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要闖,女人要盪」,成功就是要帶著一股野性的勁敢闖、敢盪

“男人要闖,女人要蕩”

我有一位閱歷高深的親戚,曾滿帶點歷史學家的味道對我說:“縱觀歷史,成功的人必須‘男人要闖,女人要蕩’。武則天、慈禧不就是靠蕩嗎?那麼多成功的男人不就是靠闖嗎?”

女人是不是要蕩我不知道,但我確實知道成功的男人是一定要靠闖的。

“樹挪死,人挪活”,人只有內心張揚著野性,才會不滿足現狀,勇於闖蕩,不斷尋找機會,這樣的人也才有可能成功。相反,不論你多聰明,如何才華橫溢,如果不闖蕩,不去尋找成功的機會,你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所以我喜歡移民城市。因為這裡較少論資排輩,較少各種習慣的束縛。對於移民來說,他們敢於背井離鄉,他們一定是具有開拓精神,勇於接受挑戰的一群。而且他們帶來了各自地方的特點,在新的社會環境中進行了熔鍊,形成了一種揚長避短的新特性,於是移民城市也就是最具有創新能力,最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城市,也就容易取得大的發展。美國不是這樣嗎?深圳不也是這樣嗎?而我們一些傳統上的大城市,長期處在優越的地位上,人人都容易有一種優越感,於是也就失去了包容性、開放性,不善於從別處吸納養分,也就變得僵化,固步自封。我想深圳原來的移民大都已相對穩定、富裕了,大家是不是已失去了原來的那種開拓精神呢?我們是不是需要一些新的移民來衝擊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混血兒比較聰明、漂亮,從遺傳學的角度看,混血兒也具有先天優勢。而移民不就是一種混血嗎?將原來的地方特點,與現在的居住城市相結合,混合出一種新的沒有束縛勇於開拓的新特質。

李光耀曾對鄧小平說:“我們只是福建、廣東的農民後代,而你們很多卻是中原地帶達官貴人、知識分子的後裔。我們能將新加坡治理好,你們自然更能將中國治理好。”

為什麼福建、廣東農民的後代就能建設好新加坡呢?因為他們是移民,他們有開拓精神,他們有開放性,能將自身吃苦耐勞、勤奮持家的優點,與海外自由開放的心態相結合,也就創造了奇蹟。

成功就是要敢闖。

野性產生夢想。

在美國宇航局鋁合金的大門上寫有這樣一句話:“凡是我們能夢想的,我們都能實現。”

我看了好萊塢拍的美國戰爭片的發展史,這正是一部充滿異想天開的發展史。那個著名的充滿奇特夢想的攝影師,不滿足於拍一些不能動的戰士,總想著讓畫面上的戰士動起來,變得活靈活現,經過多番努力,他終於成功了,將攝影機引入到了實地拍攝;但他並不滿足,他想要一些真正的戰鬥場面,而不只是戰士在和平的環境中擺出的一副姿勢,於是他揹著對現代來說顯得相當落後而笨重的攝影機,走上了真的戰場,拍出了一部部震撼美國人心的戰地寫真,從此開創了戰地攝影的先河。

我總是開玩笑說:美國人的祖先是罪犯,他們都是在英國犯了罪而被流放到美國的。也許正因為美國人的祖先是罪犯,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野性,所以美國人瘋狂,喜歡異想天開。美國人總誇耀自己的“美國夢”,不就是要異想天開,然後再努力去實現嗎?喜歡標新立異,正是現代人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動力。

可口可樂、麥當勞、電腦、因特網為什麼誕生在美國?這正是夢想的結果。美國社會崇尚個性,因此有各式各樣的人,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夢想,併為夢想努力,於是人的創造力也就發揮了。東方民族強調紀律性,合作精神,這也不能說不好,但在同時,我們卻抹殺了個性,摧毀了創造力。

野性就是要有夢想,甚至是異想天開。人類就是在異想天開中進步的。沒有了夢想,沒有了異想天開,我想這個人就已經老了,真正地老了,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老了。

我們都喜歡青春永駐,但青春不僅是生理上的,還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你的心不老,你就永遠不會老”。

