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村結婚有「上馬餃子下馬面」的習俗,這種習俗有什麼說法?這種結婚習俗的來歷是什麼?

阿兮隨筆


在北方的傳統習俗中,有“上馬餃子,下馬面”的說法,說的是送行的時候給人吃餃子,接風的時候,給人吃麵。也有的說“上車餃子,下車面”或者“出門餃子,回家面”都是一個意思,這個習俗歷史悠久,寓意深長,一直被百姓沿用到現在,已經成為人們迎來送往的一個重要禮節。



那麼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呢?

一,關於上馬餃子

1.表達對被送人的尊敬

2.寓意出門的人可以發大財。

在北方,山西的麵食可謂造型豐富,餃子的外形酷似金元寶,寓意出門的人要發大財。



3.盼望團圓

其實很多有餡的食品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元宵、粽子、月餅等。

4.祝願有個好腳力

這個是餃子的諧音,因為在過去,交通不發達,大多基本靠走,表達了百姓質樸美好的願望。



5.可以抗餓

餃子薄皮大餡,比較耐餓,再喝點餃子湯,可謂“原湯化原食”,吃的飽飽的暖暖的,肚子裡很舒服。

6.希望遠行者可以安安全全,順利回來

餃子皮相當於漢字“回”的外框,餃子餡相當於“回”字的裡框,一個餃子可以形似“回”字,臨行前吃餃子,寓意著能夠安全順利回來。



二,關於下馬面

1.寓意從此不再分離

在民俗中,麵條象徵著“長”和“常”,比如在婚禮、滿月酒、壽宴等儀式上,寓示著子孫綿長、富貴長壽。在待客的儀式中,寓示著常來常往、親情常在。在迎歸儀式中,寓示著慶賀勝利凱旋、迴歸,從此不再分離。



2.長接長聚

3.祝願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面與“眠”字諧音,遠程歸來,吃個順溜溜的麵條,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4.通經活絡,補充營養

遠行途中的飯肯定不合口,吃一碗順溜的熱湯麵,既容易消化,還暖胃,通經活絡。



親人的聚散是很平常的事,人們利用餃子麵條這些尋常食物作為媒介,來表達彼此的深情。“上馬餃子,下馬面”這種具有民族性、歷史性的飲食文化,一定回綿延不絕、發揚光大。


橘子就要凹著吃



“上馬餃子下馬面”一聽就是北方的傳統習俗。據說這個習俗最初是山東的,因為山東人好走南闖北,有“闖關東”的習俗。


首先,來說說“上馬餃子”一般來講如果家裡有人要外出或者家裡客人要走的話,都是要做一頓餃子吃的。因為古代人出遠門不是走路就是騎馬,所以這頓餃子就叫做“上馬餃子”。

那為什麼一定是餃子呢?其他東西不行嗎?一個原因是包餃子是要全家一起合作的,有人和麵、有人做餡、有人擀皮,最後大家一起包,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的很好,也預示著一家人把祝福包進餃子裡。第二個原因是餃子的形狀有點像古時候的金元寶,而古代人外出一般都是迫於生計才外出的,所以吃餃子也是希望他們出門能賺大錢,發大財!第三個原因就是俗話說得好“好吃不過餃子,最疼不過老子”,臨行之前吃餃子也是父母或者親人表達對遠行之人的關愛吧。

其次,來說說“下馬面” 這個一般來說的話就是有家人回來或者是有客人到來,一般都是要給做面吃的。因為麵條很長,人們給他的寓意就是富貴長壽、長長久久,並希望吃了麵條能綁住歸人或客人的腿,好留他們多住幾天,表示主人家的熱情和誠意。

需要注意的是,“上馬餃子下馬面”的順序是不能搞錯的,不然就會鬧大笑話。現在社會發展快,交通工具由馬變成了車,所以有的地方也會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喜歡的話就關注【村官小焦】吧!


