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千百種,歸根有六玩,玩對了嗎?

從古至今文人都愛把玩一些文雅之物,像蘭花、古董等之類的,紫砂壺的誕生讓文人雅士們又多了一種選擇,把玩紫砂壺成了眾多人的最佳選擇,因為把玩紫砂不僅是修身養性,更是在品讀文化歷史,那麼玩紫砂壺到底能玩出什麼呢?

紫砂壺千百種,歸根有六玩,玩對了嗎?

玩收藏

新的收藏領域——紫砂壺。紫砂收藏曆來都歸屬於陶瓷類,但近年來隨著紫砂熱的興起,已經演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收藏門類。紫砂壺作為一種藏品,可以不必計較其升值潛力如何,市場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喜歡,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狀況對各個層次的紫砂壺進行收藏。在收藏與把玩的過程中,主要考慮是否喜歡和欣賞所收藏的每一把壺的形態、做工以及體現出的藝術品位等等,而不必過多地追求其市場價值。在選擇藏品時建議考慮以下幾點,一是作者的文化程度、專業技術職稱和從事紫砂壺藝術創作的年限。高級工藝美術師以上的當然為首選對象。如果受到經濟收入限制,也可選擇工藝美術師或助理工藝美術師創作的獲獎作品或者代表作進行收藏;二是作者的出身及師承關係。紫砂壺畢竟是手工製品,其師承關係非常重要,所謂名師高徒。對於眾多藏友來說,藏品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定位在工藝美術師以下,這就要有重點地選擇作者的出身和師承關係,選擇一些比較優秀的、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收藏。三是作品的特色和特點。在選擇藏品時,要儘量選擇一些獲獎作品、創作作品、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進行收藏。

玩歷史

紫砂陶器,是我國獨有的陶器工藝品,以其造型多樣,色澤古雅,質堅耐用,技術精湛而著稱於世。紫砂壺從宋代開始出現。明代紫砂壺製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藝體系,此時名家輩出,做工講究規整精巧,紫砂壺以其實用性和藝術性鑑賞性的統一,成為傳世佳品,名家名作被文人仕宦所追捧。特別是供春所制樹癭壺已成為稀世珍品。在嘉靖到隆慶年間,繼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藝人有董翰、趙梁、時朋和元暢四人,並稱為“名壺四大家”。其中董翰以製作菱花式壺最著稱,趙梁所制壺多為提樑壺。這些名家均以造型的藝術化取勝。明代中期,制壺名家輩出,壺式千姿百態,技術精湛,迎來了中國紫砂陶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萬曆年間繼起的名家有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師徒三人,他們壺藝高超,在當時就有“壺家妙手稱三大”之譽。以時大彬為代表,所制茗壺,千狀萬態,信手拈來,巧奪天工,世稱“時壺”、“大彬壺”,為後代之楷模。清代紫砂壺製作進入全盛時期,清朝初期,幾何形器非常流行,筋紋形器和自然形器已發展成熟。技巧精湛、善於創新的陳鳴遠是其中佼佼者,與時大彬並稱。清道光、咸豐年間至民國初年紫砂壺的壺形和裝飾愈加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工藝追求簡潔明快,壺式取材於自然的果蔬並配以簡單枝蔓,極為精巧。曾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的範大生先生在紫砂藝術史上名留青史,享譽海內外。他創作的“四方隱角竹鼎壺”,方器與筋紋器融合,方中寓圓。隱角竹節紋,將竹魂連入壺身、嘴、鈕、蓋、把;“合菱壺”縱向分割六等分菱花花瓣,身、蓋稜線對稱吻合,腰部菱形似水,清晰明麗,花珠鈕點綴壺身,通體呈曲線之美。至清朝晚期,題款、以壺贈友成為時尚,壺價日高,貴於金玉。

紫砂壺千百種,歸根有六玩,玩對了嗎?

玩投資

把玩與收藏紫砂壺,既是一種對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珍愛,同時也是一種投資。對於每一位壺友來說,必須要明確自己喜愛紫砂壺的目的,是為了欣賞還是為了投資。在把玩與收藏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所收藏的藏品的價值不斷上漲,這不僅是對你的“眼力”和欣賞、判斷水平的肯定和考驗,使你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物質享受和經濟效益。這也許就是能夠讓人們對紫砂壺情有獨鍾的另外一種魅力所在吧。選擇投資紫砂壺,應該充分了解、認識和研究紫砂壺。首先應該認識和研究所投資壺的泥料,要明確泥料的來源、存儲時間以及泥料所能夠表現出作品的質感魅力;其次要對所投資壺的工藝進行研究,一把好壺一定是設計理念獨到、做工考究精緻、整體完美無瑕的一件作品。第三要研究壺的造型。紫砂壺形態各異,式樣繁雜,但總體來說無非就是方器、圓器、筋紋器和自然形器幾種類型。方器要線條挺括,輪廓周正;圓器要線條流暢,珠圓玉潤;筋紋器要精瓤均勻,準縫嚴密;自然形器要取形幹練,形態逼真,造型美觀。第四要研究壺的藝術價值。紫砂大師邵大亨先生設計製作的“龍頭一捆竹”,把紫砂文化與伏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造型獨到,寓意深刻,充分體現了中國龍文化的深刻內涵,至今被許多壺藝大師所推崇。第五要研究和了解市場。要綜合研究作者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如何,研究作品是否代表了作者的製作水平,是否是代表作品、獲獎作品以及投放市場的數量、反應等等。這裡還需要明白的一個道理是:紫砂壺投資是一項長期投資,不可急功近利。

