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按:本公眾號號曾發佈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二戰中最厲害的德軍名將是誰?打得美軍滿地找牙,指出隆美爾致命錯誤》,有一位讀者看了表示不服,專門投稿表示異議。本公眾號非常歡迎這樣的爭鳴文章,故發佈在此。

上週老兄發表了一篇文章,把凱瑟林元帥列為納粹德國第一名將,在下實在不敢苟同。

檢驗名將的標準是什麼?

首先是戰役的重要程度,其次是交鋒的對手,最後是該名將在戰爭中的整體表現。

用這三把尺子一量,凱瑟林元帥明顯就不行了。他所處的意大利戰場是一個次要戰場,長期對手克拉克不過是美軍三流將領,戰績只是利用地形拖住了對手。他可稱為名將,但“第一將”還稱不上。

那麼,“德軍第一名將”的頭銜究竟誰才當之無愧呢?

以下三個人物是熱門人選:

第一,隆美爾。其實他也不行。縱觀整個德軍二戰史,有資格競爭“第一名將”的人,必須得在地獄般的蘇德戰場上經受過考驗,用戰績說話。儘管隆美爾在北非沙漠打得非常漂亮,可惜對主戰場沒多大影響,戰役規模遠遠不能和蘇德戰場相比,也就基本喪失了爭奪第一名將的資格。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隆美爾

第二,古德里安。1941年蘇德戰爭初期,他的確戰果輝煌,但“飛毛腿”古德里安因擅自撤退,在蘇德戰爭的第一個冬季被撤職。嚴格來說,他指揮的德國第2裝甲集團軍在莫斯科城下敗給了朱可夫。1944年“7·20”事變後,古德里安重新被希特勒起用,擔任全面指揮東線作戰的德軍總參謀長,結果在維斯瓦河戰役中,被朱可夫徹底擊潰。更重要的是他對蘇軍主攻方向的判斷一直在出錯,最後被希特勒撤職是還因為彙報的時候酒氣熏天(來自希特勒身邊人在戰後接受審訊的記錄),和第一名將差之千里。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古德里安

第三,曼斯坦因。如果蘇德戰爭在1943年5月之前結束,那麼沒有人能勝過曼斯坦因。然而,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和第聶伯河戰役中,其麾下最精銳的德軍被朱可夫、科涅夫等人打得滿地找牙。拋開曼斯坦因自吹自擂的自傳《失去的勝利》中的胡說八道,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勝利,更把自己第一名將的稱號給輸掉了。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曼施坦因

上面三個人都不夠格,還有誰夠格?

瓦爾特·莫德爾元帥。這位聲明不顯赫,卻實績突出的德軍野戰指揮官,確也是德軍中唯一一位因戰敗自殺的元帥(克魯格元帥是因為“720”密謀洩露自殺)。也正因為莫德爾死的早,沒有留下回憶錄,所以他的很多事蹟不為人知。

不要噓,看小弟我寫完理由先。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瓦爾特·莫德爾元帥

莫德爾的軍事生涯貫穿整個戰爭。蘇德戰爭初期,他在古德里安麾下任職,率部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這一階段他還在為別人打下手。等到德軍第9集團軍司令意外身亡,莫德爾成為該集團軍的司令,才開始獨擋一面,盡展才華。

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的勒熱夫突出部戰役,莫德爾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率領德國第9集團軍頂住了朱可夫元帥的火星攻勢,讓朱可夫吃了大虧,莫德爾由此名聲大噪,成為希特勒眼中的紅人。此戰,莫德爾一人面對朱可夫和科涅夫兩位蘇聯衛國戰爭名將的向心突擊(較之同一時期斯大林格勒方向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金的組合更為豪華),一改“集中兵力”的原則,始終將“保持戰線的連貫穩定”作為第一要務,不惜將精銳的大德意志師拆分成若干戰鬥群,並將精銳部隊與普通部隊混編組織,用固守一系列堅固的防禦支持點和小規模部隊短促突擊的戰法,將蘇軍的攻勢一一化解。與傳統德軍指揮官不同,莫德爾的指揮經常越級,甚至深入到營一級。但正是他的這種堅定和頑強,戰勝了對手。此戰蘇軍精銳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官朱可夫)和加里寧方面軍(司令官科涅夫),在長達一年的攻勢作戰中損失超過百萬,德軍第9集團軍傷亡也在10萬以上,但直到1943年依然固守在陣地上。雖然用朱可夫的話說此役為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消耗了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預備隊,但這種規模的傷亡,是在不好意思說成勝利吧?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朱可夫

在1943年夏決定性的庫爾斯克會戰中,莫德爾先是根據自己的偵查報告,拒絕發起進攻;在建議不被採納的情況下,仍然領受了進攻任務,但在攻勢開始後不到一週就停止攻擊,撤回出發陣地,並對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轉入守勢。在接下來的奧廖爾戰役中,莫德爾統一指揮下的德軍第9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團軍用極少量的坦克部隊拖住蘇聯紅軍最擅長進攻的羅科索夫斯基麾下的精銳部隊,讓中央集團軍在1943年至1944年夏天一直穩穩佔據著“白俄羅斯陽臺”,而不是像南方戰線那樣一潰千里。更重要是莫德爾指揮下的部隊裝甲力量極少,而同時曼斯坦因麾下的德軍裝甲王牌卻在烏克蘭連戰連敗,兩者相比較,高下立現。

