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退、社保稅費成本提升,倉儲行業用人成本不斷提升,智能倉儲優勢凸顯。電商、物流產業的發展更是帶動了智能倉儲的需求。

來源/浙商證券

物流指聞整理發佈

一、物流發展進入快車道,智能倉儲缺口大

近年來,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都在智能倉儲領域積極佈局,企圖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搶佔智能物流領域的高地。

京東可謂電商物流領域的龍頭企業,近年來的倉儲物流設的增長率保持在70%上下,2017年京東倉儲物流設備的淨值達到26.9億元;蘇寧則起步稍晚,2017年其機器設備淨值達到8億元,2017年蘇寧機器設備淨值增長率由2016年的9.4%一躍升為225.3%,說明其近年來正在智能物流領域積極佈局。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快遞企業集中上市帶來提升裝備投資需求。2016年,圓通、申通、順豐、韻達等快遞巨頭紛紛借殼上市,並募集配套資金進行項目投資。從各公司披露的信息看,所募集的配套資金多運用在轉運中心的建設和設備自動化升級方面。

上市兩年來,中通和韻達在機器設備中投入加速,其他三家也各有增長,說明快遞行業正在積極向智能物流靠攏。

儘管在智能倉儲的下游應用結構中電子商務並不突出,但近年來全國電商交易額和全國快遞業務收入正在逐年攀升,其帶來的智能倉儲需求成為了重要的增長引擎。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二、智能倉儲行業競爭格局

(一)國內智能倉儲系統發展歷程

國內自動化物流系統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起步階段

在1975-1985年,我國自動化物流系統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國已完成系統的研製與應用,但限於經濟發展的限制,應用極其有限。

發展階段:

1986-1999年,屬於我國自動化物流系統的發展階段。隨著現代製造業向中國逐步轉移,相關企業認識到現代化物流系統技術的重要性,其核心的自動化倉儲技術獲得市場認識,相關技術標準也陸續出臺,促進了行業發展。

提升階段:

2000年至今,可看作我國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提升階段。在這一階段,市場需求與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技術全面提升。現代倉儲系統、分揀系統和自動化立體庫技術在國內各行業開始得到應用,尤其以菸草、冷鏈、新能源汽車、醫藥、機械製造等行業更為突出。更多國內企業進入自動化物流系統領域,通過引進、學習世界最先進的自動化物流技術以及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使國內的自動化物流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二)國外智能物流裝備巨頭效益良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自動化物流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是企業最終需求。整體來看,世界最優秀的物流自動化系統集成商仍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區,國內系統集成商仍處於相對落後狀態。2018年5月,美國權威物料搬運領域雜誌《MMH》公佈了2017年全球自動化系統集成商20強榜單。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2017年智能倉儲集成商20強榜單中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有6家:

Daifuku(日本大福)以36.59億美元穩居排行榜第一SCHAEFER(德國勝斐邇)以30.60億美元位居第二Dematic(德馬泰克)公司以營收22.67億美元排名第三Vanderlande(荷蘭範德蘭德)以15.38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四MurataMachineey 當年營收12.87億屈居第五Honeywell(北美霍尼韋爾)以10億美元營收排名第六

在2017年20強榜單中,歐洲區域的公司佔據了絕對優勢,日本公司有兩家入圍,而目前中國本土公司尚未進入20強名單。

排名的第一的日本大福(DAIFUKU)公司創立於1937年,可謂是與日本產業界的成長髮展一起壯大。

日本大福2017年營收36.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三年增長44%。該年營收的增長很大部分依賴於東亞平板顯示屏產業和半導體產業對該公司物料搬運系統訂單的增加。截止目前,大福公司已在23個國家及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加速推進全球化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物流設備製造廠商和系統集成商,該公司的產品用於多個領域,其中製造業及流通產業在2016年銷售額佔比達34%,其次是半導體、液晶製造業,佔比達27%。

大福在2017年制定了新的中期經營計劃,目標是到2021年3月合併淨銷售額到達4200億日元,使營業毛利達到8%。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第二名勝斐邇在2014年度之前,曾連續八年排名世界物料搬運系統供應商第一的位置,直到2014被日本大福公司反超。

作為全球最大的倉儲物流設備製造商之一,勝斐邇在工業倉儲設備和物流系統承建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被譽為“解決問題的專家”。

勝斐邇在2017年營收30.6億美元,同比增長16.3%,三年增長率為23%。其在2015年承接蘇寧自動化倉儲項目,為蘇寧南京物流基地新建了自動化倉庫,增強了它在國內的影響力。

