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深圳市氣象局於08月21日13時42分發布深圳市雷電黃色預警信號,又到颱風季節,可以在深圳“看海”了。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昨晚深圳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不少道路被淹,出行極其不便,道路的排水性能仍然需要改善。除了深圳,還有很多國內一線的南方城市每到暴雨季節就發生內澇,變成了一座座“威尼斯”。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那國內有沒有有不鬧洪澇災害的城市?首當其推的就是位於江西省南部的古城贛州。不同於青島的排水系統,贛州的排水系統不是德國人建造的,而是中國本土產生的,且是近千年前留下來的,雖然如今排水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在防洪澇方面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歷史上,在宋朝以前,贛州確實是洪澇災害頻發的地方,是自北宋某個時期以後,近千年來,不管下多大雨江面漲多大水,贛州古城內卻從未有過洪澇災害的文獻記錄。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這個至今令人嘖嘖稱讚的排水系統建立於北宋熙寧年間,得益於當時的虔州(即今贛州)知州劉彝。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贛州古城的下水系統的主體部分是福壽溝,利用天然的地形優勢,巧借外力,因勢利導。再加上12個水窗,水窗收到水的外力會自動關閉。當江水低於下水道水位時,借下水道水力衝開閘門;江水高於下水道水位時,借江中水力關閉閘門,以防江水倒灌。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此外,據說,當年贛州古城內有大大小小的水塘108口,這些水塘就形成了贛州古城下水的蓄水池。當城外江面漲水,水窗關閉時,它們就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消除內澇。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古人的智慧確實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希望在城建方面,多學習古人防患未然、規避洪澇的巧妙心思,重視城市水系的管理與維護,從而達到排水跑過降水的理想狀態。

一下暴雨就內澇,各大城市如何擺脫“海上威尼斯”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