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中的輕症疾病是怎麼一回事

以往的重疾險,一直被詬病,原因是重疾理賠門檻太高,如果達到理賠條件那基本上是沒得醫了。比如心肌梗塞要求存活90天,腦中風要求存活180天才能拿到理賠款。但是很多老人由於年齡的原因,還沒有達到重疾標準就已經身故了,因此早期的重疾險被認為跟壽險沒兩樣,保死不保生。

隨著我國保險市場越來越規範,各大保險公司競爭日漸激烈,保障輕症的重大疾病保險出世了,輕症就可以保障在理賠條件比較低的情況下獲得到理賠款。

常見高發的輕症疾病有哪些

保監會對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種類有一個統一的規範跟規定,市面上所售的重大疾病保險,一定要包含規定25種疾病,這25種疾病基本上佔到重疾理賠的96%。

不過保監會對輕症疾病就沒有明確規定了,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理賠數據來看,最常見高發的輕症主要有9種。因此判定一款重大疾病保險附加的輕症保險好壞,可以看是否涵蓋這9種輕症。

重疾險中的輕症疾病是怎麼一回事

9種常見的高發輕症:

1.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原位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早期皮膚癌;

2.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需滿足:a.肌鈣蛋白有診斷意義的升高;b.心電圖有損傷性的ST段改變但未出現病理Q波;

3.輕微腦中風: 腦出血、腦栓塞或腦梗塞,在確診 180 天后仍然遺留一肢或一肢以上肢體肌力Ⅲ級或Ⅲ級以下的運動功能障礙;

4.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為了治療明顯的冠狀動脈狹窄性疾病,首次實際實施了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切除術或激光冠狀動脈成形術;

5.心臟辨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為了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實際實施了非開胸的經胸壁打孔內鏡手術或經皮經導管介入手術進行的心臟瓣膜置換或修復手術;

6.主動脈內手術(非開胸手術):為了治療主動脈疾病實際實施了經皮經導管進行的動脈內手術。主動脈指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不包括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的分支血管;

7. 視力嚴重受損;

8.特定面積Ⅲ度燒傷(面積比例在10%-20%之間);

9.腦垂體瘤、腦囊腫、腦動脈瘤及腦血管瘤。

如果所購的重疾險,包含了以上輕症,就已經覆蓋了大部分風險。

輕症疾病真的越多越好嗎

因為保監會對輕症疾病並沒有統一的規範跟規定,因此不同保險公司對輕症的數量和種類方面差異都比較大,有的產品保障15種輕症,有的保障30種輕症,有的保障50種輕症,那麼是不是輕症種類越多越好呢?

輕症疾病種類跟重疾疾病種類是一個道理,並不是越多越好。當然,在同等保費、保額和保障項目等條件下,輕症疾病種類越多越好。但為追求疾病種類多,而導致保費過高,這並不合算。

保監會規定的25種重疾已經已經覆蓋了95%的風險和96%的理賠率,大家在斟酌選購輕症保障時,首先要看的是是否涵蓋以上的9種常見高發輕症,數量不必優先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輕症保障不單獨銷售,通常與重大疾病保險捆綁在一個產品裡出現,投保人只能以附加險的形式購買。有關輕症的理賠額度,一般是主險的20%,有的公司還會設置絕對值上限如20萬。假如投保的重大疾病保險險保額只有20萬元,那輕症保額就只有5萬,意義不是特別大,還是先抓主要矛盾重疾保額,在滿足重疾保障的基礎上搭配輕症疾病保障。

最後提醒大家,不管是哪個產品,輕症還是重疾,趁早買,這是不變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