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標的靈與鈍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你知道嗎?

說浮標是靈是鈍,我認為應以人的肉眼看見浮標動作的清晰程度和幅度來判斷。浮標出的動作“肉”,移動的幅度小(指下頓動作)——鈍;浮標出的動作“脆”,移動的幅度大——靈。然而,這種判斷方式同物理規律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我們所看到的“靈”可能恰恰是物理原理中的鈍。話先說到此,讓我們回到浮標上來。

浮標的靈與鈍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你知道嗎?

近段時間,有很多釣友在議論到底是硬尾靈還是軟尾靈。我覺得要想辯清這個問題,必須先確定按什麼標準來衡量靈與鈍。假設兩支七目浮標,除視標一支是軟尾、一支是硬尾外,其他方面完全相同(注意完全相同的意思)。將它們統一調到3目,這時魚在水下用相同的力吸餌拉動浮標,哪支浮標在瞬間下頓過程中表現得靈,哪支浮標又表現得鈍呢?按物理規律講,軟尾標表現得靈。因為它露在水面的軟尾是空心的,輕,也就是質量小,易於啟動,所以它會比硬尾標先出現下頓動作。由於硬尾標尾是用玻纖與樹脂的複合材料製作的,所以它比軟尾重,質量大,它的啟動就會慢一點。但是,正是由於軟尾輕,它下頓的動作剛出來,就被水的阻力和浮力(也可以說成託力)頂了回去,造成它下頓的幅度小,結果釣魚人沒看清或沒看見它的下頓動作。所以釣魚人說軟尾標鈍。硬尾重,魚咬鉤後啟動會稍慢一點,但由於它重,產生的慣性大,在下頓時能很好地克服一部分水的阻力和託力,使下頓的幅度大於軟尾標,釣魚人看得很清楚,所以認為硬尾標靈。

浮標的靈與鈍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你知道嗎?

然而,大家在討這個靈與鈍的問題時,有人是從純物理原理方面來分析的,有人是從肉眼觀察的角度及實際經驗來評定的,所以一直存在正反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硬尾標雖說下頓時啟動得稍慢,但由於它克服水阻和浮力的優秀表現,使它的下頓幅度大,有利於吃“口動標”的魚把餌吸入口中。特別是當浮標下頓距離(幅度)大於餌被魚吸入口中的移動距離時,使標腳以下的線組出現鬆弛現象,使進入魚嘴的餌能在短時間內不受釣線的牽制(向外拉),這就大大降低了魚的警覺,使魚延緩了吐餌的行為,提高了中魚的幾率。

現在可以下個小結論:從物理角度看是軟尾靈。然而,雖說它在下頓時啟動得快,但下頓的幅度小,回拉魚餌快,不便於吃“口動標”的魚把餌吸入口中。所以說,從實戰角度說,硬尾靈,軟尾鈍沒錯。

浮標的靈與鈍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你知道嗎?

這正是我常說的,在釣魚這件事兒上,純理論的東西和垂釣中獲得的經驗,有可能是相左的。另外,大家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一定先確定從什麼角度分析,統一條件和規則,不要進行毫無意義的辯論。

九年前,曾有一位新華社的高級記者找到我說:你說硬尾浮標靈,是錯誤的,應該是軟尾的靈。我倆就此話題,你來我往的爭論了半天,最後才發現,我說的是下頓,他說的是上送。原來那位老哥是玩傳統釣的,從來都是送標才提竿,所以他關注的全是如何讓標送得快、送得高——這種辯論不是瞎耽誤工夫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