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足球雜談」「姚明模式」已印證——足球也應該「專業人做專業事」

“姚明模式”給中國足球的啟示

2018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隊包攬了籃球3V3和5V5的所有四枚金牌,這除了運動員的付出和汗水外,背後的姚明更是居功至偉。自從姚明當選籃協主席後,先是制定了五年計劃,然後改革聯賽,並創造性的提出了國家隊紅藍分組雙軌並行的戰略,這些都是在促進籃球新鮮血液的製造,挖掘籃球人才;這也是籃球的專業人士,在從本質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亞運會取得的成績,也正是姚主席這一年半來強力改革所交出的優秀答卷。由此也誕生了一個新詞:姚明模式。

「维维足球杂谈」“姚明模式”已印证——足球也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

對於中國足球,在大方向掌舵上,需要的是管理人才還是足球圈的名宿,一直都是一個爭議性話題。但是,可以從中國籃球中上獲得一些啟發:國足球的發展固然需要對市場有深刻了解的專業管理人才,但是如果能讓對足球項目有經驗、更懂得其發展規律的足球專業人員參與決策,肯定會對足球發展改革有所裨益。

“姚明模式”關鍵在內行人管內行事

籃球的“姚明模式”大獲成功,那麼運用到足球上能夠得到突破呢?也許這並不是核心因素。體育記者葛愛平進行了如下分析:

首先,籃球和足球並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其二,中國足球缺乏籃球那種強烈的願望和任人為用,責權力共存的魄力和勇氣。

其三,對於“管辦分離”,依舊存在很多制約。

「维维足球杂谈」“姚明模式”已印证——足球也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

因此,中國足球的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姚明模式”,而是應該在思維上進行根本改變。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核心和理念,關鍵在於內行人管內行事。

想搞好足球,得找專業人做專業事

朱廣滬也十分認可“專業人做專業事”的風格。他說:“足球不僅僅只是做足球那一畝三分地的事情,還有很多足球以外的事情,足球要搞好必須依仗更多複合型的專業人才。

朱廣滬表示,“我們當足協的管理者不是‘當官’,是做服務。只要你把足球的服務更多惠及當地社會,你這個足協一定是成功的。”朱廣滬說,“足協也不是一個爭權逐利的機構,我們現在都提倡把更多的權力下放到區一級的足協,包括球員註冊、教練和裁判的培訓,辦賽和活動,等等。”

「维维足球杂谈」“姚明模式”已印证——足球也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

朱廣滬打了個比喻,“我們現在做足協的就是相當於提供場地給球隊比賽——所有的基層足球從業者都應該是扮演球隊、球員的角色,我們的角色就是做場地維護工。”

面對朱廣滬的比喻,也許只有真正懂足球瞭解足球的人,才會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用新思維去改進舊體制,這也正是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本質。

中國青訓最缺失的是球壇體系

對於目前國內校園足球和專業青訓之間的矛盾,朱廣滬倒覺得不應該成為難題。“校園足球的提法沒有錯,它有三個層次的功能:首先是強身健體,其次是樹德立人,第三是出精英人才。”朱廣滬分析,“我覺得中國是有能力解決教育和專業足球培養之間的矛盾的,我也相信中國的校園足球體系肯定能走出職業球員。我們現在最重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各類型培訓的精英選拔過程中,做到‘不漏網’!”

「维维足球杂谈」“姚明模式”已印证——足球也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

朱廣滬認為現在中國的青訓要解決好4個方面問題:一是改善場地的保障條件;二是提高基層教練的學習能力;三是建立常態化的青少年聯賽制;四是建立科學的球探體系。

目前基層優秀青訓教練數量不足的問題並非不可解決。“我們如果能把30歲到60歲之間各地的專業和職業的退役運動員發動起來,對校園足球也好,基層青訓也好,教練數量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尤其是我們應該利用大批當年向專業隊、職業隊發展過程中被體校淘汰下來的球員,他們至少接受了3到8年專業足球訓練,完全可以勝任基層足球教練的工作,關鍵是我們如何健全教練員培訓的層級,保障他們的待遇,挖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维维足球杂谈」“姚明模式”已印证——足球也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

朱廣滬尤其強調目前中國球探體系的缺失。“我們現在還沒有完善的球探體系,基本都是靠教練的經驗主義。事實上,球員成才與否最關鍵是5-12歲的年齡區間,這是他們基礎能力養成的決定性階段。無論國內外,球星一般在10歲左右就能體現出來自己的天賦,這就需要有大量專業的球探能去發掘,要應用大數據等最新的科技手段。”(來源:一刻足球)

隆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