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我们在福州

我们了解寿山石

“标题那个字念什么?好惶恐!”

螭(chi,一声)。

提起螭,首先想到的是——故宫里咬房梁的那只兽!可是隔得太远了,具体这只兽长什么样呢?见下图。

螭是一种四脚、长尾、头上无角、类似壁虎或蜥蜴的爬虫。

而关于螭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有说是龙,有说是虎,还有说是龙子,也有说是神兽……看过这些名字的小编表示已风中凌乱。

那么螭到底是什么?

螭龙和螭虎有什么区别呢?

各位看官请往下看。

关于“螭龙”

说法有两种:

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而根据这两种说法能够推测,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螭龙与螭虎

螭龙纹和螭虎纹实际上是一种纹样。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

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这种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年代演变

螭纹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螭纹是圆眼大鼻,粗眉细颈,身体呈弯曲状,脚爪上翘,身上以阴线勾勒。↓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汉代的螭形象与战国时代并无太大差别,仅仅是尾巴开始卷起。↓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宋代螭鼻子下面多了一条极宽而且非常有立体感的阴线。↓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元代螭的形象择师宽头高额,眉、眼、鼻、口全挤在面部下方,只占面部的三分之一,形体生动、优美。每一条圆圆滑滑的螭龙都是那么的流畅。↓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到了清代,螭纹的写实性得到加强,其形象却略显呆滞,毫无生气。这么一看这粗粗的眉眼确实充满了喜感。↓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螭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由于古人在创作时加入了一些幻想和夸张的成分,因此也有人将头上无角、四脚、长尾的爬行动物饰纹都归入螭纹之列。

螭(chi)龙?螭虎?傻傻分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