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的第一套房是怎麼買的?看了兩位網友的經歷仿佛看到自己

最近,有個朋友高興地告訴我自己買房子了,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邀請我去家裡做客。

你人生中的第一套房是怎麼買的?看了兩位網友的經歷彷彿看到自己

房子不大,60平方米的小兩居,新換了窗簾和傢俱,牆上掛著朋友自己的攝影作品,“終於有自己的家了”,他如是說道,眼裡泛著光。

這讓我想起了在網上看到兩位網友分享的買人生中第一套房的經歷。

第一位暫且叫她秋子,小時候家境貧寒,經常連100多塊錢的學費都要父母舔著臉去管別人借,後來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上到高中就輟學了,帶著幾百塊錢出遠門去打工。

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資只有600塊,沒學歷、沒錢的她絲毫不敢奢求什麼,只要能吃飽飯養活自己就行。為了多學點東西,別人不做的髒活累活她全乾,出去推銷產品,可以為20塊錢磨上半個小時。

10年間,秋子不敢請假、不敢任性、不敢懈怠,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因為她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便是回家跟父母團聚,也會買最便宜的站票。工資從最初的600塊到2萬塊,手裡有了一定積蓄,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秋子說,別人的10年可能經歷了戀愛結婚、生兒育女,有了車子、房子,而對於她來說,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唯一的收穫就是遠離自己千里之外的那套房子,雖然揹負著房貸,但是多年的辛苦努力有了實物的回報,心裡覺得很踏實。

她把父母接到新家住,在自己的房間床上擺上了一隻玩具小熊,彷彿家裡一直有人在等著她,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第二位叫李鑫,他和新婚的妻子都是94年出生,從2016年畢業到今年正好2年,兩人希望結婚後能有個自己的小窩,於是,年初領完證後就開始著手看房子,看中幾個比較滿意的二手房,但是房主都急於出手,等不了他們申請公積金,而且二手房交的稅比新房高太多。

兩人猶豫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篩選地段較好價格較新的新房,不過好房子都很貴,便宜點的位置太偏,好不容易找到一處新盤,距離他的公司僅需20分鐘車程,均價1.5萬/平方米,銷售說小戶型要等到5月份才能開盤,他們就等啊等,開盤時間從5月份拖到6月,眼看排的公積金就要到號了, 李鑫他們有點沉不住氣了。

後來他們聽說了另外一個新盤,當天就跑過去看房,聽完銷售的介紹後,妻子很動心,但是李鑫還是有些猶豫,兩人就找了個安靜的地方,認真分析兩個樓盤各自的利弊,最後認為第二個項目性價比更高,第二天就去交了定金,看房-猶豫期-商量-交定金-交首付,在不到24小時內全部搞定。

就這樣他們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當時趕著買房,手裡資金有限,首付的一大半都是管親戚借的,小兩口每月一半多收入都用來償還月供、債務,李鑫早已料到接下來的日子會有些辛苦,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

買完房的第二天是週末,下午的時候準備出門,李鑫翻看自己手機的時候,發現一小段視頻,是妻子拍的自己籤合同按手印時的情景,他鼻子一酸,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對妻子說覺得對不起她,沒有錢讓她過好日子,妻子邊給他擦眼淚邊說:“我並不覺得跟你在一起委屈,我們有了自己的家,相親相愛,好好生活,就算一起還房貸,也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事了。”

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學會走路、說話,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參加工作,還有第一次買房,無論痛苦與快樂,這些都將成為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秋子說:先天條件有限的人,只有經過自身努力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李鑫說:買房不易,學會爭取才能有所回報。

對於那些經濟能力有限的購房人來說,買房也許是一種奢望,房貸壓力壓的人喘不過氣,但是,外界的環境因素無法改變,只能自己不斷地去適應,努力未必有回報,然而不努力註定兩手空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