上去多少,反而养肥了无数的培训机构。取消特长生以后,中国孩子的学业负担会不会就真的能够得到减轻呢?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做到教育公平呢?

中国孩子的学业负担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没有之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近视率那么高,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书包背的那么重,取消特长生以后,只会压缩了有一技之长的孩子的机会,并不见得就真的能够让孩子减轻学业负担。真正让孩子感到学业压力重的,并不是因为特长生的原因,而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特长生虽然只是极个别孩子的专利,但是别看小了这些孩子,他们在孩子当中其实是榜样,他们展示特长的时候,其他孩子也会羡慕,也会受到熏陶。一刀切把特长生取消了,反而使某些有特长的孩子的特长未必会得到挖掘,毕竟特长生对于偏科严重的孩子和只有某方面技能的孩子来说,还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径。虽然特长生只有某反面的特长,其他学科可能学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们怎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呢?我们应该留一扇窗户给这些只有特长的孩子,也许在某一个节点,他们就会顿悟,连带其他学科也能够得到提升。退一万步来说,我们怎能强求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文化课呢?十个手指还有长短之分,为什么所有孩子都要挤在学文化课的独木桥上成功呢?特长生也是一种成功,只是他们的成功没有在文化课上。

取消特长生招生,孩子的学业负担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减轻

即使取消特长生,孩子的课业负担不见得就会减少,甚至只会增加。只要高考指挥棒一天不改,孩子的课业就不可能减少,既然结果可能变得比现在更糟糕,为什么要取消特长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