德馬泰克公司以22.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再次排名第三,營收同比增長 12.5%,三年增長42%。德馬泰克是提供用於優化供應鏈、滿足客戶對物流搬運自動化需求的先進的集成自動化技術、軟件和服務的全球領先供應商。

在2016年底被叉車和物流領導者凱傲(KION)集團收購後,德馬泰克現在成為凱傲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運營部門。該部門還包括Egemin公司,其是一家自動工業車輛專家此前曾在此列表中排名第18,並於2015年被KION收購。

根據美國《MMH》雜誌每年公佈的物料搬運系統集成商20強榜單2013-2017年的營收情況,前五強近五年的營業收入總額分別為85.3億美元、87.7億美元、95.6億美元、100.0億美元、118.1億美元,整體穩定增長,且增速在波動中上升,五年複合增長率7.46%,行業發展強於宏觀經濟發展。

將範圍擴大到每年榜單內的20家上榜企業,其總收入分別為157.1億美元、160.6億美元、166.6億美元、173.8億美元、196億美元。

在全球GDP增速5年來於2017年首次超過3%的時候,智能倉儲系統集成商的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6.0%,基本保持在經濟增速的兩倍左右。可以窺見,即使在全球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全行業依然保持的較高的發展速度。目前,全球經濟初顯回暖趨勢,在未來經濟向上向好發展的進程中,對智能倉儲行業投資將會迎來下一個高峰。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三)國內市場充分競爭,期待國內智能倉儲龍頭企業

目前,我國自動化物流系統行業處於一個充分競爭的態勢。國內企業與國外先進的物流自動化系統提供商競爭中不斷髮展,陸續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物流產品,如昆船物流的TIMMS系統,國內企業憑藉在性價比以及本土化後市場服務上明顯優勢,在一些中低端項目中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優勢,併成功進入高端項目領域。

由於長期的技術積累,國外自動化物流系統提供商則在高端物流軟硬件技術和行業經驗方面具有優勢,在一些高端自動化物流系統項目中佔有一定優勢。

國內和國內物流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優劣勢對比如下。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在我國自動化倉儲的應用行業中,各公司優勢領域和優勢項目各不相同。如今天國際、昆船物流在菸草領域深耕多年,有著豐富的項目經驗,日本大福則在汽車、機械領域更有優勢。

從物流系統市場在各行業競爭角度來看,菸草、醫藥、電力系統、服裝和食品等行業國內企業均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在汽車與機械製造行業國內外物流系統集成商各自為營,而在電商、機場等領域外資目前佔據明顯優勢。

國內供應商相對缺乏的是大項目的總包集成能力,但國內企業正不斷地朝這方面發力,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國內企業中也將誕生出有競爭力的龍頭公司。

三、智能倉儲三大類核心設備發展前景光明

自動化物流裝備按功能構成分為立體倉儲設備、高速分揀設備、自動化輸送設備等幾大類,主要產品自動化立體庫、堆垛機、自動分揀機、輸送機、AGV自動導引車等。其中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分揀機、自動輸送系統是智能物流關鍵設備,對於提高物流分揀中心的儲存能力和分揀效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自動化立體庫,提高倉儲效率的關鍵所在

自動化立體庫是指用立體倉庫實現高層存儲、自動存取,其構成為立體貨架、堆垛機、輸送機、搬運設備、托盤、管理信息系統及其他設備。

自動化立體庫能有效減少土地佔用及人力成本,是提高物流效率關鍵因素。自動化立體庫的發展可以有效地解決倉儲行業大量佔用土地及人力的狀況,並且實現倉儲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降低倉儲運營、管理成本並且提高物流效率。

自動化立體倉庫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保有量較國外仍有差距。根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統計,我國的自動化立體庫近十年來市場規模保持了 20%左右的平均增速,2016年市場規模約149億,同比增長23%。

預計未來幾年將維持20%增速,到2020年將達到325億元規模。截至2016 年,我國自動化立體庫的建成數已經達3600座。

然而從國際水平來看,美國擁有各種類型的自動化立體倉庫2萬多座,日本擁有3.8萬多座,德國1萬多座、英國4000多座。與這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自動化立體倉庫保有量依然很少,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近年來,國家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土地資源日漸緊張,使得土地使用成本不斷增加,倒逼企業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間,提高現有土地利用率。智能倉儲系統摒棄了傳統倉庫的水平拓展模式,轉向立體拓展,具有較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庫存容積率,可減少企業的土地成本。

