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喜歡怎樣的農村電商模式?來聽聽上海財大教授怎麼說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發佈,提出要繼續實施電商扶貧。“過去幾年,電商扶貧推動了鄉村產業興旺。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官員對相當一部分電商企業頗有微詞”,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崔麗麗對科技君表示。

這是因為,有的電商企業“拈輕怕重”,對見效快、“好看又好吃”的網貨“下行”趨之若鶩,對涉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甚至是承擔有脫貧攻堅重要任務的農產品“上行”淺嘗輒止。一些公司打造的電商脫貧“模式”,不具備常態化意義。在電子商務進農村過程中,能夠“上”、“下”兼修,願意以“重”模式與地方一起探索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電商企業可謂鳳毛麟角。

崔麗麗表示,剛開始,很多地方政府抱著“來的都是客”的心態,對每一家進農村的電商企業都張開雙臂,儘可能地提供政策層面上的支持和相應補貼。但幾年下來發現,不少電商企業並沒有將農村電商原本被給予厚望的“賦能”作用落實到位,而是更多地以經濟利益計算得失。

地方政府喜歡怎樣的農村電商模式?來聽聽上海財大教授怎麼說

崔麗麗

不少電商企業以更容易、見效更快的“下行”為主,而忽略了黨和國家、地方政府更為關心的、農民迫切的“農產品上行”問題。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 “擦亮眼睛”,對真正有決心在農村電商領域克難攻堅、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傾注政策和資源。

那麼,有沒有地方政府歡迎的農村電商?當然有。比如,阿里巴巴旗下農村淘寶業務,是被官員們提及最多、期待最大的核心玩家之一。

崔麗麗認為,這是因為農村淘寶持續調整和迭代自己的業務模式,從去年開始逐漸摸索出了一條更適合“農產品上行”,真正能夠使電子商務的“賦能”作用落在實處的方式方法。

農村淘寶相比同行更重視農產品的品質,對不符合安全和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不會納入淘鄉甜天貓旗艦店銷售。所以政府和農民一開始覺得農村淘寶的合作門檻比較高。

通過接觸和磨合,政府和農民發現,農村淘寶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要使農產品能夠可持續上行,而不是搞曇花一現式的銷售。這樣做雖然見效慢,但建立農村的電子商務生態是“農產品上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開始加入農村淘寶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該計劃用互聯網和新技術手段,幫助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

崔麗麗認為,農村淘寶能獲得地方政府認可,不僅因為阿里集團的資源優勢和投入決心,更因為他們理順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路徑,合理整合好了政策、市場、生產和流通等環節與要素。“公益心態、商業手法”的運營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喜歡,也是撬動地方政府合作積極性的關鍵。很多縣的縣長,都親自掛帥該縣農村淘寶工作組的組長一職。

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農產品首先要解決的是對市場適銷對路問題。互聯網的邏輯是先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尋找一種可以滿足需求的產品,然後再進行知名度的打造,依託順暢的供應鏈由源頭安全地抵達消費終端。因此,農產品的上行不是一蹴而就的。

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能幫地方政府實現產業興旺。農村淘寶在全國農村一線佈局的6萬人隊伍,正在解決鄉村振興村裡缺人的難題。因此,農村淘寶成了很多地方政府鄉村振興和電商脫貧政策的首選落地和承載平臺。

很多農作物其實並不能滿足城市消費升級需求。但農村淘寶通過大數據,將城市餐桌需求和城市消費升級需求,反饋到鄉村種植和生產端,幫農民選品、選苗。在生產過程中,藉助農業技術專家、農業科技以及高質量的農資農具實現有質量增長。在流通端,有產地大宗物流和消地分倉等物流基礎設施構成的供應鏈。最後實現對城市餐桌的領航,催生城市新消費升級。

“我們期待更多電商企業能夠利用新技術創造賦能鄉村的新模式”,崔麗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