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攻城略地,法律從業人員是否如鯁在喉!轉行還是堅持?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受到市場的熱捧,逐漸滲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說,銀行、展會、社區、安防等各行各業都在被“人工智能”所衝擊,同樣法律行業也不例外。

關於法律行業究竟受到了多大的衝擊,小編與一位律師朋友聊了聊,總結了這樣幾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分享之前,小編先舉幾個例子,大家可以看下:

2014年成立的加拿大公司ROSS INTELLIGENCE,他們的研發的智能諮詢系統現在已經可以回答包括公司併購、破產、知識產權、勞動法在內的大部門專業問題,他們不僅可以回答客戶的問題,甚至可以回答律師的問題。全球超過20多個一線律師事務所已經使用了它們的諮詢系統,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好。

18年年初,一家以色列的科技公司Lawgeex組織了一場很有意思的競賽。他請了20名經驗豐富的律師,和他們自己發明的AI機器人一起在四個小時內審核一份14頁的保密協議。結果是這20名資深律師不僅在效率上還是精準度上都遠遜於AI的工作效率,完敗。

那麼現在的法律科技公司都在做什麼呢?

證據固化,以銀行的最簡單的借貸糾紛為例,銀行最核心的證據是什麼?借款合同、付款憑證?那麼這家公司就用通過電子簽章的方式將借款合同上的蓋章、簽名在CFCA,將付款憑證進行電子數據備案,同時將認證過的信息最先進的方式編譯成不可逆的哈希值,存放在第三方公用的阿里雲平臺。

借款合同的雙方在借款中約定管轄地為某某地的仲裁委,仲裁方式為網絡仲裁、雙方共同約定送達方式為電子郵件送達並確定當事方的電子郵件地址、雙方共同約定仲裁階段的舉證期限為三個工作日。

一旦用戶發生逾期,銀行只需要通過後臺發出指令,自動生成仲裁申請書和證據材料發送到指定的仲裁委,仲裁委僅僅需要3-7個工作日即可安排開庭,那麼銀行的原件怎麼辦呢?正是通過之前在證據固化階段形成的哈希值進行反編譯,再向國家CFCA認證中心進行認證,再通過借貸案件的算法,即可自動完成質證程序,形成裁決結果。

大家可能對小編說的這些沒有什麼概念,所以小編特地尋了一組數據,大家可以具體感受一下人工智能對法律行業的衝擊力。

中國某一線城市的仲裁委2017年度通過網絡仲裁裁決的案件為15萬件,2018年上半年通過網絡仲裁裁決的案件數量已經超過了30萬件。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社會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支持互聯網仲裁的仲裁委。那麼這個蛋糕有多大?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光通過訴訟處置不良資產的金額超過嚇人的1萬億!實實在在的大蛋糕!

人工智能攻城略地,法律從業人員是否如鯁在喉!轉行還是堅持?

上述三個例子很清楚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諮詢、審查、案件代理三個方面的衝擊力。該技術正在顛覆法律行業的傳統運作方式。小編這位法律朋友對此很是擔憂,畢竟是“搶飯碗”的事!

然而,儘管人工智能正在侵蝕傳統的法律業務,但事實上也拓展了不少業務。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什麼?一是數據,二是算法。那麼數據的來源是誰?誰來提供算法?當然是律師,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收集客戶的信息,通過專業知識轉換成為高效可行的算法。

律所可以和人工智能公司進行合作,引入人工智能整體解決方案及軟硬件設備,為自身拓展提供方便。

萬維識別作為專業的人臉識別技術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在公司、銀行、校園、社區、零售、工地、展會、公安、司法等多個行業領域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服務多家企事業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