實際上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潛藏著野性與奔放,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與浪漫。我的大學老師,一位斯斯文文、有點懼內的學者來深。我帶他去了“的廳”,想讓他了解一下年輕人的生活。他開始還裝斯文地坐著,但幾杯啤酒下肚,隨著場面的漸漸熱烈,他終於忍不住了,脫去西裝,戴著他的深度近視眼鏡,跟著我用他那奇特的動作加入了扭腰搖臀的行列。我笑了,在我的學生年代,他是那樣的不苟言笑,沒想到他內心也有火一樣的激情,只是沒有找到發洩的機會。人們喜歡搖滾,喜歡蹦的,喜歡開快車,喜歡競技運動,喜歡探險,因為生活太壓抑,人們藉此來抒發內心的狂野與奔放。但野性並不只是一種情緒,它是人內心的渴望,只要你在生活、事業中奔放出你的野性,它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使你創造奇蹟。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名人傳記,喜歡看勵志書,就是為了激發內心的野性與奔放,以免自己甘於平庸,以免自己消沉。但我看書很挑剔,因為粗製濫造的書太多,我也不願意讓頭腦中充塞太多無用的知識,以免摧毀我的創造力,磨滅我的野性。在我所讀的書中,有少數書是我一拿上手就捨不得放下一氣看完的,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就是其中之一,我是連夜將其看完的。書中講述了一匹狼與狗雜交產下的狗,在歷經磨難後,終於回覆野性,重新回到大自然,成為一匹狼。

我喜歡狼,喜歡傑克·倫敦筆下的那匹在曠野裡孤獨的無依無靠的狼。那是一匹怎樣的狼啊!只除了野性,已經一無所有,但它仍憑著野性,憑著頑強的生命力,在荒野裡努力搜尋著,掙扎著,無論多痛苦,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它都不願回到人的社會。狼到了人群中,不是隻能變成狗嗎?狗的生活雖然安逸,但已經沒有了野性。

我喜歡狼在曠野裡的嘶叫,喜歡狼的孤獨,喜歡狼攻擊動物的兇殘,喜歡狼在黑暗中那雙綠螢螢的貪婪的目光。我喜歡狼的野性,喜歡狼的生命意志。

人多需要野性啊!生活安逸,無波無瀾,靈魂已經麻木,沒有了生活慾望,沒有了振奮的精神;隨遇而安,頹廢,無聊。這就是人類嗎?這就是人類五千年文明發展的結果嗎?工業化的社會只能讓人越來越像機器,越來越像社會這個大機器的一個零件,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零件。只是為了這個大機器的運轉,發揮著機械作用。沒有了主動性,沒有了創造意識,沒有了個性特點。大家像一個醬菜缸裡的泡菜,全都一個味。人的生產力越來越強大,人卻越來越失去了自己。人的生活越來越優裕,人卻越來越成為優裕生活的奴隸。由狼變成了社會的狗。這是人類的進化還是蛻化呢?是人類的喜悅還是悲哀呢?

生命不是一個將要消耗掉的廢物,而是一種資源,一種創造並讓生命也快樂的資源。人要有創造力,就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而要有想象力,就需要有一些野性,一種不喜歡循規蹈矩,不喜歡拘束的個性。因為有野性才會奔放,才會有一些瘋狂,也才會有燃燒的熱情。

每當看到美國大片中反映古代的那些粗獷野性的場面時,我都會激動,都會感到內心在燃燒。循規蹈矩的生活是多麼平淡啊!我喜歡生活中波瀾起伏,每天都不可捉摸,每天都充滿新意。這就是野性,但野性不只是一時的衝動,更重要的是內心一種恆久慾望,是融於我們靈魂和血肉的一種本能。

有野性才會奔放,才會有一些瘋狂,也才會有燃燒的熱情。

書是傳播文明的一種途徑。但我們已接受了太多的文明。從小受的教育,以及耳濡目染接受的各種媒體宣傳,無不是教導我們文明。於是我們學會了告別野蠻,變得文質彬彬,循規蹈矩。但我們野性的生命力呢?奔放的情感呢?也全被文明所制約了。所以我不想再過分渲染文明瞭,我只想在“文明”的天空裡撕開一條裂縫,讓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感呼吸一份自由、清新的空氣。希特勒說:“我們是野蠻人,我們要做野蠻人。”這句話雖然反動,但作為人類的精神來說,野蠻是需要的。野蠻就是不受約束,不要循規蹈矩;野蠻就是勇氣,就是用力量去取勝;野蠻會使我們有朝氣,會使我們保持蓬勃向上,充滿進取精神;野蠻意味著進取,意味著創造,意味著不甘平庸;野蠻正是人類活力的一種源泉。

IBM總經理沃森信奉丹麥哲學家歌科加德的一段名言:野鴨或許能被人馴服,但是一旦馴服,野鴨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無法海闊天空地自由飛翔了。

生命本應該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勃勃向上的,這才是生命的意義,這才是生命。沒有了活力,沒有了朝氣,生命還算生命麼?生命就要創新,生命就要快樂,生命就要將內心深處的狂放奔放出來。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奔放過,生命總是在壓抑中喘息,在各種約束中無奈地延續。生命應該像懷素的狂草,要徹底地龍飛鳳舞起來。

野性,野性,這正是生命力對現代人的呼喚!

多思考未來,把握趨勢的變遷。

“男人要闖,女人要蕩”,成功就是要帶著一股野性的勁敢闖、敢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