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的《紅海行動》

這個春節最燃的電影,莫過於《紅海行動》了。與去年的《戰狼2》一樣,故事也發展於撤僑的主線。但不同的是,《紅海行動》更加真實,每一次的爆炸都是血肉橫飛,戰後遍地是殘缺的屍首,這就是戰爭。

有一句話說的好,哪有什麼安享太平,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如果把《紅海行動》裡的“撤僑”當做工作上的任務,你會發現,電影的每一幀都映射著職場的殘酷,唯有與蛟龍小分隊一樣恪守鐵規,才能成功完成任務。

職場裡的《紅海行動》​哪有什麼英雄主義,

工作更講究團隊協作《戰狼2》的冷鋒,一個人就可以扭轉戰局,在整個工廠都被僱傭軍團團包圍的情況下,還能成功解救一群老弱病殘。但在《紅海行動》裡,沒有這樣的故事。蛟龍小分隊每個人單獨拎出來都是冷鋒一樣優秀的戰士,但在現實中,他們不可能以一當千。只有密切協作,發揮團隊的力量才能取得勝利。有人衝鋒,就需要有人掩護;有人倒下,就需要有人救援。真實的戰爭場景,個體顯得格外渺小。職場也一樣,再優秀的個人組成的團隊,如果彼此沒有協作精神,也會被對手逐個擊破。這就是為什麼不合群的優秀員工,總是會成為企業開除的對象。

雖然很多公司層面一直強調協作,但到了團隊裡,協作的意識已經越來越淡薄了,太多的團隊,在面對工作任務的時候,不是協作解決,而是相互推諉,漂亮話說了一大堆,最後還是沒人出來解決問題,也沒人願意一起解決問題。這樣的團隊,稍有競爭的市場環境裡,就會被淘汰。不管團隊人多還是人少,心齊最重要,而心齊的體現,就是能夠協作解決問題。

職場裡的《紅海行動》​從來沒有天生的實力,

本事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

隊員李懂至關重要的一槍,決定了整個任務的成敗。慶幸的是,這一槍沒有讓觀眾失望。雖然故事是有劇本的,但每一位現實中的戰士,不落空每一槍的背後,都藏著日復一日的訓練。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必然需要平時堅持反覆演練。

我們都知道職場要靠實力說話,但實力不是天生的,只有千錘百煉才能培養出一個人的能力;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從容不迫。經常聽到很多製造業HR吐槽車間經常出工傷,員工家屬常常“鬧事”。一問才知道,車間一線長期缺人,特別是旺季,招到了人就下到車間工作,沒有經過任何崗前培訓。就這樣的工作流程,不出工傷才怪呢!式工作之前的培訓缺失,工作的時候發生問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斷訓練,才能精進能力;只有不斷演練,才能避免失誤。有句話說的好: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 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沒有一蹴而就的能力,不斷修煉自己,才能逐漸養成自己的競爭力。

別做思想上的巨人,執行力是靠譜的體現

整個故事的結局,其實還是有點“悲壯”,為了解救1名人質,犧牲了2名優秀的戰士。在《紅海行動》裡,沒有正義的神話,所有的勇敢,都伴隨著犧牲。在解救人質逃跑的過程中,醫療兵陸琛將恐怖分子丟入的手雷撿起拋出,在拋下的那一刻,手雷爆炸,陸琛手臂被炸斷,殘疾要伴隨其一生。然而,在執行整個過程中,沒有一位戰士考慮過這樣的結局。假如在手榴彈落地的那一刻,陸琛不是伸手去撿,而是思考撿起來的後果,恐怕代價不是失去手臂,而是失去自己或者戰友的生命。

職場裡的《紅海行動》​思考得再多都是零,只有執行力才能將零變成一

。馬雲說過,我不需要提點子的人,阿里這麼多人,提點子的人太多了,我需要有執行力的人。在這一點上,任正非與馬雲達成了一致。華為有位新員工入職就上萬言書,大談對公司的建議,結果就被任正非辭退了:想得多,而做得少的人,留著也沒多大用處。

一個員工靠不靠譜,看他的執行力就知道了。對於HR也一樣,當公司一項制度出臺,有的HR立馬開始找制度不合理的地方,百般推脫;而有的HR,就在著手準備如何將制度有效地執行下去。兩者相比,高下立現。制度既然已經制定,就絕不會因為HR執行上的困難而終止,與其抱怨制定不合理,不如做好執行上的工作。修煉實力、融入團隊、重視執行,做到這3點你離升職加薪也就不遠了。
職場裡的《紅海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