玩文化

紫砂壺最初出現時僅僅就是一個飲水的器具,隨著文人的參與與把玩,紫砂壺被賦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品位。特別是明清時期,由於迎合了當時士人淺嘗低吟、自斟自飲的茶風,紫砂壺逐漸被精於茶理的文人所關注和喜愛,眾多文人雅士參與設計製作,賦予紫砂壺以文人藝術品的特質。紫砂壺藝術已具備高度的藝術品味,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名族風格。隨著一些達官貴人和學者、詩人、畫家、設計家、書畫家等文人對紫砂壺的青睞,將文化元素與紫砂壺製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提升了紫砂壺的藝術品味和魅力,凸顯了它不同於其他飲茶器具的特質,令人賞心悅目。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精湛的工藝與文人的品味相結合,將一種實用的陶器提升為一個文化象徵。時至今天,宜興紫砂壺仍是茶葉愛好者和收藏者青睞的選擇。”清代文人參與制壺成為壺藝的主流,陳鳴遠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書、畫的裝飾藝術方式引入了紫砂壺的製作藝術,助飲茶興,益人興致,把壺藝、茶趣融為一體;清中葉以後,在紫砂壺製作上文化參與更加廣泛而深入,一壺之上可交替運用書法、詩畫、篆刻、雕塑、鏤空、鑲嵌、泥繪、彩釉、絞泥、摻砂、磨光等技法,因器而異,變化無窮。嘉慶年間,精於書畫篆刻的溧陽知縣陳曼生與制壺藝人楊彭年、吳月亭等人合作,創作了聞名海內外的曼生壺,成為紫砂壺藝歷史上的里程碑,至今還是壺藝製作的楷模和藏家的心儀之物。現代壺藝大家的作品更是體現了大師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文人和藝術大師與壺藝製作者的結合更是比比皆是,新穎的設計創作理念、厚實的藝術功底與紮實的製作技藝高度統一,其作品反映出濃濃的文化藝術和現代氣息,壺因藝術而貴重,文化隨壺而傳播。

紫砂壺千百種,歸根有六玩,玩對了嗎?

玩茶道

茶如人生,初嘗略顯苦澀,細細品來則甘甜沁脾,蕩氣迴腸。自古以來文人論道、僧道修課、宴請賓朋無不與茶緊密相連。在我國,茶被視為健康的飲料、生活的享受、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備受國人的喜愛。因而飲茶也得到大家的推崇,被視為“道”。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和;周作人先生認為茶道通俗地說就是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由此可見,品茶有益、品茶有禮、品茶有道,在品茶中能夠享受到一份淡泊、寧靜的意境。當然要品出好茶,除了茶本身的品質外,水與茶壺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水是茶之父,壺是茶之母。把玩紫砂壺則離不開品茶論道,壺友相聚談壺、談茶、談生活、品味人生,把茶道與壺藝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體。通過玩壺品茶,既能提高品茶技藝、規範品飲方法,又能交流思想、陶冶性情、明辨哲理、昇華操守、得到慰藉。

玩特色

目前,市場對紫砂壺藝術已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紫砂壺的市場行情在不斷上漲。作為愛好和收藏紫砂壺的朋友,一定要正確定位自己的收藏層次,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不應該盲目攀比無謂地追高,更不能毫無目的地購買各種“大路貨”,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嗜好進行選擇。總之,對於不同階層的收藏愛好者來說,都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投資和消費的作品和作者群,以他們的特色作品作為自己的收藏方向,從中享受收藏的快樂。從個人喜好方面,每個人的審美角度不同,喜好各異。喜歡花壺的朋友,可以把各類花壺作為一個收藏品種,進行系列收藏;喜歡幾何圖形的朋友,可以主攻幾何圖形的作品;喜歡金銘作品的朋友,可以專門收藏這類作品;喜歡光壺和素壺的朋友,則全部收藏此類作品,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同時,紫砂壺藝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文化和藝術價值,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珍愛之物。所以把玩紫砂壺就要從心裡喜歡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紫砂壺的保養,特別是按照紫砂壺的習性進行養護,保持壺的品質和潔淨。一件佈滿茶垢的紫砂壺,無論身價再高,也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