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眼薦書】《小小的事》沉默、無聲,卻有著吶喊的力量

揚子晚報訊 (記者 蔡震)生活中,我們不免經常被一些小事支配著自己的心情。學習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甚至天氣不好也能致鬱我們一整天。當偶然的失落,變成持續的焦慮、沮喪、痛苦,甚至陷入不斷地自我否定時,我們很可能就已經進入了抑鬱的狀態,即便在他人看來我們還是那個大大咧咧的樂天派。

“你這都是小事,不開心睡一覺就好了。”這樣一句簡單又粗暴的話,讓本來就處在情緒低谷的人不想再解釋什麼。深陷抑鬱的感受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很難向他人解釋自己怎麼了,也對他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反覆折磨著自己感到難以啟齒,但那些驟然熄滅的熠熠明星:張國榮、喬任梁、金鐘鉉、查斯特?貝寧頓......卻用無聲的悲劇告訴我們抑鬱症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傷害。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小小的事》[澳]梅爾?特里貢寧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心情,圖像卻能完美地講述出來。《小小的事》就是這樣一部用圖像替代文字的無聲繪本,書中沒有一句對話和旁白,僅僅用百餘幅黑白灰的圖畫,講述了一個破碎的小男孩的故事。這些圖畫沉默、無聲,卻有著吶喊的力量,叫醒每一個陷入焦慮與孤獨的人,重新找到與自己、與世界共處的方法。

在這部繪本中,作者用細膩的畫筆描繪了一個敏感又悲傷的男孩,小小的男孩有著小小的心事,他不知道如何融入集體,成績也不太好,總是在笨拙的努力著,沮喪著失落著。漸漸地,男孩發現自己身邊出現一些朦朧的暗影,它們像小怪獸一般尾隨著男孩。更讓男孩害怕的是,他看到自己的身體正在破碎,從而深深陷入焦慮和恐慌,無法入睡......直到男孩的姐姐發現他的異常,陷入孤獨的男孩第一次敞開心扉,傾訴自己沉重的秘密。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故事中那個破碎的男孩像一面鏡子,在他身上,我們彷彿看到自己:有誰不曾感受沮喪和痛苦呢?有誰不曾陷入失落與焦慮?有誰不曾沉入黑暗,孤獨行走?

故事的最後,男孩還是那個破碎的男孩,暗影依舊附著在他身邊,傷痛不會消失。但當他拾起自己的破碎,即便痛也要堅強的走下去時,不就是擁有了對抗抑鬱的力量,開始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了嗎?

可惜的是,當我們翻開這本《小小的事》,為小男孩的故事感動流淚,被極具張力的圖像震撼地說不出話時,它的作者早已不在人世。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小小的事》的作者梅爾?特里貢寧,是一位80後澳大利亞繪本作家,她的笑容總是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很難想象,陽光開朗的梅爾在即將完成《小小的事》創作時,因突發的抑鬱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這個僅差幾張插圖就完整的動人故事。

梅爾離開人世後,梅爾的姐姐和出版公司為實現她最大的願望——出版這部她曾為其努力八年之久的作品,找到非常欣賞梅爾的前輩、著名的繪本大師陳志勇,幫助補完梅爾的插圖,這部小書終於得以順利出版。

“這本書是梅爾真正想留下的東西,它是一個契機,讓我們關心彼此,分享感受,明白自己並不孤獨。”梅爾的最親密的人、她的姐姐維奧萊特說。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作為一部直抵人們內心最深處的繪本作品,《小小的事》用精妙的圖像符號向我們傳達了沮喪、焦慮、悲傷、失落、孤獨等真實的情緒和心理感受,這些情緒在孩童時代就進入我們心中,長大成人、投入社會生活的我們,則肩負著更多壓力和傷痛,有些傷痛在經歷時光的沖刷早已消逝,但有些傷痕卻會永遠印刻在我們心裡。

低落的心情、一件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彷彿有著把人擊倒的力量,讓我們感到身心支離破碎,只得把傷口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到早已破敗不堪的自己。

受傷的身體會痊癒,但破碎的心不會自動癒合,心中的痛也不會消失,唯有敞開心扉,與他人分享,釋放心中的苦悶,才能接受陽光、擁抱美好,才有力量勇敢地站起來,繼續走下去。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小小的事》一經出版便獲得了2016年澳大利亞圖書管理員最佳推薦獎、2017年澳大利亞圖書設計協會最佳設計繪本短名單、2017年澳大利亞童書委員克萊頓獎短名單,同時還獲得了精神健康公益組織的支持,讓更多飽受心理病症折磨的人,通過這本書和公益組織的幫助,重新接納自己、擁抱生活。

2018年3月,《小小的事》在中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分別上市出版,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一致好評,而中文版的《小小的事》也在3月由未讀?文藝家編輯出版,並邀請到陳志勇為本書撰寫序言。

陳志勇曾在採訪中給予了這部優秀繪本無比真摯的評價:“最好的藝術會替那些沉默的群體發聲,《小小的事》就是其中之一。”

【扬眼荐书】《小小的事》沉默、无声,却有着呐喊的力量

雖然梅爾選擇了離開人世,但她把心中所有想說的話都交付給故事中的男孩,讓《小小的事》這部無聲卻充滿力量的繪本故事把勇氣帶給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讓經歷過沮喪與痛苦的你和我,帶著這份勇氣繼續走下去。

一如國外讀者對《小小的事》的評論:“即便身處逆境,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這本書。不管你的年紀有多大,都會被書中無聲的敘述感染。希望它會變成一種輕柔的提醒,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人,問問他們是否還好,告訴他們還有希望。不管那些惡魔是偶爾出現還是經久徘徊,都會有辦法讓他們遠離。”

讓萊昂納德?科恩的名句,來詮釋梅爾筆下那個破碎的男孩的故事吧: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