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案,她比别人多一分琢磨——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斌

“刑事审判,关系到人的生杀予夺,手持司法权柄的刑事法官,更出不得一丁点的差错!”王斌说。

王斌审理的案件大都是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从案件拿到手那一刻起,她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着案件卷宗反复琢磨“病情”。

“审案其实和看病差不多。医生面对的是患者,我们面对的是被告人。先是看卷宗初步'诊断',了解犯罪过程,分析犯罪动机和原因;然后开庭,做系列' 检查',确定'病情';确定了病情后,再'会诊'开出'药方'”。王斌说。

审案,她比别人多一分琢磨——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斌

其实,实际听讼审案,远不像王斌说的这般轻松。很多案件背后常常有许多假象掩盖,稍不留神就会产生错误判断;许多案件关乎法、理、情,如果就法论法、就审判而审判,就会使人们感到司法高高在上,司法不近人情,伤害到人民群众感情,影响到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2015年5月,王斌被最高法院借调办理死刑案件复核工作。在核准一起运输毒品的死刑案中,她在审阅卷宗发现,一、二审法院认定的被告人照片与其前科犯罪时的照片有些差异,再仔细进行比对时发现被告人的姓名与前科时姓名也不同,但卷宗内对此却没有任何说明,随即要求一、二审法院进行补查,后经查实被告人确系冒用他人姓名。案件被依法发回重审,避免了一起死刑错案的发生。

审案,她比别人多一分琢磨——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斌

在王斌看来,法官审案还有别于医生治病,是一门关乎人的权利、关乎社会正义的职业。“任何一个审判都连着社会的神经,裁判案件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体的纯粹个案的解决,而是要超越了这个具体的个案,为社会提供一个公正、信服的未来指引。”王斌经常琢磨的是一名法官如何承担起医治“社会病”的责任。

在审理一起亲生父亲和继母杀死女儿的案件中,她感到案情非常奇巧。于是,她走出法庭实地查访,了解到很多案卷庭审外的情况,最终做出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父亲有期徒刑四年,继母有期徒刑三年缓四年的判决,取得了广泛地社会认同。“被告人虽然犯罪,但他们也是人,也要依法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被害人是受害者,法律要为他们撑腰,能帮助他们就多帮助一点儿。”“裁判不能仅仅体现在逻辑的完美性上,而且要建立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度上,做出的不被社会接受的'合法'判决,只会让人们远离它而不是信任它。”王斌说。

审案,她比别人多一分琢磨——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斌

五年来,如主审、参审了700余件刑事案件,无一件因事实证据问题被改判或发回重审。她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佳法官”,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王斌简历

审案,她比别人多一分琢磨——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王斌

王斌,女,1968年9月生

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法律硕士学位,四级高级法官

1987年9月-2012年10月就职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2012年10月参加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层岗位竞争

是唯一一位从基层法院遴选到市法院中层岗位的基层庭长

现任市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