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大家都知道,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實際就已經開始了抗日鬥爭。教科書也把抗戰開始的時間節點從37年盧溝橋事改為了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戰的時間也從之前的八年改為了十四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階層人民和官兵就已經成立了很多抗日武裝組織,這些組織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其實除了東三省的民間組織外,32年日軍進犯上海,蔡廷鍇,蔣光鼐率領19路軍奮起抵抗,張治中率領第5路軍增援,上海民眾也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頑強抵抗。後來日軍不斷增兵,加上飛機,軍艦支援,在苦苦堅守一個多月後,上海淪陷,這就是著名的淞滬抗戰,最後以國民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告終。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從31年日軍侵華,中國軍民其實一直都在頑強抵抗日軍侵略,但直至41年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中國抗戰10年後才正式對日宣戰,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嗎?深入分析一下,原來有以下5個原因:

原因一:蔣介石一直對日本心存幻想。盧溝橋事變前,國民政府一直採取不抵抗的政策,堅決避免與日軍正面衝突;即便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仍然希望同日方進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盧溝橋事件。但日方態度堅決:“軍刀已經拔出,焉能不見血就入鞘?”日方強硬的態度就像一個耳光,狠狠打在蔣介石臉上,蔣介石這才有所醒悟。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原因二:蔣介石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關頭,蔣介石仍然把把國共矛盾當成主要矛盾來抓,把安內擺在首要位置。蔣介石一意孤行,本末倒置,其實無非就是為了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和自己的獨裁統治。

原因三:擔心中德軍事合作受阻。1933年正值中德軍事合作的高潮期,德國援建中國軍事工業,並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答應幫助國民政府完成60個師的整編,這就是著名的國軍德械師,抗戰初期這些德械師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對日宣戰,日方就會名正言順地要求德國中斷與中方的軍事合作,對抗戰極為不利。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原因四:擔心援華物資海運線被切斷。如果過早的對日宣戰,日本就會以交戰過的身份通知各國禁止向中國輸入一切軍需品和援助物資,嚴重時還有可能切斷中國進口的物資海運線。而當時國民政府物資極度匱乏,很多軍需物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進口,一旦進口線被切斷,對戰事極為不利。

原因五:撤僑問題。如果雙方宣戰,日方對中國的僑民將進行驅逐或逮捕,中國當時沒有撤僑能力及海外僑民保護能力,一旦宣戰,僑民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基於以上五個原因,國民政府不得不忍耐再忍耐。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國際形勢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世界的反法西斯聲音高漲,陣營也越來越強大,國際形勢的天平向反法西斯陣營傾斜,國民政府徹底拋棄了談判的幻想,41年12月9日,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為何中國抗戰10年後才對日宣戰?主要是基於這5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