根據測算,國內一個典型的8000個托盤規模的20年期自動化立體庫的總成本為7189萬元,普通平庫的總成本為9036萬元。雖然自動化立體庫在初期的硬件投資要遠高於普通平庫,但長期來看,自動化立體庫的總成本要低於普通平庫。

隨著中國土地和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自動化立體庫較傳統庫的優勢將日趨明顯,自動化立體庫將是未來倉儲發展的首選。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二)自動分揀系統,提升分揀效率的關鍵制約

自動分揀系統是智能物流裝備中的核心部件。智能分揀系統一般由控制裝置、分類裝置、輸送裝置及分揀道口組成:

控制裝置的作用:

識別、接收和處理分揀信號,根據分揀信號的要求指示分類裝置、按商品品種、按商品送達地點或按貨主的類別對商品進行自動分類。

分類裝置的作用:

根據控制裝置發出的分揀指示,當具有相同分揀信號的商品經過該裝置時,該裝置動作,使改變在輸送裝置上的運行方向進入其它輸送機或進入分揀道口。

輸送裝置的主要作用

使待分揀商品貫通過控制裝置、分類裝置,並輸送裝置的兩側,一般要連接若干分揀道口,使分好類的商品滑下主輸送機(或主傳送帶)以便進行後續作業。

分揀道口是已分揀商品脫離主輸送機(或主傳送帶)進入集貨區域的通道,一般由鋼帶、皮帶、滾筒等組成滑道,使商品從主輸送裝置滑向集貨站臺,在那裡由工作人員將該道口的所有商品集中後或是入庫儲存,或是組配裝車並進行配送作業。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智能分揀設備的主要特點是能連續、大量的給貨物分類,基本實現無人操作排序,錯誤率極低。

隨著信息化標準化的來臨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條碼和射頻識別技術的進步,在郵政快遞行業,自動分揀機系統使用越來越普遍。

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進一步消退,智能分揀設備帶來的高效率、高替代的優勢凸顯。

2017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28.66萬億元,快遞業務收入4957.1億元,全年配送快遞400.5億件。隨著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高速發展,它所帶動的線上消費產生大量的快遞分揀需求,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運用自動化分揀系統提高效率。

2017年我國自動化分揀設備投資規模約56億元,假設未來快遞總量以 2017年快遞總量同比增速(28%)增長,中轉次數、分揀效率、單條線成本不變,預計至2022年我國物流行業自動化分揀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元。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自動分揀機高效作業,使配送跟上訂單步伐。目前我國快遞分揀自動化程度較低,在勞動密集型的轉運中心,與分揀作業直接相關的人力約為一半,分揀作業時間約佔整個轉運中心作業時間的30%~40%,分揀的成本佔到轉運中心總成本的40%。

智能分揀已然成為自動化物流裝備領域的一大亮點,包括韻達在內的多家物流公司都採用了智能分揀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分揀設備能夠實現以大轉盤模式,將快遞流水線和分區的建包袋結合,在800平方米操作區域大循環,每小時處理超過1.2萬件包裹,全過程只需一次掃碼,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滿負荷運轉可減少2/3的分揀人員,分揀精準度達99%以上。

目前自動分揀機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所選用,規模化成本優勢帶來行業龍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快遞與物流業大都採用滑塊式、交叉皮帶式與翻板式。與人工分揀相比,自動分揀縮減了分揀時間,提高了分揀效率,同時大幅降低錯誤和破損情況的發生概率。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三)自動輸送系統,提升物流效率的關鍵紐帶

自動輸送系統,主要包括箱式、托盤式兩大類。

箱式輸送機主要包含皮帶式、輥式輸送機以及提升機等多種形式,唯品會“蜂巢”系統就是箱式運輸機的典型應用之一。

托盤式輸送機主要包含輥筒式輸送機、鏈條式輸送機、提升機、穿梭車等多種形式,亞馬遜 Kiva AGV 就是托盤式輸送的典型應用之一。輸送機主要和自動化立體庫配合應用。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自動輸送系統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叉車、高速輸送機、AGV、RGV等已實現國產化,應用領域也遍及多個行業,其在菸草、醫藥、服裝、零售等領域發展迅速。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電商、快遞業的飛速發展,自動輸送機也更多的向該領域滲透。自動輸送系統改變了傳統“人到貨”揀貨模式,變為現在的“貨到人”模式,減少揀貨員移動和尋找過程,極大地提升了揀貨效率與準確率。

