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現如今,我們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從幼兒園開始,孩子的衣食住行,在學校中的表現,成績是否優異,直接成為了一個家庭的天氣預報。孩子在學校表現優異,才藝滿滿,那麼那個家庭則會晴空萬里,和風習習。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差強人意,在校外又是處處“差人一等”,那麼這個家庭將會愁雲慘淡萬里凝。中國父母們的”起跑線思想“深深地影響到了他們的教育方法,任何方面,都不想孩子比別人差。哪怕每個孩子的特質都是不一樣的,大人們也還是想用一個標準衡量孩子的優異程度——你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你孩子做到的,我孩子一樣能做到。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我們都知道,繼拼爹時代之後,又出現了拼娃時代。拼娃在小編這裡理解為是父母之間對於孩子教育投入或者重視程度的“隱形”競爭。打個比方,隔壁家的孩子暑假報了3個補習班,那麼自己的孩子如果報少了,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會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對面家的孩子上了三個興趣班,那麼自己的孩子就至少要上三個興趣班,培養更多的才藝,這樣才能為他們的未來加分。這裡面不完全是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甚至精細到孩子的吃穿用度。而這樣的“隱形競爭”,最終的結果,則是孩子在成堆的補習班興趣班裡面艱苦掙扎,父母則是在各種昂貴的花銷下苦苦支撐,苦不堪言。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而現在,我們看到,有一部分的“隱形競爭”已經發展成了“惡性競爭”。近日,學生扎堆整容的現象讓很多人表示擔憂。成都某高二學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班級中一共三十多個人。幾乎單眼皮的孩子都去“割雙眼皮”,整個班級,單眼皮的,只有寥寥幾人。很多家長也是表示:“整容是提前的外表投資,可以為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加分”“別人家的孩子都做了,我們家的孩子也要做”“長得好看,更容易被接受,容易受到優待”“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長相而得到優待,我們家孩子豈不是吃虧了”。對於這些選擇為孩子整容的家長,選擇給孩子整容的理由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是用五個字就能總結——“起跑線思想”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除了割雙眼皮,還有隆鼻,削尖下巴等等,甚至在大學時期,由家長資助,為大學生進行隆胸等手術。可以說,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家長們拼娃已經拼到了極致。整容行業越來越明顯的低齡化,反應了中國家長們無處不在的“起跑線思想”和焦慮。從拼家境,到拼成績。然後是拼才藝,到現在,已經演變成拼眼皮,拼鼻樑。從物質條件到外形條件的比拼轉換,極大程度地反應了很多父母和孩子們的焦慮和“自我否定”。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整容是具有一定風險的,但是一味的跟風式地整容,只會增加風險。首先,整容是個單項選擇題,一旦整容,將會是無法修復的。整容是個無底洞,一旦進行了相應的整容手術,後期將會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整。就像車子的定期維護一樣。另外,孩子雖然有一定的審美,但是他們的審美還止步於“什麼好看”而不是“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這裡面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由父母主張,將孩子整成一個個網紅式的面孔。雖然順應了現在的審美觀,但是孩子的個性,和未來的塑造性,基本上都會被提前抹殺。這種跟風式的整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漂亮真的有用,學校都可以改建成整容醫院了。將獨立的心靈,人為地整成統一的跟風式的外表。打個比方,如果在五年十年後,這些由家長帶領整容的孩子們長大了。社會上卻在流行另一種審美,或者審美的變化開始不再太過要求“高鼻樑,雙眼皮”,到時候這些孩子怎麼辦?這不是在惡意猜想,唐朝的女人以胖為美。不同的時代,對於審美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提前定格。是不是一種毫無前瞻性的做法呢?對於外形,我們要正確地理解,外形只是加分項,並不是得分項。良好的外形可能讓你為人處世更容易被接受和歡迎,但是沒有實質的美麗,那不叫美麗,叫空殼。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我們並不是在排除整形的人們的對於美麗的追求和自身選擇的自由性。小編想要強調的是,跟風式的整容,對孩子是否真的有好處,的確需要考量。在孩子未成年或者對自己人們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和規劃之前,父母出面為孩子整容,是不是有些欠妥呢?

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告訴小編。

小零說社會,看您想看,關注您所關注。

學生扎堆整容 從輔導班到整容醫院 父母們到底要爭到什麼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