村官小焦


北方民間,如有家人要遠行或客人回去,臨行之前,總會以餃子餞行; 如有遠行的家人返家或有客人來臨,總會以麵條招待。南方一些地區也有此 習俗。這種習俗被稱之為“上馬餃子下馬面”。

之所以有此說法,是因為以前 出行多乘馬,“上馬”意味著出行,“下馬”意味著歸來。由於現在出行多改 為乘車,所以現在又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

類似的還有“出門餃子 回家面”、“送客餃子迎客面”、“起腳包子落腳面”、“送行餃子接風面”等 等,簡稱為“長接短送”。

最俗的一種說法要算是“滾蛋餃子纏人面”了, 最直白地體現了民間百姓的詼諧,對家人出行的無奈和深深眷戀。“上馬餃子下馬面”的習俗源於民間對出行的重視。其起源地應該是有走 南闖北傳統的地方,如山東、廣東等地。在山東歷來有“闖關東”的說法, 而廣東人很早就開始下南洋。

由於餃子是北方的傳統美食,所以此習俗起源 于山東的可能性很大。之所以送客吃餃子,接風吃麵,也與這兩種食品的外 形特徵有關。在北方民俗中餃子是用在隆重的場合以表示敬重的一種食品,如敬天地、 祭祖,用以待客以及在重大節日食用。餃子是美味食品,俗語中“好吃不過 餃子,最疼不過老子”、“餃子就酒,越吃越有”等等說法都是對餃子美味的 真實評價。餃子用於送行的儀式中,其意義主要在於包餃子的過程和餃子的 外形。包餃子時,全家人一起合作,有和麵的,有做餡的,有擀皮的,有包 的,大家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把一家人的平安祝福隨著餡兒通通包進餃子 裡。舊時人們外出的目的多是為了掙錢養家,而餃子的形狀很像古時的銀錠 和元寶,吃餃子也是祝願他們出門能夠遇到元寶,順利發財。以前除了交通 不便、路途兇險、通訊不暢,外出之人還會遭受季節、天氣變化之苦以及水 土不服等困難。俗語常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走的道多,受的罪多”、“走遍天下路,吃不盡店家虧”、“行船走馬三分險”、“出外十日,為風 雨計;出外百日,為寒暑計;出外千里,為生死計”等等。所以古代人們對 出行看得非常重要,希望親人在外地能夠過得平安順利。餃子形圓,寓意圓 滿、順利、平安,正好符合人們的這一願望。人們希望吃了餃子的親人在遠 行的路上包裹得嚴嚴實實,走得實實在在、平平安安。

此外,餃子還有期盼 外出的親人早日歸來團圓的寓意。麵條類似繩索,在民俗中象徵“長”、“常”,人們常用它來表示子孫綿 長、富貴長壽、常來常往、親情永久等。家人遠歸或者有客來臨,接風用面 條,俗稱“下馬面”,是期望麵條能像繩索一樣絆住來人所乘騎的馬腿。或者 說是希望麵條像繩索一樣將客人拴住,讓他無法走,表示親熱和留客的誠意。上馬餃子下馬面的順序一般是不能弄錯的,要是安排錯了,會讓人有些 難堪。因為“下馬”吃餃子,表示來客不受歡迎,主人有逐客之意,而“上 馬”吃了麵條,絆住了馬腿,則預示著旅行將不順利。但有些地方卻恰恰把 這個順序顛倒了過來,奉行“迎客餃子送客面”。他們認為餃子表示團圓、團 聚。遠行的家人回來了或客人來了,第一頓吃餃子,說明大家團聚、團圓了。 家人要遠行或客人要走的時候,吃上一頓麵條,麵條代表長遠、長久,你走 得再遠,也有這麼一條線連著。對客人來說,送客的時候吃麵條,還有表示 大家友誼長久的意思。\t\t



在野集


我們當地叫上馬餃子回家面,其實寓意是一樣的,其意思是說:家裡的親人要出遠門了,要吃餃子;親人從遠方回來了,第一頓飯要吃麵條(要攔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