1944年春的切爾卡瑟爾戰役中,曼斯坦因再次失敗,緊接著南方集團軍和A集團軍在蘇軍的連續打擊下幾乎崩潰,由胡貝大將統帥的德軍最精銳的第1裝甲集團軍18個半師,被朱可夫包圍在烏克蘭的冰天雪地裡。希特勒對曼斯坦因徹底絕望,立即將其撤職,並緊急變更指揮系統,讓莫德爾擔任改稱“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原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莫德爾利用極少量的預備隊以迂為直,在朱可夫計算之外解救了胡貝的重兵集團,最終將東線戰場的南部戰線穩定下來,被希特勒稱為“東線消防隊長”。

上面幾次大仗,莫德爾已經表現得很棒了,但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1944年6月,蘇軍在東線中央方向發起規模驚人的巴格拉季昂戰役。僅僅幾周,朱可夫就徹底殲滅原屬德國中央集團軍序列的3個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3裝甲集團軍和莫德爾的老部隊第9集團軍。整個東部戰線的中央被捅了個大窟窿,在近乎絕望之下,希特勒再次啟用莫德爾,讓他同時兼任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官(整個二戰史中唯一的一個同時統帥兩個德軍集團軍群的元帥),幾乎把德國所有的精銳部隊全部調給了他。莫德爾不負眾望,在7、8月間,利用20多個裝甲師為骨幹力量,固守道路樞紐,且戰且退,一直保持一條完整戰線,將東線中央的巨大缺口完全堵住。其中在鮑裡索夫,德軍第5裝甲師正面硬頂蘇軍羅德米斯特洛夫的蘇軍第五坦克集團軍,讓蘇軍發出了“面對德軍第5裝甲師不要和他們正面作戰,儘量繞過去。”的電報。

當正面戰線逐步穩定之時,出事兒了——華沙突然爆發起義。莫德爾一邊面對步步緊逼的朱可夫,一邊還得抽出力量鎮壓華沙城內的起義軍。他再次將手中兵力運用到極限,終於把朱可夫麾下的蘇軍阻擋於華沙城下,同時迫使華沙起義軍放下武器。這樣一來,整個德軍的東部戰線再次被莫德爾挽救穩定在維斯瓦河一線。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蒙哥馬利

1944年秋隨著盟軍在諾曼底取得決定性勝利,莫德爾再次臨危受命,前往西線接替已經自殺的德軍原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官克魯格元帥。面臨幾乎崩潰的戰線和士氣低落的軍隊,莫德爾再次發揮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組織能力,很快讓部隊恢復戰鬥力。面對盟軍名將蒙哥馬利極具創造性的“市場—花園”計劃,莫德爾用只剩下編制兵力三分之一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幾乎全殲孤軍冒進的英軍第6傘兵師,給盟軍兜頭澆了一盆冷水。緊接著,莫德爾利用齊格飛防線的舊有工事,成功阻止巴頓第3集團軍突擊,將整個西線的戰況穩定下來。

1944年聖誕節前後,德軍在西線策劃了著名的“阿登反擊戰”。作為德軍一線指揮官,莫德爾本來希望將這次攻勢變成一次圍殲美軍第1和第9集團軍的有限攻勢,但希特勒否決了他的提議,仍堅持全面進攻。結果,德軍因戰線過長,兵力有限,最終未能達成戰役目標。但莫德爾在戰役前的保密措施和戰役的突然性上,仍然做得非常出色,成功騙過了美軍名將布萊德利和艾森豪威爾。

巴頓、朱可夫、蒙哥馬利等美蘇英名將,都敗給過這個德軍名將

巴頓

時間進入到1945年,納粹德國已經日薄西山,面對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攻,不得不雙線作戰,最終崩潰。莫德爾麾下的B集團軍群被盟軍包圍於魯爾區,他將部隊解散,自己走入森林自殺身亡。

從戰役的重要性來看,在納粹德國處於戰略防禦態勢下,莫德爾元帥幾乎參加了東、西線所有決定性戰役的指揮,特別是東線,因此贏得了“東線消防隊長”的稱號,其勇猛頑強的作風和不拘一格的指揮手段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從對手角度考慮,在東線,“蘇聯紅軍三大名將”:朱可夫,科涅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都曾經是莫德爾元帥的手下敗將;在西線,莫德爾元帥用殘兵敗將挫敗了英國二戰第一名將蒙哥馬利,在齊格飛方向前頂住了美軍第一猛將巴頓的攻勢,並且在阿登反擊戰中給了未來美軍參聯會主席布萊德利突然一擊,還給公認的盟軍最擅長戰略籌劃的名將艾森豪威爾製造了足夠多的麻煩。可以說,所有蘇軍和盟軍最好的將領都曾經被莫德爾元帥擊敗過,這一點除他之外德軍無人做到。

從戰爭的整體表現來看,莫德爾超過了所謂“納粹德國三大名將”: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爾。古德里安在任德軍總參謀長期間的指揮慘不忍睹;曼斯坦因在庫爾斯克戰役和第聶伯河戰役上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讓德國精銳傷筋動骨;隆美爾更是自離開非洲之後就屢屢犯錯,以至於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身為指揮官居然不在戰場。綜合來看,莫德爾在歷次戰役中面對的困境,要遠超上述三人,而他的指揮都是得力的。

縱觀莫德爾的戰績,可以發現他出名的時候,正是納粹德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此,他沒有拿出“曼斯坦因計劃”這樣的天才方案,完成驚人的勝利,但其指揮能力在德軍將領中首屈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