(四)叉車:物流搬運車代表,隨全球工業化快速發展

叉車原屬於工程機械大類,但又在企業物流系統中扮演著搬運作業的重要角色。最早誕生於1917年,是對成件托盤貨物進行裝卸、堆垛和短距離運輸作業的輪式搬運車輛,廣泛應用於港口、車站、機場、貨場、工廠車間、倉庫、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是托盤運輸、集裝箱運輸中必不可少的傳統設備。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年的統計,我國建築業和機械製造行業應用領域佔比最大,佔比分別達到26%和20%。

隨著國家工業的結構性發展,細分下游有略有變化,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叉車需求量最大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物流倉儲、郵政業、電器、機械行業、汽車行業等。

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單元化運輸方式快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叉車企業的製造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種類型號日益豐富、性能大大加強,應用場景逐漸拓寬進入眾多領域,成為生產搬運中的重要工具。

近十年以來,全球範圍內的叉車行業銷量保持快速發展,主要驅動因素來自於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機器換人”(叉車替代手動搬運和板車)的紅利。

根據世界工業車輛聯盟統計數據,全世界叉車銷量從2006年的82.41萬臺增長到2017年的133.38萬臺,年複合增長率4.47%,2017年銷量再創新高。國內叉車銷量在2017年同比增長34%的高基數下,2018年上半年增速依然強勁,達到26.7%。

1. AGV:物流搬運車的無人化升級版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3年我國AGV機器人銷量為2439臺,2014年上升至3150臺,同比增長29.15%;2016年銷量為6500臺,同比增長51.16%。

2013-2016年年複合增長率達38.64%。按每臺AGV機器人40萬元的均價測算,2018年的AGV市場達到72億元。

從需求領域來看,目前我國AGV機器人需求領域較為集中,主要分佈在汽車工業、家電製造等生產物流端。2016年,除了工業級的應用外,AGV開始向商業行業推廣應用,其中對AGV需求最大的莫過於電商倉儲物流、菸草和電子3C行業,三者佔比分別為15%、15%和13%。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2016年中國AGV市場中,內資企業銷量佔比達85%,外資佔比15%。其中內資企業主要佔領中低端市場,代表企業有新松機器人、昆船裝備、機科、三豐智能等;而外資企業則佔據高端AGV市場,代表企業有JBT、Egemin、Rocla、Swisslog、日本大福、明電舍等。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2. RGV

RGV是有軌制導車輛(Rail Guided Vehicle)的英文縮寫,又叫有軌穿梭小車,RGV小車可用於各類高密度儲存方式的倉庫,小車通道可設計任意長,可提高整個倉庫儲存量,並且在操作時無需叉車駛入巷道,使其安全性會更高。

利用叉車無需進入巷道的優勢,配合小車在巷道中的快速運行,有效提高倉庫的運行效率。目前,立體倉庫正逐漸向高動態應用的方向發展,對倉庫存儲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揀選、輸送以及出入庫頻率等要求也越來越高。

國外對RGV的研究起步較早,在2005年前後,YLOG、DEMATIC、TGW 等物流巨頭就推出了自己的貨架穿梭車,並在這幾年進行持續優化,已相繼推出多款升級版本的貨架穿梭車,顯著提升了RGV的運行速度、靈活性和智能程度。

國外的穿梭車運行速度普遍在4m/s以上,並且一般具備路徑規劃系統,可進行復雜路徑的規劃。國產穿梭車近年的發展還算迅速,最高運行速度接近國外產品。隨著國內企業的不斷髮力,未來國產RGV各項指標會逐漸接近國際水平,甚至高於國際水平。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山東藍劍為唯品會打造的蜂巢系統,是典型的的穿梭車系統集成模式。2015年3月,蘭劍蜂巢一代系統在唯品會發布運行,2017年11月,唯品會華南運營中心宣佈蘭劍蜂巢二代上線運行。

在二代蜂巢系統中,蘭劍應用了自主開發的智能高速穿梭車,實現了288 臺的超大集群調度。該智能高速穿梭車車身採用新材料,降低了車重。提高了載重,速度可達5m/s,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蜂巢系統利用自動化立體庫和多層穿梭車的有效配合,訂單處理能力可達 52萬件/天,屬於典型的“貨到人模式”。

研報:一文讀懂智能倉儲現狀和趨勢,三大類核心設備前景光明

來源/浙江證券

物流指聞整理發佈

⊙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物流指聞立場,轉載此文章需經作者同意,同時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